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入侵中國領土的印度士兵,依托高地和堅固的據點。對中國邊防軍,形成了包圍。
期間,印度軍方「鷹派」代表桑吉德上將,曾兩次下令,讓印度陸軍派出一個師,來快速消滅與印軍對峙的中國軍隊。
但在印軍即將行動的最後60秒,這位素以強硬著稱的上將卻滿臉不甘地揮了揮手,撤銷了作戰命令。
為什麽想要戰爭的桑吉德在最後時刻,沒敢下令進攻中國邊防軍,是懼怕中國軍事力量還是其他原因?
中印兩國在邊境問題上素有爭端,印度時常越過邊界、侵略中國領土,並由此爆發了1962年的中印之戰。
那次戰爭,印度雖然失敗了,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印度在邊境軍事實力的增加,其總理英吉拉·甘地舊病重犯,企圖將邊界線推進到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喜馬拉雅山分水嶺。
她要求印度軍方對當前中印邊境軍事形勢進行評估,參謀長拉奧上將,建議在中國的實際控制線上加快速度部署軍隊,並大力進行國防基礎設施建設,徹底穩固占領地區,英迪拉批準了該計劃。
隨後,印軍透過不斷派出情報小組到中國境內搜集可用情報,印軍顯然已經做好了向前推進的準備。
然而,英吉拉·甘地並沒有堅持到印軍行動的這一天,她於1984年在總理府被兩個錫克教警衛開槍刺殺身亡。
總理之死,讓入侵中國計劃被束之高閣。但沒過多久,英吉拉的兒子拉吉夫·甘地總理,再次重新開機該計劃。
1985年8月,一部份印軍深入到中國西藏境內的旺東地區,在高地上設立了季節性據點,從這個據點上可以很方便地偵測到中國軍隊在拉則拉山脊背後的軍事部署。
占據高地後,印度「鷹派」上將森德吉不無得意地說道,要在我們選擇的時間和地點,向敵人發起進攻。
對於印軍的入侵,中國是在次年2月發現的。為了捍衛主權,阻止印軍進一步入侵。西藏邊防軍受命在旺東地區設防。
一個邊防團先遣連很快來到前線,與印軍形成了正面對峙。
印軍在發現邊防軍行動後,也迅速增兵,向北推進,對邊防軍旺東守點形成包圍。當時在旺東哨所,中國軍隊只有一個先遣連,處於三面受敵的狀況。而對面的印軍有三個連,且居高臨下。最緊張的時候,兩軍前沿陣地相距只有七八米。戰爭一觸即發。
中印邊境形勢危急。印度外交部卻惡人先告狀,首先向中國提出抗議,稱中國邊防軍入侵了印度領土。
他們說得言之鑿鑿,似乎是親眼所見:40名身著軍裝的中國人,在麥克馬洪線以南6、7公裏出沒。
這樣的說法,讓印度國內一片沸騰,有人稱這是1962年以來,印度被入侵最嚴重的一次。
中國外交部隨即針對印度的汙蔑進行了回擊。盡管如此,中方秉持和平的態度,仍舊與印度就此問題展開了談判。
從6月底到7月底,中印兩國官員進行了7輪會談。然而印度政府根本就沒有和平的意思。他們多次指責是中國主動入侵,甚至剛從斯裏蘭卡存取歸來的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也故意將責任推到中國身上。
他一臉嚴肅的對記者說,「目前的狀況是,我們雙方都已後撤了一定的距離。(中國人)肯定是違背了這一點。我們正在同他們聯系,希望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而事實則是,在中印兩國談判的時候,中國為了避免沖突擴大,主動停止了邊防軍在爭議地區的巡邏任務。印度則在中國停止巡邏後,竟讓軍隊向前推進,步步蠶食中國領土。
中國對於印度的行為忍無可忍,在【人民日報】上發出一篇文章,丟擲中國最後的態度,要麽兩國合作解決沖突,要麽如1962年那樣,打一場。
看到中國政府在邊界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印度政府內部似乎服軟了,他們經過討論,致函中國總理,強調有必要達成一項對雙方都具有約束力的諒解,並使邊界沿線的所有地方保持現狀,這樣不會損害它們各自的領土要求。
但緊接著,印度政府就提出,要中國所有軍隊結束旺東地區,回到分水嶺線以北。時任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一眼就看出印度的目的,他明確指示邊防軍:守住旺東,這已經從一個軍事問題演變成了重要的政治問題。
