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亞軌域飛行轟炸器首飛,引領軍事變革

2025-01-09軍情

在中美戰略對抗持續升級的大背景下,美國一直密切關註著中國軍事技術的發展。

美國五角大廈在【2022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中提及,中國研制出的亞軌域飛行轟炸器可在1.6小時內抵達全球任意地點上空,這一新型武器或將徹底改變現有戰爭規則。

亞軌域轟炸器的概念由來已久,1943年德國轟炸機工程師尤金·桑格爾就提出了類似設想,雖受當時工程水平限制未能實作軍工轉化,但「桑格爾彈道」為後續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戰後美國獲取了相關研究成果並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進展,上世紀90年代,美國提出「全球快速打擊武器體系」,然而投入巨大卻進展緩慢,最終擱淺該計畫。

美國還與俄羅斯簽署【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對方發展軌域轟炸技術,卻未料到中國率先突破了亞軌域轟炸器技術。

2022年底,五角大廈報告監測到中國亞軌域轟炸器飛行測試,該飛行器在100分鐘內繞地球一圈,航程達40000公裏,飛行速度超20馬赫。雖首次測試未準確擊中預定區域,但五角大廈認為可能是中方有意為之,且對於中國來說,打擊精度並非難題,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的精度已得到驗證,通訊「黑障」問題也已解決。

五角大廈用「最長的飛行時間、最遠的打擊距離、最快的飛行速度」來形容中國首飛的亞軌域飛行器,美媒【軍事觀察】也承認中國在該領域已全球領先。

中國亞軌域轟炸器的出現對美國沖擊巨大,從技術層面看,它與洲際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不同,可在大氣層邊緣彈跳式飛行,幾乎不受空氣阻力影響,能執行洲際打擊任務且飛行速度不受限,其無規律彈道使攔截難度遠超現有科技水平,實作了「不可預警」與「不可攔截」,戰略意義重大。

此外,按照中國軍工的裝備研發規律,美國不禁擔憂中國航空航天實驗室是否還有更先進的成品。

未來,中美軍事技術競爭勢必更加激烈,與其他國家的差距也將進一步拉大。

信源: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