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巴鐵要生產土耳其「可汗」隱形戰機,還要用渦扇10,有可能嗎?

2025-01-21軍情

巴基史坦和中國的合作一直都是較為緊密的,兩國民眾對彼此也有很高好感度。

不過中巴關系發展得好,並不意味著巴基史坦就要完全放棄和其他國家的合作。

它和土耳其合作研發的「可汗」隱形戰機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有訊息稱,巴方還有意在該計畫中,引入中國生產的渦扇10發動機。

土耳其畢竟還是一個北約國家, 一個北約國家主導研發的戰機裏面,用上了來自中國的發動機,這讓很多人都感覺摸不著頭腦。

那麽這個提議真的可行嗎?

一、「可汗」計畫的前世今生

按照現有的公開資料,土耳其的「可汗」隱形戰鬥機計畫對標的是以F-35為代表的五代戰鬥機。

全世界能夠擁有獨立研發五代機能力的國家不多,已經有成熟技術成果的只有中國、美國以及部份歐洲國家。

戰鬥機尤其是先進戰鬥機的研發和生產,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工業能力。

土耳其如何在沒有研制三代機經驗的情況下,完成五代機的研發生產工作,也是很多人關註的焦點

「可汗」戰機的研發計劃於2010年正式公布,其真正獲得關註則是在2016年的時候。

當時土方的國防部和「可汗」戰鬥機的研發企業,簽訂了采購合約,這意味著該款戰鬥機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在土耳其因為采購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被美國踢出F35研發計畫之後,「可汗」計畫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獲得了土耳其政府的更多資源傾斜。

因為當時的美國為了警告懲戒土耳其,不但禁止它繼續參與F35的研發,拒絕退還之前投入的費用,還對土耳其采購F16的行動進行了限制。

換言之,就是土耳其不但乘不上F35這波東風,還有可能再也無法從美國處購買先進的戰鬥機。

這對於經常在國際政局上攪風攪雨,地緣政治環境非常復雜的土耳其來說,簡直就是最恐怖的訊息。

為了能夠在這種情況下保證自己的軍事實力,自主研發先進戰鬥機成為了土方的必然選擇。

五代機研制工程中消耗的資源是難以計算的,光依靠土方自己確實是有點吃力,所以他們才會開始引入合作方,也就是巴基史坦。

二、巴方為何加入「可汗」計畫

有人認為巴基史坦完全可以購買中國的戰鬥機,或者是參與中國的戰鬥機研發計畫,為何非要和土耳其合作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 和土耳其合作,並不耽誤巴基史坦和中國合作 ,反之也是如此。

巴基史坦之前一直在尋求購買中國生產的五代機,在殲35亮相珠海之後,他們又將目標放在了這款新型戰鬥機上。

「可汗」戰機在短時間內還是無法進入量產階段的,所以中巴之間有關高級戰鬥機的合作大機率還會繼續下去。

此外,土方給出的條件對於巴方來說比較難以拒絕。

參與該計畫後,土方會同意巴方在其國內工廠生產「可汗」戰機的零部件。

換言之,在「可汗」計畫上,巴方將會參與實際的研發和生產,這能夠有效提升其軍工技術領域的研發生產能力。

可汗戰機的相關數據公開,從動力、隱身效能等角度看,即便比不上F35,卻也是貨真價實的五代戰鬥機。

未來可汗戰鬥機量產,作為研發生產參與方的巴基史坦,必然可以用更加低廉的價格獲得這款戰鬥機

站在國家的角度看,巴基史坦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

更何況巴方為了推動「可汗」計畫的進展,還提出了將中國產的渦扇10發動機裝載在「可汗」戰鬥機上的建議。

不得不說,這個建議表面上有些異想天開,實際上也有較高的建設性。因為現在困擾 「可汗」戰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發動機。

三 、渦扇10有可能加入嗎

從技術角度看,渦扇10加入「可汗」戰機是沒有問題的。

目前,該款戰鬥機裝配的發動機來自於美國,其動力相當於三代戰鬥機。

一個裝載著三代機戰鬥機發動機的五代戰鬥機,聽起來就好像差點意思。渦扇10的出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從政治角度看,中巴土三國之間並不存在原則性的矛盾和難以解決的政治沖突

中巴關系自然是不用多說,土耳其的埃爾多安政府現在對美國,也處於疑神疑鬼的狀態。

從S400防空系統開始,土耳其和美國在軍事方面的合作,就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狀態。

除了傳統的美俄兩國之外,土方也需要新的軍工合作夥伴,以滿足其研發和采購的需求,中國恰好能夠承擔這一角色。

土方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實作發動機的自主研發和制造的。既然都是要采購,還不如選擇價效比更為優越的中國發動機。

站在中國的角度看,我們軍工企業的「走出去」戰略已經實行了很多年。

中國產的各類武器因其優秀的價效比,贏得了很多客戶的一致好評。

目前,中國的制造業正在進行整體性的更新換代。軍工也屬於工業制造的一部份,自然也要尋求更多的高端產品出口的機會。

如果裝載渦扇10的「可汗」戰鬥機能夠研發成功,那麽就可以證明中國生產的發動機在效能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國產發動機的市場會因此得到進一步地拓寬。土耳其也能夠進一步擺脫對歐美國家的軍工依賴。

綜上所述,在沒有「黑天鵝」因素發生的情況下,中巴土三方達成一致的可能性並不低。

不過這件事情最終的走向如何,還要看美國以及北約國家是否會進行幹預。

畢竟北約對中方的各種技術產品,一直都是抱有高度抵觸情緒的。

結語

在土耳其的飛機上裝載中國的發動機,巴基史坦參與研發和生產,這個設想本質上就是全球化的延伸。

這也側面證明了全球化是不可逆的。美國想要逆全球化搞孤立主義,最後大機率會被全球產業鏈所拋棄。

畢竟,如果不是美國因為S400防空系統的問題如此反應過激,土耳其的「可汗」戰鬥機計畫可能也不會進展得那麽快。

隨著中國軍工產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中國的軍工裝置將會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

願意擁抱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並且不會對合作方的政治立場做過多要求的中國,在國際軍工市場上必然會占據更多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