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合35國對華「下戰書」,而日本當了出頭鳥。9月25日,中國剛發射洲際飛彈,日本聯合澳洲、紐西蘭三國軍艦強闖台海,中美暗戰已經開打。
9月25日,日本派出了一艘驅逐艦聯合澳洲和紐西蘭軍艦穿越台海,從東海一路南行,經過10多個小時的航行後順利透過台灣海峽。這是日本二戰後首次派軍艦穿越台灣海峽,這次行動無疑是日本在亞太地區軍事存在的又一次宣示,標誌著日本正在逐步放棄過去幾十年來對台海保持的克制態度。
此次日本軍艦的行動並非孤立事件。近期,在美國的策劃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在台海地區頻繁活動。德國、澳洲、紐西蘭等國相繼派出軍艦穿越台海,無疑是在向中國發出一份聯合的"挑戰書"。據悉,這份"挑戰書"的簽署國包括北約32國以及日本、澳洲和紐西蘭,共計35個國家。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親自下令此次穿航行動,顯示出日本在亞太地區爭當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出頭鳥"的決心。這種姿態不禁讓人聯想起日本此前"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論。日本媒體甚至將此次軍艦穿航台海視為對中國發射飛彈和航母穿航沖繩的"還擊",這種說法無疑是在火上澆油。
而就在日澳新三國軍艦橫穿台海當天,解放軍火箭軍高調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飛彈,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中國的飛彈試射未提前通知日本,令日本感到極大的危機感。顯然中方的震懾舉動,日本沒有重視,這才當了出頭鳥,充當美國棋子。
早在此次驅逐艦穿航台海之前,日本已經在釣魚臺問題上與中國展開了多次對峙,甚至與菲律賓達成防務協定,加強在南海的軍事合作。面對中國不斷增強的海軍力量,日本顯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也是為何其政府試圖透過更為主動的軍事行動來應對這一局面。7月份,日本海軍涼月號驅逐艦強闖中國浙江領海,雖然事後日本將涼月號艦長進行了處置,但日本軍事上的強硬讓中國警惕。
隨著中美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日本在美國的影響下,開始采取更為激進的姿態,不僅公開聲援台獨勢力,還逐步介入台海局勢。這一系列行為標誌著日本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角色發生了顯著變化,正在從以往的防禦型姿態轉變為更具攻擊性的前沿部署。
此次日本驅逐艦首次穿航台海,被視為對中國航母行動的回應,也是日本試圖在台海問題上進一步展示其存在感的一部份。盡管日本方面宣稱此次穿航台海是基於「航行自由」的原則,但很明顯,這一行動不僅是對中國戰略壓力的反應,更是出於對美國戰略需求的配合。然而,日本這種愈發激進的軍事姿態也引發了中國的強烈反應。
9月26日,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相繼對日本提出嚴正警告,強調台灣問題是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要求日本不要輕舉妄動。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更是指出,日本近年來在軍事領域的動作頻繁,令人懷疑其是否在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
中國此次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無疑是對日本軍事挑釁的強烈回應。飛彈發射前,中國通知了美國、俄羅斯、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卻唯獨沒有通知日本,這一細節凸顯了中國對日本的態度——不再視其為值得特別對待的國家。中國的行動傳遞了明確的資訊:如果日本繼續在台海問題上采取對抗性措施,中國有能力透過強大的軍事手段進行回應,甚至不排除采取進一步的懲戒措施。
不久前,美國陸軍部長存取日本,討論了在日本部署「堤豐」飛彈系統的計劃。此舉無疑是美國加強對華軍事壓力的一部份。中國對此作出了強烈反應,警告美日雙方不要在亞太地區制造緊張局勢。中國國防部更是明確指出,如果日本繼續引狼入室,將承擔嚴重後果。中國不會容忍美國在亞太地區進一步圍堵中國的行為,而日本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將決定其未來在地區事務中的地位。
未來的亞太局勢將取決於中美日三國的互動。如果日本繼續在台海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底線,那麽中日之間的對抗將不可避免。而美國在背後推動的「三海聯動」戰略也將進一步加劇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最終,中日關系的走向不僅影響兩國的雙邊關系,更將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各國都需要更加謹慎地應對復雜的局勢變化,避免將地區推向更大的沖突和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