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戰爭都是殘酷的,這一道理在俄烏沖突上也不例外。一個月內,烏克蘭反擊得像頭撞墻,損失慘重,聽說俄軍準備近期去把庫爾斯克搶回來。
烏克蘭方面在這一次的反攻中,並不是盲目地沖擊,他也是做了很多的準備。具體到庫爾斯克的戰線上,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無人機問題。反攻那天早上九點,前線的俄羅斯無人機小分隊可是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這一點。
根據前線撤下的俄軍指揮官表示,他們的無人機在那一刻根本沒有辦法飛,基本都受到了幹擾。他們後來據此推測,大機率是北約援助的烏克蘭反無人機系統啟動,導致訊號被幹擾的緣故。
烏克蘭就是趁著這一段時間的空隙期,大批的裝甲縱隊得以繞到平原上,目標直指比爾丁的大規模沖鋒。這也是為什麽行動剛開始時,烏克蘭取得的戰果似乎很大的原因:空中沒有無人機的幹擾,地面上的排雷行動也很順利,比爾丁自然很快地就被接近了。
但俄軍的反應也很迅速,很可能在以前的預演中,早就已經預演過普通無人機失效的情況,立馬換上了光纖無人機。後來一大堆毀掉烏克蘭坦克的視訊,全靠這幫光纖無人機給的力啊!
另外烏克蘭在情報方面也犯了不少錯誤,首先選擇的地點是俄軍兵力的薄弱處,但卻沒有考慮俄軍為什麽在這裏會布置這麽少的兵力。這兒的地勢和軍隊的戰力擺在那兒,根本用不著搞什麽復雜的防線,烏克蘭來這兒就像是往鐵墻上沖,撞得啪啪響!
第二個嘛,就是烏克蘭自己家裏矛盾搞不定,還是老樣子。當烏克蘭的第一組兄弟跑到比爾丁附近時,第二組的戰友們還窩在老窩裏,沒離開防線呢。
而且再加上之前說過的地勢問題,俄軍占據著高地,烏克蘭的部隊大多被擠在了河谷中。一個在高處一個在低處,俄軍當然可以居高臨下地輕松擊退烏克蘭的進攻。
實際上,地形這茬根本不算啥決定性因素嘛!如果烏克蘭的二波戰士能快點趕到,利用一波幹掉俄軍無人機的優勢,一旦摸到林子邊兒的陣地,比爾丁和新索特尼斯基肯定得跪了。
但問題恰恰出在了第二波上,擔任第二波主攻任務的烏克蘭第95空降旅臨陣脫逃,以沒有得到相應的反擊資源為理由抗命,這就導致了第二波的兵力反而不如第一波,全部被殲滅在了比爾丁。
所以這次烏克蘭的攻勢傷亡是很大的,並非某些訊息源上所說,烏軍憑借極小的代價擴張了在庫爾斯克的陣地,這是罔顧事實的。
而且俄軍並不是一直在被動防禦,在烏克蘭進攻短短一天後,俄軍的反擊也來了。根據「今日俄羅斯」1月9日的說法,俄軍大步流星地朝小洛克尼亞進發,眼看就要打到蘇賈這塊地方了!
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俄烏沖突極大地推動了軍事變革。老一套認為只要把電子壓制一開,對面某個地方就跟瞎子似的,然後再來個裝甲沖鋒就能偷襲成功,這種想法簡直就是跟時代脫節了!
當北約想到給烏軍武裝優秀的幹擾系統時,俄軍已經在光纖領域走了一段距離。這就像給以後的戰爭開了一扇新窗戶,讓大家都能透過它瞧瞧新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