1.
二戰日軍的標誌性武器三八式步槍,如何成抗日功臣榮登開國大典。
1949年,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儀式上,解放軍的步兵方陣帶著「三八大蓋」走過天安門,展現了中國的步兵風采。
步兵方陣身上背的「三八大蓋「看似名不見經傳,但是它可謂是穿越了歷史的長河,陪伴著中國軍民度過了幾十年的蹉跎歲月。
「三八大蓋」也叫做「三八式步槍」,1905年由日本設計師友阪成章制作而成,之後隨著政府的購入,逐漸成為了中國戰場常見槍支。
那麽,這「三八大蓋」如何為中國軍隊所用的呢?它又為何榮登開國大典呢?
在20世紀以前,日本制造的武器在中國的外購武器中占的比重很小。
當時的清政府更青睞購買英國、法國、德國的武器,對日本制造的武器不太感冒。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更是主張向德式武器靠攏,加購了很多德式武器裝備。
1907年,清政府開始急於創立新式陸軍,正是更換新式武器裝備的時候。
這時,日本軍火商們也嗅到了商機。
在日本政府的示意下,三家日本軍火公司選擇進入中國市場,力圖努力爭奪清政府的軍事訂單。
不過,天不隨人願,當時的泰平公司在中國發展的並不順利。
其實也不能怨別人,是泰平公司做生意完全不講武德。當時的泰平公司只願意出售給清政府日本陸軍淘汰下來的舊式步槍,不肯出售日本的新式步槍。
不過,強扭的瓜不甜。清政府直接將目光投向了其他國家。
相比日本軍火企業的成心刁難,奧地利供應商提供的「曼利夏」式步槍不僅款式新穎,而且戰鬥效能很高,非常適合作戰。
因此,「曼利夏」式步槍直接獲得了清政府的認可。而日本軍火企業在中國的處境十分的艱難。
不過,在袁世凱死後,日本軍火商的處境逐漸好轉。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內部發生分裂,分為了「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而當時的皖系軍閥段祺瑞在日本的幫助下,成功就任了北洋軍閥總理。
所以,上任後的段祺瑞對日本感恩戴德,甚至下令自己統轄的軍隊統一使用日本制造的武器裝備。
而除了皖系軍閥以外,其他軍閥由於陷入混戰,急需大量武器,如此大的武器需求使得日本的軍事訂單越來越多,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武器供應國。
根據日本方面整理的有關數據:截至到1917年,中國一共進口了206401支「三八大蓋」,並被多地軍隊使用。
隨著使用「三八大蓋」的軍民越來越多,它在中國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到了抗戰時期,在外購武器幾乎斷絕的情況下,在戰場上繳獲的日軍的「三八大蓋」成為了抗戰一線軍隊最為常用的武器。
在抗戰勝利後,東北四野軍更是直接接管了日本在東北地區建立的軍工廠,將軍隊內部混亂的武器裝備統一換成了「三八大蓋」。
甚至,在1949年開國大典上,參加閱兵儀式的兩個步兵方陣選擇攜帶著「三八大蓋」亮相。
雖然建國後,國內實作了和平,「三八大蓋」等武器裝備基本失去了用途。但是在誌願軍入朝作戰時,隨行作戰的39軍和50軍中還是有很多士兵使用的是「三八大蓋」。
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國軍隊中的許多半自動武器退休,「三八大蓋」也從此結束了歷史舞台,結束了自己的使命。
那麽,「三八大蓋「究竟有什麽魔力,能夠獲得各路軍隊的青睞呢?
2.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儀式上,步兵方陣攜帶「三八大蓋「亮相天安門。
「三八大蓋」對人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在建國前的幾十年時間裏,「三八大蓋「一直是在中國軍隊作戰中最為普遍的武器裝備。
甚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誌願軍大部份還在使用「三八大蓋」。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三八大蓋」才正式結束歷史舞台。
那麽,「三八大蓋「有什麽樣魅力,能在如此漫長的歲月裏,一直受軍隊的歡迎?
