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還擊戰,我軍一個營在沙巴公路的4號橋東北側時,突然遭到越軍伏擊,經過近10小時的激戰,我軍殲敵150多人,但也付出了196人傷亡的代價。
此次戰鬥,成為反伏擊戰的經典戰例,還打出兩個戰鬥英雄和兩個主力軍長。
從中可以看到我軍的亮劍精神,以及不屈不撓的戰鬥作風。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次戰鬥雖然打得非常頑強,卻有失誤,因為446團2營本不該遭到伏擊的,應當總結教訓。
但是,關於四號橋戰鬥的責任在誰,卻眾說紛紜,責任人到底在誰?本文參考了很多權威資料,力圖客觀還原4號橋作戰的經過,以解開這一謎團。
對越還擊戰打響後,50軍149師歸13軍指揮,參加西線作戰。
149師馬不停蹄到達戰場。經過長時間行軍,149師人困馬乏,本有必要休整一下。
可就在此時,軍部的命令下達了:圍殲沙巴越南守軍316A師。
316A師組建於50年代初,是越軍六大王牌之一,有「英雄師」之稱。
該部蘇式裝備,經過十幾年的戰爭錘煉,身經百戰,屢建奇功,戰鬥力不容小覷。
一般來說,圍殲戰需要優勢的兵力,至少要比對方多兩倍,現在讓一個師吃掉對方一個師,可見這是一場硬仗。
師長康虎振和政委徐金堂毫不含糊。149師的前身是18軍52師,是一支英雄部隊,在1959年西藏平叛作戰和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都有不俗的表現,再硬的骨頭他們也敢啃。
中間坐著的為康虎振將軍
他們決定以447團為右路,向敵後穿插,拿下黃連山埡口控制公路,將敵人的退路切斷,阻敵增援部隊。
把445團(欠2營)部署在中路,沿沙巴西側投入戰鬥。
446團、445團2營從四號橋方向往沙巴推進,像一把尖刀直插越軍316A師老巢。
此戰是一場惡戰,不過149師也不是孤軍作戰。
根據13軍部署,39師在32師95團、炮4師18團、軍區坦克團3營(欠7連)協助下攻占1662高地,吃掉西愛、威龍松地區之敵,占領四號橋,開啟口子。
149師在友軍的協同下,等13軍39師攻占4號橋,開啟缺口之後,再投入戰鬥。
然而,意外發生了。
39師本該攻占4號橋,卻將3號橋拿下,交給了149師先頭446團。
39師並沒有察覺這個錯誤,而是告訴446團,這就是4號橋。
【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戰例選編】(師部份)記載:二師(149師)接軍(13軍)命令:「XXX師(39師)已攻占奔西愛、4號橋、威龍松,公路已打通,令你師進入戰鬥。」
據此,師命令第二團(446團)當夜沿公路進至奔西愛、4號橋一線,占領進攻出發地區,準備於次日淩晨發起攻擊;令沿正面進攻的其他部隊迅速進至3號橋、谷珊地區,沿公路集結待命。
第二團進至XX師(39師)第三團(117團)前沿陣地。
XX師第三團副團長交代:「這裏就是4號橋,公路右側是奔西愛,我已攻占。」
446團首長當即向師指報告了部隊到達的準確座標位置,並請示說:現在天色已晚,而且還下著雨,是否就地加修工事,明日拂曉再前進?
149師首長一看446團發來的座標,發現不對呀:446團還沒有到達指定位置,離座標位置還有幾公裏呢。因此,師長答復:「你團還未進到四號橋的位置,軍首長已經命令明日拂曉發起進攻,今晚一定要進到指定位置(四號橋)。」
接到命令,團長當晚二十三時許,命二營自朱缸荷附近出發,以行軍隊形,沿公路向4號橋搜尋前進。
446團進至4號橋北側。
為什麽一定要占領四號橋?
