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所有國家航母的「公敵」,讓航母寸步難行?不是飛彈也不是核潛艇

2024-04-28軍情

盡管藤壺體積微小,但航母的龐大並不能使其免受藤壺的潛在威脅。有些人可能輕視藤壺的破壞力,認為航母巨大的噸位足以抵擋它們的侵害。然而,藤壺附著在船體上後,會逐漸累積並增加船體的重量,進而影響航母的航行效能。此外,藤壺的附著還可能對船體造成腐蝕和損傷,降低航母的使用壽命。因此,盡管航母龐大,但仍需警惕藤壺的潛在危害。

此言差矣,有句話說得好:「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再大的航母也難以抵擋藤壺的侵襲。那麽,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一、藤壺的危害】

當你在海邊漫步時,不難看到某些巖石上覆蓋著密密麻麻的石灰質外殼生物,那便是藤壺。

對於稍有密集恐懼癥的人來說,藤壺可能引發恐慌,其小而密集的形態,足以讓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實在難以被視為一種美感。

藤壺的危害究竟有多大?為何被譽為航母執行的頭號敵人?

近年來,中國成功研發了航母,其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盡管航母體積龐大,但其內部設計和制造過程卻異常精細。這個巨型戰艦在技術和工程上的復雜性使其成為一個令人驚嘆的成就。

這艘航母的每個元件和零件都經過精心策劃和細致設計,它們的最佳位置經過深思熟慮。從細節到整體,航母的每個部份都是為了實作最佳效能而量身客製的。可以說,這艘航母是研發者心血的結晶。

航母的船底亦配備了傳感器,且在航行期間,會不時運用聲吶進行探測。

藤壺的生存能力極強,不僅附著於巖石上,更能吸附在航母的船底。由於其快速的繁育速度,船底很快就會被藤壺覆蓋。這些密集的節肢動物不僅影響船底傳感器的正常工作,還大大降低了其靈敏度。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藤壺的附著,以確保航母的正常執行。

盡管航母使用聲吶的目的並非探索船底的藤壺,但藤壺的迅速繁衍卻能對航母的聲吶使用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即使藤壺在單獨看來似乎微不足道,其在航母聲吶運作中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

單個藤壺或許微不足道,但數量累積起來卻具有顯著影響。想象一下,當數萬甚至數十萬只藤壺附著在航母上時,它們共同增加了航母的重量。這種額外的重量會導致航母下沈,原本較高的吃水線因藤壺的重量而變淺。這對航母而言是個不利因素,因為它意味著航母可以航行的區域受到限制。

在戰鬥機設計中,減少阻力以提升飛行速度至關重要。同樣地,航母雖然在海上航行,但減小阻力也是其效能提升的關鍵。傳統的航母底部設計通常采用流線型,這是因為它能有效降低阻力。然而,當底部附著藤壺時,這種優勢將受到影響。

藤壺外形不規則,大小不一,卻擁有廣泛的附著面積,使航母表面變得異常粗糙,進而增大了阻力,加重了船體重量。為了維持一定的速度,航母必須消耗更多的燃料,藤壺的存在顯著降低了航速,增加了執行阻力和油耗。

藤壺一旦附著在航母上,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這些生物會從吸附部位分泌出腐蝕性物質,對金屬構成顯著威脅。盡管航母底部附著的藤壺看似無害,但它們實際上在不斷地侵蝕船體,增加了航母的維護成本。這種持續的腐蝕作用是藤壺導致航母保養費用上升的關鍵因素。

藤壺對航母的影響只是冰山一角,它們在海底的附著並不僅限於此。實際上,其他海底設施同樣面臨著藤壺的威脅。這些設施在藤壺的附著下同樣會受到損害,這再次凸顯了藤壺對海底環境的潛在破壞性。

以海上石油平台為例,這些設施在深海中持續進行石油開采時,藤壺會無聲無息地附著在平台上。藤壺的附著並不是有序的,它們並不會刻意保持左右平衡,這種不均勻的附著可能會導致平台重心偏移。當海面上出現風浪時,這些微小的重心偏移可能導致原本穩定的平台變得不穩定,從而增加其危險性。

事實上,我最初是在動物頻道上接觸到藤壺的。

藤壺不僅附著在航母等設施上,還常常選擇柯吉拉和海龜等生物作為附著物件。原本美麗動人的柯吉拉,其光滑的肌膚上一旦吸附上藤壺,就會失去原有的光澤,變得暗淡無光。這些藤壺一片片地覆蓋在柯吉拉身上,嚴重影響了它們的外貌。

海龜曾以它的殼在海中自在生活,巧妙地躲避了無數天敵的追捕。然而,現在這些曾經保護它的殼,卻變成了藤壺的棲息地,對海龜的生命力造成了傷害。

目睹那般淒涼的場景,人們無法抑制內心的憐憫之情。仿佛可以聽見柯吉拉和海龜在藤壺的重壓下發出哀嚎,感受著它們生命力的逐漸消逝。這樣的畫面讓人痛心,激發了我們對海洋生物保護的深刻思考。

【二、真實被藤壺影響到的例子】

藤壺的威脅並非電洞來風,歷史上確有實證。

日本與沙俄的海戰,已成為歷史的塵埃。當兩國艦隊對峙,緊張局勢令人窒息。日軍士氣低落,因為沙俄艦隊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相比之下,日本艦隊顯得不堪一擊。

結果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藤壺的威脅在馬海峽之戰中顯露無遺,原本占據絕對優勢的沙俄艦隊,最終卻在這場戰役中遭遇了慘敗。