其實這款槍支並不是國產,而是日本發明出來的。
那時的「三八大蓋」在中國並沒有什麽名氣。一直到北洋軍閥時期,「三八大蓋」才逐漸有了名氣,成為了中國軍人常用的武器。
作為軍隊常用武器,「三八大蓋」絕對算是一把好槍。
它結構十分簡單,由槍管、瞄具、槍機、機匣、彈倉、槍托、槍刺七大部份組成,易拼裝。 能夠實作快速生產、快速組裝,從而滿足戰場上的急切需求。
而且,「三八大蓋」采用的是旋轉後拉式槍機,射擊時坐力小,易於控制,具有較為可靠的安全性,幾乎不會出現栓槍斷裂的意外情況,從而影響作戰。
另外,「三八大蓋」的槍管長度達到了一米二,較長的槍管保證了射擊的精確度,且射程極遠,達到了2400公尺,非常適合遠端作戰,新兵甚至都可以很快上手。
而對於訓練有素的士兵來說,精準擊斃敵人更是不在話下。
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名中國士兵更是在800公尺之外的距離,用「三八大蓋」直接將一名日本軍人直接擊斃。
而且,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人將從日軍那裏繳獲而來的「三八大蓋「上,加裝了4倍瞄準鏡,使得命中率變得更高。
不過在有些人看來,像」三八大蓋「這種槍管過長的槍支,既不方便攜帶,也不方便操作。
但是相比這些劣勢來說,它的優勢更為突出。
並且,「三八大蓋」與其他槍支不同的是,它配備一個防塵蓋。
其實從日本的自然環境來看,氣候濕潤,植被覆蓋率高,不易出現風沙。但是日本卻破天荒的生產了這樣一款帶著防塵蓋的槍支。著實令人奇怪。
其實,仔細一想。日本生產「三八大蓋」 的初衷並不單純。它問世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侵略中國。
中國北方地區多風沙天氣,尤其是西北地方的塵土飛揚。
之前日本的槍支存在密封不嚴的問題,一旦風塵進入槍支,非常容易卡殼,影響槍支的正常使用。
而有了防塵蓋之後,可以從根本上杜絕這種糟糕情況的出現。 所以,從「三八大蓋」的發明初衷上也能看出,日本覬覦中國的野心有多大。
此外,在「三八大蓋」的槍身上還配備了50厘米的尖刀,長長的尖刀在近距離作戰中優勢明顯,敵人完全近不了身。
而且,「三八大蓋「的裏面的火藥燃燒的十分充分,是二戰時期世界上所有主流步槍中火藥含量最少的步槍,節省了彈藥成本。
不過,有著諸多優點的「三八大蓋」 ,也有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彈藥直徑比當時流行的小一些,只有6.5公釐。
雖然說這樣小直徑的彈頭發出後十分的穩定、穿透力強,但是殺傷力卻不是很高,甚至有人稱它為「打進去多大眼,出來多大眼」。
不過,殺傷力的大小和射擊距離、命中位置也有關系。好的槍手總能發揮出它的最大作用。
總體上看,「三八大蓋」確實是一把很不錯的槍支,精確度高、生產成本低,非常適合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
難怪它會如此受歡迎。
那麽,這樣一款高價效比的槍支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呢?
3.
1949的開國大典上,步兵方陣帶著日本發明的槍支走過了天安門。
這款槍支對於中國軍民來說並不陌生。由於命中率高、生產成本低等優點,深受中國軍隊青睞。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 「三八大蓋」才結束了中國的歷史舞台。
不過,效能如此優越的「三八大蓋」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
其實,「三八大蓋」發明和中國並沒有關系。
作為著名的日式裝備,它的發明當然離不開日本工業技術的進步。
明治維新後,日本快速走上了工業化道路,技術的進步也為日本槍支的制造提供了有利條件。
當然,除了當時日本擁有先進的技術以外,日本的槍支設計師有阪成章的傾力制作,也為「三八大蓋」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有阪成章從小生活在日本著名的火炮專家有阪長良的身邊,所以對於武器制造的知識可以說是耳濡目染。
在14歲時,就進入了藩立槍炮局,從事兵器制造工作。在他研發出「三八大蓋」之前,曾經研制出了幾款步槍,在軍隊投入了使用。
首先,在1895年,他成功研制出了「二九式步槍「,成為了當時日本最先進的步槍。隨後,他又將「二九式步槍「進行了改進,命名為「三零式步槍「,於1899年投入使用。
「三零式步槍「作為當時日本發明的第一款無煙火藥的步槍,一經問世,便受到熱烈歡迎。
甚至當時的日本軍隊,都將軍隊內部統一換成了「三零式步槍「。
在之後的日俄戰爭中,「三零式步槍「也表現出色。
不過「三零式步槍「雖然總體上效能不錯,但是當日本士兵來到中國作戰以後,它的缺陷就暴露了出來。
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很容易出現風沙天氣。
在黃沙漫天的情況下,「三零式步槍」槍支內極易進入灰塵、沙土,導致槍支卡殼,直接影響日軍作戰。
於是,為了更順利地在中國作戰,低於風沙天氣的帶來的負面因素,有阪成章直接帶領著南部麟次郎等設計師,在進行了多次風沙天氣測試之後,完成了對「三零式步槍」進行了改進。
在 1905年,他們研制出了帶有防塵蓋的新式步槍。 因研制出的這一年是明治三十八年,所以這款槍支被叫做」三八式步槍「。
而由於其表面相比普通步槍,多加了一個防塵蓋,所以它也被叫做」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不僅克服了風沙天氣的侵擾,而且也向世界集中展現了當時日本高超的工業技術水平。因此, 「三八大蓋」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日本改造的最好的一款槍支了。
當然,對「三八大蓋」如此高的評價並不是日本自己在那「自賣自誇」。 在一戰、二戰時期,「三八大蓋」更是影響巨大,在多個國家的戰場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在一戰期間,英國為了解決國內武器供應不足的問題,遠涉重洋從大洋彼岸的日本那裏,一
次性購入了至少13萬只「三八大蓋「和「三零式步槍」。
而英國軍隊在投入使用後,對這兩款槍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他們看來,「三八大蓋「和「三零式步槍」都十分容易上手,且命中率高,射程遠,在作戰中真可謂是得心應手。
除了英國戰場以外,在西班牙、芬蘭的戰場上也有很多的士兵使用的「三八大蓋」。
並且,「三八大蓋」自1905年問世以來,一直到1945年,一直是日本最為重要的制式裝備。
據有關數據顯示,在這40年時間裏,日本一共生產了640萬只步槍, 其中的80%都是「三八大蓋」。
另外,由於「三八大蓋」制作工藝十分簡單,易於生產。
因此,在二戰時期,日本法西斯被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封鎖的情況下,他依然能生產出百萬支「三八大蓋」滿足自己的需要。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不過,」三八大蓋「雖然不有著極高的價效比,為無數人津津樂道。
但是,它實際上就是日本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為了適應中國的自然環境生產出來的軍事武器。
其本質上就是非正義的。
對於日本的做法我們完全不認同。
那麽,對此你有什麽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