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俄努力多年依舊沒突破,僅2國掌握,俄曾表示沒幾十億搞不定

2024-07-14軍情

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到底該從哪些方面體現?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

毫無疑問,這幾點都很重要,但如果一個富饒的國家,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維護不了國防安全。

那麽就有很大的機率,會被一些霸權主義國家視為「肥肉」,成為被瓜分的物件。

在這一點上,曾經的中國是非常有話語權的,並在經歷百年之久的動蕩中認清了落後要挨打、富而不強也會挨打。

因此從新中國成立至今的七十多年時間當中,中國一直都很註重補上軍事短板。

尤其是在大國重器這方面,更是註入了大量的心血。

然而有一大重器,即便是被全球火力網站評為了全球軍事實力排名第二第三的俄羅斯與中國,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後依舊沒在相關的研發技術上取得突破。

目前這個重器在全球範圍內僅兩個國家持有,俄表示沒幾十億搞不定。其中一個,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就是軍事實力排名全球第一的美國。那另一個國家,大家知道是哪個嗎?

一、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當海洋,已經不再是令不接壤的國家之間無法接觸,進而也無法產生戰爭的阻礙之後,提升海軍實力就成為了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或者也可以說,海洋秩序已經成為了世界秩序的基礎,誰能在海洋上有更強的軍事實力基礎獲得制海權,誰的世界地位就越穩固。

毫無疑問,美國在這方面拔得頭籌。別的都不用看,就說現時服役的11艘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放眼於全球便已經是難以匹敵的了。

尤其是除了法國還有一艘名為「戴高樂號」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之外,其它國家這一裝備的數量均為零。

那麽,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厲害在哪裏?為什麽別的國家都沒有?

作為以核子反應爐為動力裝置的重器,手握核航母的國家,可以在海洋上長時間續航,並進行大規模的海空正面戰鬥。

因為在核航母甲板上可以搭載80架到100架左右的戰鬥型飛機,倘若遇到了緊急的情況還可以搭載100架以上。

這些飛機可以在電磁彈射系統的助力下,迅速完成起飛進入到戰鬥模式。

而且核航母還深諳「團結就是力量」這一道理,作戰所采用的是「航空母艦戰鬥群」這種形式,通常會配備不同數量的飛彈巡洋艦、飛彈驅逐艦、護衛艦,以及補給艦等。

除了懂得群體作戰的優勢之外,核航母還很懂得戰時隱蔽這一策略。

采用了核子動力裝置的該重器,在進行能量轉換的時候不需要有氧氣的參與,也就表示在建造上無需畫蛇添足一般加上進氣、排氣系統。

這樣一來,其整體的結構就會顯得更為簡潔,並且在敵方進行探測的時候,也會因高溫燃氣所引起的紅外特征減少了,不會被輕易地發現。

另外與常規動力航母相比,續航時間有可能會達到十年甚至更久,才進行一次核燃料更換的核航母,還能在節省了油箱及煙囪空間的基礎上,讓機身品質能維持的更好,減少被腐蝕的程度。

二、美國與法國的核航母實力

1961年11月開始服役的「企業」號,作為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子動力航母,在當時驚艷了一眾人,也帶領航空母艦進入了新紀元發展階段。

說起來「企業」號之所以會問世,這裏面還存在一個可能令人覺得啼笑皆非的原因——取消航母上粗大笨重的煙囪。

實際上,這個原因並非是隨便提出來的。

大煙囪占據了較大的空間,再加上燃料所產生的煙霧,對航母上的飛機有影響。

取消了之後,除了有更大的空間增加艦載機數量之外,還能讓飛行作業的完成更加地出色。

於是在「企業」號出現前的1947年,美國方面就有了要建造核航母的意願,並在此後加緊了這方面的研究。

有著「核子動力海軍之父」這一稱號的裏科佛,成為了這一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實作了讓核子動力裝置小型化、實用化這一目的。

