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實力彰顯自信!解放軍艦載機訓練場曝光,神秘風扇成焦點

2025-01-09軍情

中國人在發展自己的航空母艦事業方面絕對是認真的。

無論是首艘航母「遼寧艦」的引進和自行改裝,還是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和首艘國產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的研發與建造,亦或是各種國產艦載機的研制,中國都實作了從無到有和從0到1的突破。

在這個過程中,人才培養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份。

如今,曾經備受矚目的解放軍陸地模擬航母訓練基地,已經由官方大大方方地展示出來,這是對自己實力充滿極大信心的一種表現。

在官媒報道中釋出的陸地模擬航母訓練基地照片。

在中國軍網的相關報道中,展示了供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部隊培訓固定翼艦載機飛行員和艦勤人員的訓練基地的高畫質照片,可見多架殲-15艦載戰鬥機正在進行模擬航母起降訓練。

諸如阻攔索、擋焰板和滑躍起飛裝置等,在照片中都清晰可見,而穿著各種顏色馬甲的艦勤人員則正在利用各種裝置進行作業。

特別引起註意的是,在一張照片中出現了一個看起來與艦載機起降或甲板作業「毫不相幹」的神秘裝置,那是一個具有多個出風口的大尺寸涵道風扇,這個裝置到底有什麽用途呢?

在跑道側面出現了大尺寸涵道風扇。

經過仔細思考,可能的一種情況是,陸地模擬航母訓練基地跑道上的涵道風扇被用於模擬和還原艦載機起降過程中遇到的航母甲板風,以便飛行員在訓練中切實體會和克服來自甲板風的影響,即人為增加訓練的難度和真實性。

考慮到該涵道風扇尺寸較大且出風口不止一個,相信其執行過程中消耗的電力是一個不小的數位,因此使用成本並不低廉。

然而,對於解放軍來說,這種金錢成本的支出早已不足為慮,可謂「區區錢財,如細水般流逝」。

航母需要在艦載機起降階段迎風航行。

關於航母甲板風,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在固定翼艦載機的放飛和著艦過程中,航母要保持逆風航行」的說法。

特別是在降落著艦時,逆風飛行的艦載機可以增加與空氣的相對速度,提高氣動效率,從而獲得更優的可控性和駕駛安全性。

然而,理想狀況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

在海上的實際環境裏,氣流的速度和方向通常是不太穩定的。

艦島和甲板設施也會產生渦流。

除了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之外,受到艦島和一些甲板設施的影響,航母在迎風航行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不規則氣流,即所謂的「甲板紊流」。

這種氣流變化莫測,會給固定翼艦載機的降落著艦帶來不利影響。

為了應對來自自然環境的不穩定氣流和航母迎風航行所引起的紊流,飛行員在著艦過程中必須持續關註氣流的變化,並透過調整對襟翼、垂尾和發動機功率,來即時調整艦載機的飛行姿態。

由此看來,日常訓練中盡可能地逼真地模擬和還原這種氣流環境,提供給飛行員更好的感受,進而幫助他們培養紮實的航母起降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殲-15在陸地模擬航母訓練基地跑道上降落。

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設定在陸地模擬航母訓練基地跑道上的涵道風扇,就是為了營造復雜氣流環境而輔助進行的訓練裝置。

在我們常見的陸基飛機飛行員的培訓過程中,基本上用不到這個裝置,因此它顯得非常神秘。

然而,對於駕駛固定翼艦載機的飛行員來說,涵道風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工具,盡管它的運轉成本很高,但這種支出是值得的。

正是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優秀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固定翼艦載機飛行員,才得以「煉成」。

對此,大家有什麽見解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積極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