因為4號橋是通向沙巴縣城主要公路上的一個必經要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周邊高山和河谷圍繞,地形非常險要,易守難攻。一旦占領這裏,就進退自如,打擊越軍得心應手。反之,如果讓越軍占領,我軍就非常被動。
上級通報:四號橋已被友軍部隊占領,你部繼續向沙巴方向攻擊前進。
且說擔任前衛營的2營,冒著瓢潑大雨,沿公路向4號橋方向搜尋前進。
根據通報,他們誤以為4號橋地區是友軍陣地,所以2營以行軍的隊形,大搖大擺按四路縱隊密集並列,沒有讓全營提高警惕,而且也沒有派出先頭分隊對公路兩翼進行偵察警戒。
總之,全營對危險並無察覺,對即將到來的戰鬥沒有準備,幾乎是在無防備的情況下奔向四號橋,一步步走入越軍的伏擊圈。
2 營先頭部隊的是尖刀 5 連,當 他們 行進至 4 號橋附近時, 突然 發現橋頭旁邊的小草中 有 幾個黑影 晃動 , 因為之前得知友軍控制這座橋, 5 連長以為是友軍, 就問對方:「口令?」
然而,回答我軍的,是清脆的槍聲。
我軍當場有兩名戰士倒下,越軍鉆入草叢不見了蹤影。
越軍資料照
槍聲驚動了隱蔽在山上的越軍,危機來臨了。
槍響之後,4號橋東北無名高地上,很快升起一發紅色訊號彈。
霎時間,槍聲大作,手槍、步槍、機槍槍聲響成一片,裏面還夾雜著手榴彈的爆炸聲。黑暗中,從公路兩邊的山坡上,到處是越軍槍炮噴射出來的可怕火舌,好像暴風驟雨般地把二營官兵包圍。
大家根本沒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就有很多戰士倒在血泊中。
為了躲避敵人的子彈,戰士們本能地在夜暗奔跑,或者就地尋找掩體,整個隊伍很快亂了隊形。
越軍本身就占據各高地有利地形,而且他們是以逸待勞,從山谷兩邊不停發射的照明彈把戰鬥區域照得如同白晝。
如此一來,二營暴露在越軍的視線和火力範圍之中。
各高地的越軍居高臨下,使用各種武器向我軍猛烈開火,二營遭遇了生死劫。
公路上雨水和血水交織在一起,地上到處散落著戰士的遺體。
我們不妨看一下親歷此戰的老兵回憶。
446團參戰老兵何耀生回憶道:「十來具烈士遺體橫七豎八躺在地上,其間夾雜著七、八具越軍屍體,戰士賈林(成都人)遺體下壓著一高大越軍的屍體,兩人扭在一起,雙方下肢已炸斷。」
配屬149師作戰的炮兵四師18團參謀回憶:「我參加過79年自衛還擊戰,經歷了很多戰鬥,84年7.12那天我在八裏河東山34號高地,從夜裏3點打到12號黃昏17點,越軍沖鋒到陣地前沿20公尺,都沒有4號橋戰鬥慘烈!」「當時就有隨軍記者拍攝戰況,但是紀錄片中一個鏡頭也沒有,因為太慘烈了。」
不過在這關鍵時刻,副團長和2營營長並沒有慌亂,而是臨危不亂,組織各連進行反擊,同時迅速向團部報告這裏的情況。
5連長也很快反應過來,帶領全連向右側一個無名高地發動進攻,經過艱苦的爭奪,終於拿下高地,占領了有力地勢,居高臨下對越軍進行打擊,扭轉了被動局面。
2營其他連隊也臨危不亂,打得也非常勇猛,毫不畏懼,堅決搶攻。
得知2營被包圍,在三號橋附近指揮的446團曹從連團長立即率領1、3營、高機連、100迫擊炮連等部隊緊急奔赴戰場。
50軍副軍長、主席批準不用敬禮的獨臂將軍劉廣桐和149師師長康虎振得知緊急情況,也從師指揮所直奔4號橋頭方向指揮。
晚年曹從連(446團團長,其子在沙巴戰鬥中犧牲)(中)
經過9個多小時浴血奮戰,我軍終於從越軍手裏奪取東北無名高地,並且摧毀了山上的明暗火力點,消滅153名越軍,繳獲輕重武器和彈藥批,為主力部隊南下進入戰鬥區域圍殲316A師創造了有利條件。
經過7天戰鬥,我軍基本上殲滅了敵316A師之174團、148團殘部和沙巴獨立營。
戰後,446團2營被榮記集體二等功。
此次4號橋反伏擊戰鬥,2營在被動的情況下沈著應戰,變主動為主動,最終完成戰鬥任務,體現了我軍戰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那麽,我軍為何毫無防備,會被越軍伏擊?
