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1981年,許世友受聶鳳智邀請親臨南京,檢閱萬名海陸空三軍指戰員

2024-07-06軍情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一聲來自社會主義槍聲為中國送來了新希望,這一天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為人民福祉而奮鬥的軍隊成立了。

54年後的1981年7月31日,正值中國建軍54周年及八一建軍節前夕,一場聲勢浩大、氣勢恢弘的閱兵儀式在中國江蘇省南京市舉行,史稱「金陵點兵」。

根據官方數據統計,當年的南京閱兵式累計9000多民官兵參加,海、陸、空三軍被分為54個方隊依次接受檢閱,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的軍事上將——「許世友」也受邀參與。

據說,當天上午,演練場外圍滿了來自南京各界的群眾,現場熱鬧非凡,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人群振奮的歡呼。

身穿軍服的士兵個個器宇軒昂,54個方隊依次向人們展示了坦克、地空飛彈等重型裝甲武器,軍隊的士兵們邁著矯健的步伐穩步向前,檢閱台下的無論男女老少紛紛拍手叫好。

南京的這場閱兵儀式是新中國建國以後首次且唯一一次最大規模的閱兵式。

「金陵點兵」原因

閱兵傳統

自1949年新中國建國初始,面對當時的社會環境,為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威,展現人民解放軍軍威,向世界彰顯國家主權,及突出中國國防的實力和決心。

閱兵儀式作為中國對外宣揚國力的一大利器,不僅起到了震懾外敵的作用,還是一個提振軍心的好機會。

於是,基於新中國「一化三改」後的重大工業成就,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閱兵成為了中國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

國際形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世界兩極格局分化影響,中俄關系迅速惡化,中國徹底失去了同大國之間的交流往來,面對來自西方及蘇聯勢力的威脅,為了保護中國軍事機密,中央政府在這十年期間取消了每年閱兵的傳統。

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中美關系逐漸好轉,面對新的國際格局變化,且為滿足群眾的心理需求,對外起到震嚇作用。

中國開始了一系列的軍事演習、演練,其中最常見的是對抗裝甲部隊推進的演習,而當年的「金陵點兵」(南京閱兵)便是其中之一。

閱兵過程

關於當年的南京閱兵,紀錄片【金陵點兵】裏曾詳細地記錄下這樣的畫面:

爭艷怒放的紫荊花,雨花台被裝點得分外壯麗。閱兵儀式在南京鼓樓廣場舉辦。

臨近儀式開始,中央軍委常委許世友將軍、南京軍區司令員聶鳳智、南京軍區第一政委郭林祥、南京軍區政委杜平、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向守誌、詹大南等領導依次進場檢閱。

巍峨聳立的渡江紀念塔,在五紅星的映襯下蓬蓽生輝。

英雄的南京城在歡慶全國第十一屆六中全會勝利閉幕的日子裏,迎來了人民解放軍54周年的建軍佳節。

十裏長街聚集著力量的洪流,洋溢著妍妍向榮的氣勢,駐南京的萬名陸、海、空三軍指戰員精神抖擻、整裝待發。

繁花般的廣場上軍民魚水情深,英雄的人民最親切地等待著人民子弟兵從面前經過。

「司令員同誌!我軍受閱部隊已準備完畢,請檢閱!」檢閱長軍隊總指揮張德來同誌面朝檢閱台報道。

總指揮台前南京軍區總司令聶鳳智一聲令下「開始!」隨即全場奏樂響起。

聶鳳智乘坐軍車在檢閱隊伍的中央緩慢穿行,閱兵儀式由54個方隊組成,大部份為徒步方隊,9000多名陸、海、空軍指戰員參與其中。

中國人民解放軍向人民展示了眾多火箭炮坦克、地空飛彈等先進武器,頗有軍事強國的風範。

隆隆的坦克、戰車、各型飛彈武器從南京鼓樓駛過,各型各色的戰機呼嘯著從頭頂掠過。

聶鳳智所到之處鏗鏘有力地喊:「同誌們好!同誌們辛苦了」

戰士們鏗鏘有力的答:「首長好!為人民服務」

一時之間,威武雄壯的戰士,氣勢磅礴、排山倒海聲音,子弟兵們的聲音如同春雷一般地震蕩著南京鼓樓。

許世友受邀檢閱

除了威武壯觀的閱兵儀式,當年檢閱場上還出現了一位熟悉的身影——開國上將許世友。

許世友,1905年出生於今河南省新縣泗水店,是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軍卓越的軍事指揮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少年時代,出身貧寒的許世友曾到少林寺學習武術。