在解決了核子動力裝置技術的情況下,美國的核航母進入到了正式進步的階段。即便中途也經歷了一些曲折,但最終成功的果實在「企業」號身上得到了實作。

哪怕與後來的核航母相比,作為第一代核航母的「企業」號並不是那麽地完美,為了保證馬力需要使用多達8座反應爐,使得艦身長度達到了342.4公尺之多。

也因對補給保障依賴性,更換一次核燃料可以超長待機10年,在遇到了戰鬥的情況下,能迅速地前往任何海域的核航母,讓美國的海上霸主地位,至今都沒有被打破。

而且這還僅僅是開始,美國隨後在「企業」號的基礎上,繼續開始了對核航母的建造。

經過了十多年的間隔,1975年5月,第二代核航母「尼米茲」號進入到了服役隊伍當中,再一次鞏固了美國的海軍軍備實力。

「尼米茲」號是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的首制艦,在「企業」號的基礎上「瘦身」,只裝有2座核子反應爐,艦長減少到了332.9公尺。

雖然「瘦」了,但實力卻不弱,有著72916噸的排水量,更換的一次核燃料的續航能力也提高到了13年。

在此之後一直到直到二十一世紀初,美國連續建造了十艘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讓自身的海上力量得到了非常大的充實,對其進行全球戰略布局起到了支柱作用。

當然美國也沒有停步於此,反倒繼續研發了新一級核航母。

2017年7月22日,從2009年就開始建造的「福特」級核子動力航母首艦「福特」號開始了它正式服役的日子,連續航行的時間長達20年,還搭載了先進的戰鬥機。

有美國的三代核航母「珠玉」在前,襯托的法國的「戴高樂」號在同為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的情況下,就不是那麽夠格了。

1994年下水的「戴高樂」號的排水量為 3.8 萬噸,艦長 261.5 米,在效能上有動力不足這一的缺憾。

將核燃料給裝滿了之後,在海洋上連續航行的時間為5年。

可即便如此,法國依舊將「戴高樂」號視為驕傲。

畢竟這是目前在世界上,非美國海軍隸下的唯一一艘現役航空母艦。

三、中國與俄國為何沒突破

2024年5月1日,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開始了它的首次航行試驗。

因著它的出現,不知國內民眾再次感受到了中國在重器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也讓一眾國外媒體開始了炒作中國海軍會超越美國海軍的話題。

在這樣「熱鬧」的時刻,選擇了「潑冷水」的人還是存在的,很明確地指出了中國與美國在海軍軍備實力上,還有差距需要填補。

福建艦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沒有搭載核子動力。

至於為何1970年就在掌握了核子動力潛艇建造技術,自主研制了第一艘核潛艇也成功下水的中國,沒有建造核航母,關鍵點還在對技術的掌握上,並沒有達到能建造的程度。

如果這個時候硬著頭皮去建造,法國「戴高樂」號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反面的例子。

很可能會是錢也花了,但造出來的航母也不盡人意。

就連俄羅斯都表態過,沒有個幾十億,那是搞不定核航母。

就這還是往少了說的,以美國的「傑拉爾德·福特」號為例,造價達到了129億美元。

由此可見,核航母就是一個「燒錢利器」,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在背後撐著,很可能剛研究個開頭,後面的部份便沒錢繼續下去了。

關鍵除去建造期間的各種開支,在核燃料的更換與處理,以及後續的維護上,也一樣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

對於目前只有兩艘航母在役,福建艦尚處於要進行系泊試驗的中國來說,繼續發展航母,讓航母數量充足起來,才是更符合現實階段的戰略行為。

至於從前蘇聯繼承到了核能源系統的小型化技術的俄羅斯,為何未能突破核航母這一壁壘,跟時機以及經濟也有很大的關系。

其實早前蘇聯還沒解體的時候,依靠著核子動力巡洋艦,並不是很擔心美國的核航母。

等到美國不斷更新了核航母的效能,還搭載了更為先進的艦載機和驅逐艦之後,蘇聯才開始了建造核航母的計劃。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蘇聯解體了,俄羅斯雖然繼承了大部份的東西,但依舊元氣大傷。

在資源被劃分,經濟問題較為嚴重的情況下,俄羅斯建造出核航母的時間,從現階段來看還是遙遙無期的。

結語

任何一項技術的掌握,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甚至可能要花費數十年、幾十年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有大量的資金基礎作為支撐。

因此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往往還要有匹配的經濟實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作為都沒有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海軍技術也很有實力,打造了多種先進海軍裝備的中國,可能會比俄羅斯更早一些拿下這一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