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九個擁核國家中,除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外,其余四個是非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巴基史坦便是其中之一。核武器代表著國家實力和安全,一個資源匱乏、經濟落後、科技水平不高的南亞國家,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擁有核武器的呢?這引發了無數人的疑問。
巴基史坦,這個二戰後英國殖民政策下的產物,自獨立以來便與印度纏結不清,克什米爾地區的沖突更是深刻影響著兩國關系,綿延至今。長期沖突導致這片土地飽受戰火摧殘,嚴重阻礙了巴基史坦的經濟和科技進步。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強國競相發展核武器,同時巴基史坦面對印度領土的威脅,也秘密啟動了核計劃,其發展核武器的決心始終如一。
巴基史坦國力薄弱,人才匱乏,印度的威脅迫在眉睫,核武器成了保家衛國的唯一希望。為此,他們組建了原子能理事會,並送許多學生出國深造,期待這些未來的科學家回國建設核事業。
巴基史坦許多留學生海外求學,目睹已開發國家經濟後選擇留下。這導致國家核計劃受阻,人才嚴重流失。關鍵時刻,核物理專家卡迪爾·汗回國,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投身國家核事業,力挽狂瀾。
巴基史坦研制出鈾濃縮離心機,這離不開其領導人的努力,為其核武器計劃打下基礎。同時,當時國際形勢也幫了大忙。美蘇冷戰,巴基史坦因此獲得機會。蘇聯入侵阿富汗,欲掌控歐亞中心,美國為此提高警惕。
美國扶持巴基史坦對抗蘇聯,軍事援助源源不斷,巴基史坦核研究也得到默許。這使得巴基史坦核計劃迅速發展。
巴基史坦1987年宣布擁有原子彈制造能力,國際社會為之震動,印度壓力驟增,隨即加快核武器研發步伐。此後幾年,印巴兩國多次進行地下核試驗,最終都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這保障了區域安全。巴基史坦核武庫的來源雖眾說紛紜,但其核力量已足以自保。
巴基史坦核武庫規模,剛好夠覆蓋印度,形成有效威懾;同時,避免了過度擴張可能引發的風險,體現務實態度。 這種策略,展現巴基史坦在國際局勢中謹慎處理核問題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