中國的強硬態度,讓拉吉夫總理再次召開軍事會議,對與中國談判還是開戰做出了評估。最後,印度政府內部多數人同意在政治、軍事兩方面采取措施反擊中國。
政治上,印度將非法侵占的中國藏南地區,也就是他們所謂的「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設定為印度的第24個邦。1987年2月,在經過議院同意後,印度正式宣布了這一訊息。
軍事上,印度政府采取了更為激進的行動,他們派出軍隊在中國的三個地區設定了10多個據點,將入侵區域發展到了1962年中印戰爭前的狀況。
占領這些地方後,印度不斷向邊界增兵,甚至舉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軍事演習。為了達到威懾中國的作用,印度政府還將西部邊境的三個師調到中印對峙區域。此時,在邊防軍的面前,印度已經部署了12個師和數個獨立旅。
4月,印度東北邊境地區軍隊及戰略空軍基地已全部進入戒備狀態,至少有5個戰鬥機中隊,特別是米格--23等戰鬥轟炸機全部在邊境前沿陣地就位。
在調集大軍期間,印軍最高指揮部還在中印邊境地區進行了針對西藏拉薩進攻的陸空聯合「模擬演習」。
在這個「有限戰爭的模擬演習」中,剛開始,印度空軍就對西藏的主要軍事基地進行了一次全面空襲。
空襲過後,印度的第114山地步兵旅率先向拉薩進攻。在這次模擬中,印度人始終相信,他們在途中並不會遇到很強的抵抗。
到了4月底的時候,印度大部份軍隊已經跨過麥克馬洪線,在1962年邊界戰爭開始的地方克節朗河陣地,建立了堅固的哨所。
也就是在此時,印度陸軍曾兩次發出作戰命令,讓一個師來「清除」在桑多洛河谷地帶駐守的中國軍隊,只不過,兩次命令均在最後60秒的時候,復原了。
印度的囂張態度,讓中國政府決定采取針鋒相對的策略。1987年初,中國參謀部正式下達命令:成都軍區組織西藏邊防軍在朗久、克節朗地區進行設點。任務代號為「874」演習。
從這年4月開始,所有的參演部隊開始陸續奔赴邊境。在邊境的中國據點也在快速增多。
眼見中國軍隊開始了聲勢浩大的行動,印度政府突然猶豫了。印度外交部長蒂瓦裏於6月來到北京就中印邊境沖突,進行了非正式的會談。
他在來之前,已經得到拉吉夫總理的囑咐,一定要打破中印僵局,使兩國恢復到和平的狀態。蒂瓦裏的任務完成了,中國提出唯一要求:印度政府必須把越過實際控制線的印度軍隊撤回去。
在印度外長蒂瓦裏存取北京後,印度總理又派了一名私人特使前往中國,以求平息邊界局勢。他告訴中國人,現在是時候把邊界會談提高到政治水平了。
印度總理的積極態度推動了和平的到來。到了7月的時候,中國演習部隊大部份已經撤回,印度政府在處理了幾個主張戰爭的軍方人物後,也下令讓軍隊陸續撤回。兩個月後,中印關系恢復如初。
1988年12月,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這是34年來,首位印度總理訪華,被兩國視為中印關系發展的新篇章。
印度政府的態度為什麽翻轉的這麽快?這與印度總理拉吉夫在印度國內的處境有關。拉吉夫能夠坐上總理寶座,全憑母親英吉拉被刺殺後的同情。
然而在當上總理後,因為「博福斯醜聞」,(瑞典的博福斯防務公司透過賄賂一個義大利商人和甘地家族的親信獲取了印度的國防投資)拉吉夫在印度國內威信全無。他和背後的黨派,急需一件可以轉移國民視線並可以恢復威信的事情。
於是,拉吉夫選擇了最能震動印度的中印邊境沖突。他利用印度的「鷹派」軍人,在沖突前,打出強硬牌。等到事態升級後,懸崖勒馬,派人與中國講和。
事情最後的發展幾乎完全符合拉吉夫的設想。不過他妄圖引發戰爭來挽救自己的聲譽,最終還是失敗了。1989年,在印度大選中,拉吉夫敗選,為甘地家族統治印度劃上了一個句號。
參考資料
姬文波.1987年中印邊界危機回顧與反思[J].南亞研究,2018,(第1期).
澤元.躁動與沈寂 1987年的中印邊境危機始末[J].海陸空天慣性世界,2019,(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