沙俄艦隊的船只底部附著大量的藤壺,這些生物數量眾多,體型沈重,嚴重制約了艦隊的行進速度。因此,沙俄艦隊的攻擊顯得遲緩且缺乏靈活性。

日軍重燃希望,其小巧的艦隊成了優勢,難以被瞄準,也沒有沙俄艦隊的藤壺負擔,靈活性極高,最終竟然贏得了這場戰役。

沙俄艦隊戰敗,國力日衰,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亦逐漸減弱,話語權逐漸流失。

談及中國航母,遼寧艦堪稱翹楚。在竣工之前,它並未以遼寧號聞名,而是廣為人知的瓦良格號。

在長時間停泊和閑置之後,準備運往中國的瓦良格號,經檢查發現被藤壺全面覆蓋。從船底到船艙表面,甚至是船艙內部,目之所及,都是密密麻麻的藤壺。

這一場面相當糟糕,讓檢查人員倍感不悅,不願再次目睹。但考慮到瓦良格號需要被運往中國,清除藤壺的任務便成為了必要之舉。

他們動員了眾多清理工人,日以繼夜地勞作,經過四個多月的艱苦努力,瓦良格號終於重現光明。

藤壺的破壞性和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三、藤壺就沒有什麽好處嗎?】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藤壺亦是如此,它的價值同樣不容忽視。

藤壺體內含有眾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抗氧化物質和維生素等。這些成分因其對健康的益處而備受人們青睞,經常成為人們選擇食物的重要考量因素。確實,這些營養物質不僅有助於滋養肌膚,還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對人體健康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相較於海紅米,藤壺不僅同樣營養豐富,更因其卓越的口感而備受食客青睞。它的美味讓人難以抗拒,成為餐桌上的明星佳肴。

藤壺因其獨特的食用價值和口感而備受青睞,這也催生了專門的藤壺捕撈隊。這些捕撈隊主要在東南亞地區活動,他們捕撈的藤壺每斤售價高達140元,價格與生蠔相媲美。

壺市場的需求由此可見一斑。

有人或許會好奇,航母底部的藤壺是否也能用相同的方式處理呢?

盡管有人可能會認為航母船底的藤壺可以食用,但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由於航母的船底需要經常進行保養和維護,通常會塗抹有毒的油漆以防止腐蝕和海洋生物附著。這些油漆中的有毒物質會逐漸滲入藤壺體內,因此藤壺並不適合食用。出於這些多方面的考慮,我們應該避免食用航母船底的藤壺。

如果因攝入這些藤壺而不得不就醫,那真是得不償失。

為了確保安全,航母的船底必須塗上有毒油漆以防止腐蝕,而船底的藤壺則不能作為食物來源。這是出於安全考慮的必要措施。

我們已經了解了藤壺對航母船底的危害,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坐視不管。那麽,是否有可能阻止藤壺在航母船底的生長呢?有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呢?

【四、航母天敵藤壺的應對辦法】

為了保障航母的順暢運作並提升其戰鬥與生存能力,人們可謂費盡心思來清除那些頑固的藤壺。

一種常見的方法是結合使用高壓水槍和鏟子。

這兩個物品對大家來說都很熟悉。只需將航母置於陽光下暴曬一段時間,藤壺便會失去活性。隨後,我們利用高壓水槍對藤壺的附著部位進行沖洗,那些附著不緊密的藤壺便會輕松脫落,露出船底上的斑駁痕跡。整個過程簡潔明了,效果也顯而易見。

如何處理剩余的藤壺呢?

功夫不負有心人,即使面臨的是堅如鐵杵的藤壺,清理人員也毫不退縮。他們攜帶鏟子,細心而耐心地,逐步將船底的藤壺一一清除。

這樣的清理效率並不高,原因在於藤壺的吸附力強大,同時考慮到航母船底裝有精密儀器,故不能使用過於鋒利的工具。

以往,主要依賴人力清理航母,隨著航母數量和出行的增加,這一方式顯得力不從心。為應對這一挑戰,新的清理方法應運而生。

人們在船底塗抹了一種新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形成一層光滑的保護膜。這層膜極為光滑,使得藤壺在航母靜止時雖然能吸附上去,但一旦航母開始航行,船體加速,水流持續沖刷,藤壺最終只能無奈地松開吸附的口。這種材料的套用,有效防止了藤壺的附著,保持了船底的清潔和航行效率。

這種材料主要由含氟聚合物和有機矽樹脂組成,展現了科技的顯著進步。盡管古代人們在船體上塗抹桐油、包裹鐵甲來防護,但效果遠不及現今的材料。

刷有機材料的使用旨在減少航行時的吸附問題,而空化射流清理裝置則顯著提升了停泊狀態下的清潔效率。

空化射流清理裝置,即利用連續射流生成空化氣泡,氣泡在藤壺間破裂,從而使藤壺輕松脫落。此裝置可調控射流大小,以精準控制力度,減少或避免對船體的損傷。

盡管藤壺擁有堅固的外殼,但在自然界中,它同樣存在著天敵。海星,這一看似柔軟的生物,卻能夠逐步瓦解藤壺堅硬的外殼,揭示出生命的奧秘和多樣性。

盡管使用海星是消除藤壺的一種方法,但在處理航母上的藤壺時卻不切實際。考慮到海星消除藤壺的速度以及航母船體上藤壺的數量,若采用此方法,航母的航行時間將大大延長,幾乎變得遙遙無期。因此,需要尋找其他更高效的清理方法。

盡管藤壺體積微小,但其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忽視。幸運的是,現代艦隊已經對其產生了足夠的重視,采取了及時清理和限制其附著的雙重策略,從而有效減輕了藤壺對航母的影響。

雖然藤壺的附著難以避免,但隨著科技進步,必將出現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這將使航母在保衛國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延長海底設施的使用壽命,為海洋生物提供更優質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