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西方專家警示:中國發射洲際飛彈並非最大威脅,另一件事更重要!

2024-10-13軍情

在今年9月,中國再次向太平洋地區發射了一枚數十年來未曾試射的彈道飛彈。這一事件近期在網路上引起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的熱烈討論。

近期有報道稱,這枚飛行裏程達到一萬兩千公裏的飛彈,正是中國科研人員辛勤努力研發的東風-31AG。

今天我們不討論網路上熱議的飛彈型號,而是關註一個更讓相關國家憂慮的問題。這是一件在通知這些國家後進行飛彈發射時所發現的事情。

焦慮不安的西方各國

長久以來,美西方各國似乎對他們心目中設想的國家並不十分友好,尤其在中國試圖與它們進行良好溝通時,這些國家總是顯得頗為傲慢。

在此次飛彈發射之後,連美國也將中國提前通報的舉動視為「負責任」的態度。

然而,在10月10日,西方媒體報道稱,有6名所謂的安全專家和4名外交官對中國最近進行的洲際彈道飛彈試射進行了分析與評估。

最終,他們認為:中國此次進行武器測試,不僅僅是為了檢驗自身武器,實際上還暗藏著其他含義。

他們認為,中國在多年後再次向太平洋地區進行洲際飛彈試射的原因是。

除了包含「核威懾」的元素外,它實際上還蘊含著「戰略外交」的意義。

除此之外,他們猜測這其中可能隱藏著其他含義,這讓他們感到憂慮。

眾所周知,在中國於9月25日發射這枚彈道飛彈之前,實際上已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提前通報。

畢竟,作為核大國的美國,有必要向對方進行通知。

中國的彈道飛彈落點附近還有澳洲以及法屬波利尼西亞,因此也通知了法國。

不過,這10位專家仍然認為,中國的舉措是在「展示實力」。

不過,由於中國發射的彈道飛彈攜帶的是訓練用彈頭,因此他們對此行為無可指摘。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經過這次飛彈試射之後,美國終於能夠與中國進行有效的溝通。畢竟,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也明確指出,這是朝著減少誤判邁出的重要一步。

五角大廈表示,盡管近幾年來中國進行了大量與彈道飛彈相關的測試,例如在2021年就進行了上百次測試。

不過,西方國家普遍認為,自從四十多年前中國試射了洲際彈道飛彈以來,就沒有再次進行過全程試射。

因此,他們對中國洲際彈道飛彈的效能,尤其是其可靠性和準確性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懷疑。

經過這次中國火箭軍的全程試射,他們再次確認了其強大的實力。

此外,【路透社】還透露了另一條訊息。

在中國向美國宣布將全程試射彈道飛彈後,五角大廈迅速派遣偵察機對與中國飛彈相關的資訊展開搜集。

然而,結果卻是怎樣呢?美國的這些偵察機沒有任何收獲,僅僅是在空中忙碌了一番。

根據法屬波利尼西亞媒體的報道,東風飛彈已落入其太平洋領土的專屬區域,距中國海南島超過11000公裏。

在發射當天,中國還派遣了遠望3號和遠望5號,全面監測了此次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情況。

正是這一舉動,讓英國方面感到了一絲擔憂,他們認為這次中國試射洲際彈道飛彈不僅僅是鍛煉火箭軍的實力。

在中國檢測美西方國家發射彈道飛彈能力方面,也同樣提供了支持。

這些專家依然沒有忘記對中國選擇在海南島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舉動進行批評,認為這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

他們認為,選擇在這個地區發射洲際彈道飛彈是因為經過的國家數量較少,這樣也可以避免與其他國家發生爭議。

如果依然如我們記憶中的那樣,從遼闊的西北平原作為發射基地朝北極區域或北太平洋發射,可能會引發一些「外交壓力」。

這種說法讓中國媒體認為,這實際上是在暗示中國的飛彈會經過俄羅斯上空,意味著中國是不敢得罪俄羅斯的。

這種說法被媒體直接稱為「其心可誅」,畢竟此次中國的發射是為了檢驗飛彈的機動性和實用性。

沒想到西方會如此惡意地解讀這一切。

然而,這恰好印證了已故南開大學教授艾躍進所說的一句話:「真理僅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

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中國始終以冷靜的態度與他們進行交流,然而得到的卻是對方加劇了矛盾。

既然如此,中國使用一些他們能「理解」的語言,也許是可以的吧?

楊潔篪外長曾提到,我們對他們的期望過高。中國一直認為對方會遵循基本的外交禮儀,而美國在中國面前並沒有資格基於實力地位發表言論。

總結:

多年來,美國憑借自身的實力,在國際市場上不斷展示其威風。面對中國希望進行對話的意願,他們始終采取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

目前中國試射飛彈的行為恰好印證了楊潔篪外長的觀點。

美國透過實際行動證明,他們不過是依靠軍事實力來顯擺。

在目睹中國的軍事實力後,如今他們對中國策略的認可,似乎也顯得更加謙卑,與中國交流時音調也變得柔和了許多。

自從中國進行上一次彈道飛彈試射以來,國家獲得了數十年的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再次發射彈道飛彈後,究竟會給國家帶來多大的益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