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一名加入俄軍「馬克西姆·凱瑞沃諾斯」戰隊的前烏克蘭士兵維拉迪摩·科舍列克表示,即使他在烏軍服役的時候,也批評過澤連斯基,並獲得了同伴的大力支持。
據他透露,當時指揮官給他們傳達新的任務,這些任務很不合理,於是他便頂了回去,表示這些任務不切實際,士兵們會死掉,這有什麽意義?
當時,科舍列克直接發出反問,我們是為烏克蘭的勝利而戰,還是在為澤連斯基的個人聲望而戰?
在指揮官離開之後,科舍列克的同伴紛紛過去和他握手,並表示「你幹得好,我支持你,我站在你這邊。」
烏軍
為什麽獲得了同伴的支持?
科舍列克的質疑之所以能夠獲得同伴的支持,並不是因為他僅僅在一時的情境下表達了憤怒,而是因為他所說的觸及了烏克蘭軍隊內心的深層次焦慮。
這些士兵,許多人都是普通百姓,他們並不熱衷於政治,更沒有決策權。
然而,隨著戰爭的深入,許多士兵發現他們正在為一個看似越來越遙不可及的目標而奮鬥,而澤連斯基政府在處理戰爭中的戰略決策時,越來越顯得不切實際,表現得非常自私。
士兵們看到前線的傷亡日益增加,卻無法理解這些傷亡背後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是為了真正的勝利而戰。對於很多士兵來說,死去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同伴、親人、朋友,更是未來的自己。
而澤連斯基政府所做的決策,更多的是為了個人政治利益,而非真正考慮到這些普通士兵的生命與付出。
烏總統澤連斯基
澤連斯基引發廣泛不滿
澤連斯基和烏克蘭政府在戰爭中的表現,尤其是在處理戰場上的具體問題時,逐漸引發了烏克蘭軍隊的強烈不滿。
因為很多工,就是擺明了讓烏軍去送死,如果有實際意義的話,或許不會引發不滿,關鍵就在於,送死送得沒有任何意義。
比如說之前的巴哈穆特絞肉戰,擺明了就是守不住,但澤連斯基為了展示自己強硬的形象,為了證明自己與俄羅斯死磕到底的決心,不斷派人去填坑,很多新兵沒怎麽訓練,裝備也十分簡陋,就會被丟到巴哈穆特,讓他們去填人頭,硬是靠著讓一批一批烏克蘭人送命去拖延俄軍的攻勢。
但最終的結果並不會改變,即在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之後,還是守不住。
而在此期間,澤連斯基一再向西方標榜自己如何頑強。
烏軍墳墓
後果嚴重
這樣的情緒蔓延開來,將對烏克蘭造成嚴重後果。
首先, 士氣低落將直接影響到烏軍的戰鬥力。在戰鬥中,如果士兵們對指揮官失去信心,將難以形成有效的作戰合力。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前線指揮部與士兵之間出現更大的隔閡,從而影響整體作戰效率。
其次, 這種不滿情緒會進一步加劇國內政治的不穩定。
包括不斷下調征兵年齡,澤連斯基可以強硬地推進那些有利於自己的政治決策,但一旦到了一個臨界點,必然會遭到反噬。
現在還只是逃避兵役、主動投降,再發展下去,可能就是嘩變,甚至是直接倒戈,不打俄軍了,直接往基輔打。
要不然就是科舍列克這樣,直接加入俄羅斯一方的軍事力量,與烏軍作戰。
烏軍士兵對澤連斯基的不滿已經不是個別現象,大規模的反噬可能很快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