我們分析一下:
39師117團失誤在先,將3號橋報成4號橋,149師是聽令行動。
446團首長向師指報告了部隊所處的座標位置,也沒有錯。
而149師師長命令446團當晚一定要進到指定位置四號橋,看起來也沒有錯,因為原定計劃如此。
問題在於,既然446團報了座標,就該知道交接的是三號橋而不是四號橋,那就意味著四號橋在越軍而不是在我軍的控制之下。
為什麽接到命令之後,446團還以行軍隊形前進,沒有任何警惕?
而149師指揮所也有責任:接到446團報告的情況後,應該在第一時間向第13軍通報,39師攻占的不是4號橋。
因為這不僅僅是報錯的問題,而是整個計劃因此被打亂了,四號橋的缺口沒有被打破,應該請示13軍調整作戰。
然而,指揮命令446團向前開進,這為部隊被伏擊埋下了隱患。
而446團已經知道前方可能有敵人,為什麽還要以行軍隊形前進,不做應有的防備,結果鉆進敵人伏擊圈?
在很長時間裏,研究者百思不解,當事人也各執一詞。
2014 年,原 149 師作訓科長丁義堂寫了一篇回憶 4 號橋戰鬥的 回憶 ,對此作出了一個關鍵 性的 解讀,使得整個事情的脈絡變得清晰起來。
文章說,陣地的交接(即指117團和446團在3號橋的交接),當時並沒有反饋到師指揮所,師首長並不知情,直到戰後才知道。
因為軍裏制定的計劃,是我主攻部隊需要奔西愛、4號橋占領進攻出發陣地,全師上下都很明確。
不久,軍部給149師下令:「39師已占領奔西愛……令你師部隊加入戰鬥。」
師指揮所因此更加確定,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應該不打折扣執行軍部的命令。
而且軍部也向149師通報了戰況:39師部隊在奔西愛東側山脊與敵展開激戰。
因此,149師各級指揮員都認為,友軍已占領西愛、4號橋。我2營部隊當晚進到4號橋,還在橋頭停了半小時,見草房裏有人鉆出來,以為可能是自己人,才問對方口令的。
即使遇到越軍後,營副教導員還以為是零散敵人,就此向團長報告時也說是「我營已到4號橋,遇有小股敵人……」
團長也不知情,指示「不要因此影響整天作戰行動,按原計劃明早8點發起總攻」。
從連營團指揮員的判斷和反應來看,可以看出他們對陣地的交接之事毫不知情。
丁義堂說:「因此,這些指揮員是沒有責任的,我們不該指責他們。」
問題出在446團負責交接的幹部那裏。
117團錯把3號橋當4號橋交給446團的重要情況,446團負責交接的幹部並沒有及時向團指揮所報告。
團首長甚至不知道,已經與117團交接。
因此,團首長向師指報告時,也只是講了該團部隊到達的座標位置。
師部和團部都以為還沒有和39師交接陣地,等於說他們都不知道39師沒有攻占4號橋,不知道那裏還在越軍的控制之下。
根據第13軍前先的通報,149師指揮所判斷前方4號橋是友軍,所以沒有向軍部核實情況,以為446團只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就命令他們連夜開進。
而446團首長和2營幹部以為,四號橋是在友軍控制之下,才會讓部隊以行軍隊形開進,沒有做好偵察警戒和戰鬥準備,甚至2營尖兵進至4號橋頭遇到敵人時,還向對方詢問口令!
綜上所述:39師117團攻占3號橋後,誤認為是4號橋並上報第13軍,出現嚴重失誤。
149師446團先頭部隊與39師117團在3號橋進行交接後,卻沒有將如此重要的情況及時上報師團,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失誤。
以至於149師根據第13軍通報命令446團連夜開進;446團也按照原計劃,派2營為前衛到4號橋尋找「友軍」,結果中了越軍埋伏。
一步錯,步步錯,血的教訓不可謂不沈痛。百戰之師,都是在戰爭實踐中成長的,不承認挫折的軍隊是無法強大的。我軍在戰爭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戰無不勝,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