1926年許世友誌願參加共產主義青年,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員,並由此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然而,當年早已卸任軍區總司令員,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的許世友為何會在百忙之中抽空參與這場聲勢浩大的閱兵慶典呢?許世友

風華年代,革命情懷

說到許世友參與「金陵點兵」,就不得不提他與世交聶鳳智的革命友誼。簡而言之,當年遠在北京任職的許世友之所以會親臨南京現場參與檢閱,也正是因為受到了好友聶鳳智的極力邀請。

早在中央紅軍長征時期,聶鳳智就已隨許司令並肩作戰,許世友便是聶鳳智直屬司令。

而聶鳳智在軍期間,則因其於有過人的膽識、表現優異,很快便被許世友賞識被其提拔,成為了其手下的得力幹將,兩人的關系也逐漸緊密。

紅軍長征結束後一直到解放戰爭,許司令一直是聶鳳智的領導幹部,聶鳳智跟隨許世友一路由山東省到膠河,期間驍勇作戰、殲敵無數。

然而,在解放軍軍營,許世友上將是出了名的暴脾氣,也正因如此許世友才被軍營的人們稱之為「解放軍將士中最有個性的軍官」。

但因他精通軍事理論,擅長用兵和揣測敵人思路,深得毛主席和士兵的尊敬,軍中無人敢同他叫囂,唯一特例聶鳳智例外。

其中體現最為明顯的便是聶鳳智在他面前的兩敢,一敢開玩笑,從軍期間詼諧幽默的聶鳳智風時常在閑暇之余與脾氣火爆的許世友上將開玩笑,即使玩笑過火,許世友卻也從不生氣。

其次是敢提意見,在漫長的軍教生活中,面對各種軍事策略以及緊急突發狀況,聶鳳智時常和許世友探討兵家理論。

縱使兩人時常發生爭端,聶鳳智也依舊保持己見,在可取的範圍內透過辯解獲取許世友的肯定,這也是軍中至始至終無人能及的一點。

新中國成立,解放戰爭結束,基於許世友在抗戰期間的為中國共產黨我軍所做出的成就,其受上級中共中央軍委任命成為南京軍區總司令,手下助手聶鳳智出任軍區空軍司令,兩人依然維持著最佳拍檔的角色。

在南京軍區任職期間,身居高位的許世友依舊身體力行,時常親自蒞臨海島進行實地考察試驗,了解軍隊部署情況發現問題時常召集手下開會到深夜,提出建議並命令下屬積極整改。

據說,他所到之處,無一不受人民和士兵熱烈歡迎,本人的足跡也遍布了各個海島部隊駐地的每一個角落。

但即使是頂著南京軍區總司令的頭銜,許世友為人依舊謙虛誠懇、工作守時嚴謹,不論天氣惡劣,總是按時按點到達現場。到出席必要的工作會議或到基層工作時,不愛穿正裝的他,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是輕裝上陣。

甚至避免大動幹戈浪費資源,許世友率先裁減了身邊的陪同人員和警衛,即使是路途遙遠也時常拒絕車隊的來往接送,開會期間也要求手下簡單明了、從簡去繁。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中央軍委政治主席毛主席提議建設清廉部隊首先從上級抓起,因此要求全國各軍區領導人員帶頭連隊當兵,許世友身為南京軍區總司令率先領頭報名。

