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第五輪海試告一段落,已順利返港。觀察公開的飛行甲板照片,清晰可見疑似艦載機著陸的痕跡,這暗示著本次海試極可能完成了艦載機起降。至於彈射起飛試驗是否同步進行,尚無確切資訊。結合當前進度,福建艦海試已接近尾聲,參考前兩艘航母十次左右的海試次數,福建艦或將於2025年下半年正式入役。屆時,中國海軍將邁入「三航母時代」,其航母數量僅次於美國,躍居全球第二。
福建艦密集海試,其艦載機研制也接近收尾。相較遼寧艦與山東艦,福建艦電磁彈射器的運用,顯著提升了艦載機的搭載數量與種類。規劃顯示,福建艦將可搭載殲-15T、殲-15D、殲-35及空警-600等固定翼戰機,未來甚至可能部署艦載無人機。其綜合作戰能力將與美軍「超級大王峰」戰鬥機、「咆哮者」電子戰機、「閃電」隱身戰鬥機及「鷹眼」預警機相媲美,最終建成多型別、體系化的航母戰鬥群。
全球除外,各國航母均無法部署艦載預警機。這類飛機的起降要求遠高於艦載戰鬥機,其改裝自小型螺旋槳運輸機,起飛滑跑距離較長。這意味著缺少彈射器的航母將無法滿足其起降需求,嚴重制約了相關國家海軍航空兵的發展。此外,艦載預警機的研制難度也遠超艦載戰鬥機。它需要以尺寸重量堪比重型戰鬥機的運輸機為平台,並在此基礎上整合復雜的雷達、指揮控制以及電子戰系統。這對於裝備小型化提出了極高挑戰,相較於大型預警機,其平台先天受限,技術難度顯著提升。
航母戰鬥力究竟因艦載預警機提升多少?這如同為航母戰鬥群安上了「千裏眼」,賦予其遠超以往的感知和反應能力,堪稱戰力倍增器。有了它,航母編隊的探測範圍、目標追蹤精度以及指揮協調效率都將顯著提升。以美軍E2C預警機為例,其加入後,航母編隊防空攔截成功率可提升十多倍,敵機被擊落機率增至三倍以上,而遭遇空襲的風險則銳減至不足原先的六分之一。如此顯著的戰力躍升,足以體現艦載預警機在現代化海軍中的關鍵作用。
「鷹眼」E2C預警機,憑借2500公裏航程和8小時續航力,可在航母戰鬥群方圓500公裏內持續巡航,執行探測任務。兩架即可指揮整個航母戰鬥群的艦載機作戰;4到6架則可實作24小時不間斷空中警戒。其搭載的APS-145雷達擁有560公裏探測半徑,具備同時跟蹤2000多個目標,並指揮40個攔截機群作戰的能力。這使得航母戰鬥群的探測範圍擴充套件至1000公裏以上,顯著提升了其生存和作戰能力。
面對地球曲率對艦載雷達探測範圍的限制,預警機憑借其高空優勢,構建起全天候、無盲區的戰場態勢感知網路,顯著降低來襲巡航飛彈、低空反艦飛彈及戰鬥機的突防機率。因此,中國海軍裝備彈射型航母和空警600預警機,標誌著航母戰鬥群作戰效能實作了歷史性飛躍。空警600在設計理念上與美制E2預警機一脈相承,均基於改裝型小型運輸機平台,並配備先進的KLC-7「絲路眼」圓形有源相控陣雷達。至於具體采用何種運輸機型號,目前尚不清楚。
早在2012年,網路上便流傳著代號JZY-01的固定翼預警機試驗機照片,這說明空警600計畫啟動時間更早。2019年6月1日,它在武漢某水泥機場與殲-15艦載戰鬥機同框出現,引發廣泛關註。2020年8月29日,這款預警機在陜西閻良試飛基地成功首飛。此後幾年,空警600持續高強度試飛,目前研制工作極有可能宣告完成,並已展開地面模擬航母起降訓練。福建艦一旦正式服役,空警600即可立即部署,投入實戰化運用。
網路近日曝光了四架疑似國產新型艦載預警機的同框照片,這些飛機可能是試驗機,也可能是量產型號。值得註意的是,即便僅這四架飛機,已足以滿足福建艦的初始裝備需求,預計將在福建艦正式服役後立即投入使用。這標誌著中國海軍在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領域長期存在的空白將徹底被填補,海軍力量的整體態勢也將因此發生根本性轉變,福建艦航母戰鬥群的作戰效能將得到極大提升。我們翹首以盼,期待它們早日部署在福建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