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國殲20、殲35和俄羅斯蘇57這三款五代隱身戰鬥機的角逐讓公眾大飽眼福,除此以外,「九天」等各類先進無人機以及概念機型令人目不暇接……
![](https://img.jasve.com/2024-12/9e88515285731147e12a0c8b25ac1be6.webp)
【2024年珠海航展上的殲35】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其實直到「2010年代」之前,中國可堪一用的先進戰鬥機仍然頗為有限。
本文我們不妨就來 聊一點 中國航空史上的冷知識。
80年代還在造殲5
殲5 作為 中國第一款量產的噴射式飛機, 其 首飛於1956年7月。
對於這款飛機,不太了解中國航空史的人可能會覺得是一款老早就結束服役的戰鬥機,但實際上, 直到1983年,中國還在生產 殲5。
![](https://img.jasve.com/2024-12/eedf526210c9960c191e99bb01c4e96e.webp)
【中國的殲5總裝生產線】
要知道同在80年代的美蘇,當時可是已經開始服役蘇F15、蘇27這一類放在如今效能都可圈可點的先進戰鬥機,殲5和這些戰鬥機相比,根本不是同一個量級的。
那為什麽中國還要堅持造殲5呢?原因很簡單, 中國當時的航空工業水平實在是太差勁了。
回顧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速度,呈現著明顯的「N」型折線趨勢。
在 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 的中蘇蜜月期, 蘇聯幫中國打下了相對厚實的航空工業基礎。
就以沈飛為例,其在1953年時被列入中蘇援建重點工程,完成初期籌備之後,第二年沈飛就承擔起噴射式殲擊機的研制重任。
![](https://img.jasve.com/2024-12/e27e981e39c68ec46f2511ec464a5e3d.webp)
【50年代的沈飛】
當時上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多領域技術人員齊聚沈陽,大家齊心協力,再加上有蘇聯的幫扶,中國於1956年7月13日,就成功使用自制零件組建出了中國首架噴射式殲擊機「56式」飛機。
這正是 後來撐起來新中國早期空防的殲5。
後來到 1959年5月, 國家需要轉產新機型,於是 暫時叫停 了殲5的生產。
只是此時中蘇之間已經出現了分歧,到 1960年蘇聯更是直接撤走了所有的援華專家, 這對於當時的中國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https://img.jasve.com/2024-12/f2e71301a2ac1b1cde992fd7b022855e.webp)
【蘇聯曾撤走過所有援華專家】
很多科研計畫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像整個過程涉及到1.4萬余種、25萬余件零件、十數個行業300多家企業的飛機研制工作,更是幾乎中斷。
從此之後中國不得不艱難地自己摸索, 為了避免空防空虛, 在研制新機型的同時, 中國也不得不 讓殲5復產。
就這樣, 殲5 斷斷續續一直生產到了1983年, 才終於因為自身效能嚴重落後脫節,加之 殲7早已形成成熟戰鬥力, 於是國家徹底停產了殲5。
一度是空戰最強的「飛豹」
值得一提的是,別看 殲7取代了殲5, 但 其相較於美蘇的時役戰機仍然極為落後。
![](https://img.jasve.com/2024-12/91ff434c010558c930b76e60e2a946fe.webp)
【殲7後來取代了殲5】
中國需要更加先進的戰鬥機,才能捍衛好本國領空領海以及領土。
1977年, 中國 立項了殲轟7「飛豹」 的研制, 這是 中國的 首款殲擊轟炸機。
當時國內對這款飛機的期望值極高,因為 當時世界上的軍用飛機開始轉至 「大航程、高載彈量」 的發展方向, 而中國在這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但如果中國順利研制出了殲轟7「飛豹」,將直接填補相關領域的空白。
只是殲轟7「飛豹」稍有點倒黴, 曾 差點多次「流產」。
![](https://img.jasve.com/2024-12/4cdb5b2d7ce42ac4ef4a9f6f04fdf8bb.webp)
【殲轟7「飛豹」】
因為其立項後第二年,國家就宣布要改革開放,而 改革開放初期經費緊張,殲轟7「飛豹」面臨「下馬」危機。
當時是殲轟7「飛豹」的總設計師陳一堅先生率領603所全體設計人員, 在國家一度 停撥研制費用足足一年 的情況下,自掏腰包,咬牙堅持研究, 這感動了上級決策部門,才讓殲轟7「飛豹」保留了下來。
不過計畫雖然「保胎」成功,但在「重點放在改革開放」的政策大背景下,殲轟7「飛豹」能分到的經費仍然有限。
![](https://img.jasve.com/2024-12/21846f9ae813865744705e9f62612172.webp)
【殲轟7「飛豹」的總設計師陳一堅】
從1978年-1988年這10年時間裏,陳一堅帶著研究團隊 在豬圈上建設強度實驗室、在席棚裏做實驗, 吃盡常人難以相信的辛酸苦楚,最終 實作了殲轟7「飛豹」的首飛。
10年首飛之後,又是10年試飛, 每一次試飛結束,陳一堅和研究團隊都會逐字逐句琢磨試飛員的評價和建議,一點點調整改進飛機參數, 直到 1998年8月,殲轟7「飛豹」 終於宣布 定型。
歷經20年反復打磨的殲轟7「飛豹」, 在當時一度成為解放軍空軍裏空戰最強的在役軍機。
![](https://img.jasve.com/2024-12/7fd98a220415000ba30266e6e23ce182.webp)
【殲轟7「飛豹」】
殲轟7「飛豹」為了追趕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改變了中國那時候已經貫徹幾十年的航空研究「憲法」, 打破了不少「前蘇聯規範」。
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 中國航空技術的發展就開始呈現出自己的特色。
這才有了首次融入鴨翼布局追求「雙2.6」標準,雖沒了下文卻為中國後續先進戰機研制提供大量技術積澱的殲9,有了全球獨一份的使用了鴨翼布局的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
【殲20是全球獨一份的「鴨翼布局」隱身五代機】
再說回殲轟7「飛豹」,其問世後直接 開創了中國軍用飛機電腦輔助設計的先河, 是 首次實作了全機電子樣機協調和預裝配。
在武器配備上,殲轟7「飛豹」安裝有一門GSh-23L機炮,外加9個飛彈掛點,具備搭載霹靂系列空空飛彈、鷹擊系列反艦飛彈以及其他多種空地飛彈的能力, 對地對海打擊能力頗為強大。
殲轟7「飛豹」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7馬赫,最大作戰半徑1600公裏,也是 中國航空史上裝備的首款最大起飛重量超20噸的戰鬥機,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殲轟7也為後來中國研制大飛機提供了相應的部份經驗。
![](https://img.jasve.com/2024-12/2f3fbd08043682d9af8beb6a13f011be.webp)
【殲轟7「飛豹」】
盡管在殲16、殲20等先進戰鬥機服役量產後,殲轟7「飛豹」就顯得落後不太夠看了,但其出現對於中國而言, 意義深遠, 它永遠的在中國航空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資料:
【1】【歷史上的今天|63年前殲-5騰空而起,標誌中國航…】 澎湃新聞[2019.7.19.]
【2】【陳一堅:飛豹橫空叩天闕】 中國工程院[2013.7.14.]
【3】【沖天「飛豹」今天30歲:從展會模型到國產主力戰機】 央視網(視訊)[2018.12.14.]
【4】【蘇聯撤走在華專家:中蘇憤然走向分裂】 中國新聞網[2009.6.3.]
【5】【兵器那些事:殲-7停產不退休】 中國軍網[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