在軍營期間,徐誌友雖然身為南京軍區總司令,但卻同其他士兵一樣積極聽取上級黨組織指揮,每日無論烈日嚴寒,過著與士兵同吃同睡的生活。

為了拉近和士兵們的關系,他拒絕中央給他提出的特殊待遇,提醒士兵無需稱其頭銜,也正因如此,連隊中的年輕戰士們都紛紛親切地稱呼他為「許老同誌」。

很快,在許世友以身力行的影響下,整個南路軍區部隊管理日趨嚴格,軍隊軍風建設優良,營中士氣高漲。

同時許世友在營中服役期間也順利同連隊戰士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甚至到了其垂暮之年,依舊同當年同連的同誌們保持長久聯系。

在南京軍區擔任了幾年的總司令員後,許世友接到中央上級指示前往廣州軍區擔任廣州軍區總司令。

特殊時期,聶鳳智不慎被捕入獄,得知訊息後的許世友第一時間拖人前往探望,在聯絡證人並搜集證據後,許世友委托親信成功將聶鳳智營救出獄,聶鳳智及其家人才因此撿回性命。

1976年,全國各軍區召開集體會議時,開國元帥葉劍英同誌作為代表首先發話,在大會上有意思的一件事是,當葉劍英上帥問許世友:「你覺得現在的南京軍區能否管理和指揮好?」

只見,許世友頗為驕傲地回答道:「我認為可以,畢竟南京軍區現在的總司令員可是我當年的得力幹將聶鳳智同誌,我相信他有能力且有把握能把這件事做好。」

1977年,聶鳳智受中央重用被選派為南京軍區司令員,然而曾經的老司令員許世友卻因身體緣故宣布卸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一職。結束廣州的工作後,許世友在家人的陪伴下重回南京開始療養身體。

期間,曾經的下屬兼革命好友聶鳳智時常抽空前往探望,曾經的革命情誼從未改變。

到了1981年,在中共中央軍委的安排下,南京軍方宣布於八一建軍前夕在鼓樓開展一次大規模閱兵儀式。起初根據軍區的相關規定,退任軍區總司令的許世友早已不再享有參與閱兵式檢閱的權利。

但在當年的屬下及戰友聶鳳智的心中,曾經的南京軍區總司令許世友同誌為南京軍區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隨即聶鳳智向上級領導請示,力邀其前往檢閱見證。

然而,起初接到戰友聶鳳智的盛情邀請,為人謙虛的許世友曾一度以自己身份不合適、身體條件欠佳等為說辭再三推脫拒絕。

但聶鳳智始終堅持,認為此舉無傷大雅,最終在其不懈勸說下,並在黨中央政府的積極協助下,許世友才答應請求同其一起前往南京鼓樓一同參加檢閱儀式。

1981年7月31日,當聶鳳智一聲令下,檢閱儀式正式開始,陸、海、空三軍戰士們身著軍裝,英姿颯爽,聲音嘹亮、氣勢如虹。當他們迎面向檢閱台筆直走來,台上戎馬半生的許世友同誌一改平日嚴肅臉面,高舉雙手掌聲歡呼。

最終,南京閱兵順利落幕,這次閱兵不僅向世界展示了我軍多年來的軍事積累和先進的軍事武器建設成果。

同樣也展示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們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主權統一的堅定決心和強大意誌,展示了中華民族空前的自豪感凝聚力。

結語

如今,時至我軍建軍九十年載,90年如一日,我軍始終堅持以「為人民服務」、「保護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為宗旨,以其極強的團隊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在世界的舞台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並在不斷地磨礪中抵住壓力,克服各種困難和考驗,堅持黨的領導引領人民由勝利走向勝利。

中國軍人,是我們強有力的後盾,是國家之夢,民族之強。他們用毅力和信念譜寫了出彩的堅毅人生,用熱血與汗水鑄就和平的豐碑,他們無私奉獻守護人民的安寧。

致敬人民子弟兵!感謝你們一直同在!

參考文獻

[1]郭楨.許世友[J/OL]. 中央政府入口網站.2008年10月16日-2021年10月5日.

[2] 紅色記憶.許世友:活著盡忠死後盡孝 - 新鄉市紅旗區人民法院網 · 新鄉市紅旗區人民法.2021-10-05

[3]楊鐵虎.[EB/OL]. 人民網.2009-10-14 -20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