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後悔在1945年丟下那顆在日本的原子彈嗎?」
在2005年,當那位曾向日本投下過原子彈的 美國飛行員蒂貝茨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一位記者突兀地向他提出了這個尖銳的問題,剎那間,現場的氣氛一下子凝重了起來。
(日本遭到原子彈轟炸)
只是,讓記者沒想到的是,已經九十高齡的蒂貝茨似乎並沒有感到為難,他堅定地表示:
「不,我從不後悔。我也不會因為投擲了兩顆原子彈而向日本道歉!「
(保羅.蒂貝茨)
眾所周知,正是這位傳奇飛行員在1945年8月向日本廣島、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不僅造成了 幾十萬日本人的死亡,更是直接促成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
原子彈的威力如此之大,更是讓許多人認為: 日本法西斯的投降,就是因為吃了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導致的。
只是,日本投降的原因僅僅只是挨了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嗎?恐怕歷史的行程沒有這麽簡單,接下來,讓我為你娓娓道來.......
(日本向中國投降)
「一億玉碎「和「原子彈下無冤魂」
1945年4月,當 蘇聯紅軍的旗幟 已矗立在柏林國會大廈的樓頂,那位昔日不可一世的魔王希特勒在絕望中舉槍自殺。
僅僅一周後,這位元首所創立的第三帝國便在5月8號正式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終於迎來了和平,但在上萬公裏的亞洲戰場,戰火仍在熊熊燃燒......
(蘇聯攻克柏林)
舉國陷入軍國主義狂熱的日本法西斯,面對註定的敗局仍然負隅頑抗。 不惜提出」一億玉碎「,「本土決戰」的瘋狂口號, 企圖用日本人民的鮮血去換取不可能的勝利。
為了所謂的」保衛本土」的計劃,日本牛島滿中將帶領十萬部隊防守沖繩, 而美國1300艘軍艦和超過五十萬人的優勢部隊。
(沖繩戰役)
即使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在短短八十二天裏,同歸於盡的 「神風特攻」,還有不顧傷亡的萬歲沖鋒給美軍造成了8萬左右的傷亡和深入骨髓的震撼。
沖繩戰役結束後,美軍上下一致認為,以日本之野蠻頑強,倘若要登陸日本本土, 大約一百萬美軍士兵將會死去,而美國不可能承擔如此慘重的傷亡。
(二戰美國士兵)
因此,對日本使用當時的秘密武器——原子彈, 加速日本崩潰,減少美軍傷亡 便成了當時美國上層的共識。
1945年8月,在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命令下,美國空軍上校蒂貝茨和少校 察爾斯 駕駛著裝載原子彈的B29轟炸機起飛,分別於6日和9日分別向 日本廣島、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
據當時的幸存者 「 Hibakusha 」回憶,「(原子彈爆炸)的聲響是如此之大, 躲在爆心之外幾千米的銀行地下的他, 雙耳都被震出了血。」
(廣島被炸後的慘狀)
當時的廣島、長崎可謂是一片哀鴻,無數的建築被沖擊波產生的氣浪一股腦的推倒, 緊接著的高溫和光放射線讓整個城市都在燃燒,河水沸騰,氣泡在河面上瘋狂翻湧......
在用原子彈造成日本四十萬的重大傷亡後,終於,在一個禮拜之後,美國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
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全國播發了「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保留天皇制度而投降的「終戰詔書」。
(日本天皇裕仁)
聽聞日本投降戰敗的訊息,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媒體表示: (原子彈)這一決定肯定救了50萬條生命,是不得已而為的。」
而原子彈爆炸在促進日本投降戰敗的效果如此之好,讓許多人都認為: 美國的原子彈就是讓日本投降的原因,以至於忽視了其他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貢獻。
如同原子彈爆炸時的光亮,遮掩了 那浮雲上的太陽,這是不公平的... ..
(太陽一時被遮蓋,不代表它不重要)
日本投降,不僅僅是「屈原」的原因
在歷史界,曾有人提出一種說法:即日本投降的原因可以用五個中國古人的名字來概括,這五個原因分別是 「蘇武」、「屈原」、「蔣幹」、「毛遂」、「共工」。
「蘇武」,意指1945年對德戰爭結束後,在當年的8月,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 日本關東軍陣亡8萬,被俘六十萬, 也是迫使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的重要原因。
(日本關東軍)
「蔣幹」,就是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進行抗日,作為 戰時統帥的蔣介石雖然有紕漏,但畢竟領導了幾百萬國民革命軍同日本相抗衡, 也是有貢獻的。
其統帥下的國軍雖然沒有取得和傷亡一樣大的戰果,但淞滬戰役,台兒莊戰役等一系列戰役的策劃仍然改變了 日本「從南到北」的戰役規劃。
讓日本侵略者選擇水 網密布的東西方向侵略中國,大大遲緩了日本攻占中國的勢頭, 為日本1945年的投降奠定了基礎。
(日本侵略中國)
「毛遂」和「共工」,指毛主席領導的共產黨進行的敵後抗日鬥爭,並作為抗日的中流砥柱,聯合國民黨、蘇聯, 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聯合起來,實作了全面抗日,戰績頗豐。
根據1943年7月,【新華日報】發表的【國共兩黨抗戰成績的比較】,「 共產黨抗擊了全部侵華日軍共三十六個師團的58%,約三十五萬人。
而1940年由 彭德懷發起的百團大戰 更是沈重破壞了華北方面日軍的後勤運輸和軍事部署,推遲了日本的「南進步伐」,牽制了大批在華日軍,在國際上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百團大戰)
對此,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表示:「 他們(中國人)貢獻如此之大,如同泥潭一般以至於把幾百萬日軍死死拖在亞洲。」
因此,日本的投降絕不僅僅是挨了美國兩顆原子彈的結果,日本帝國主義的敗亡,合理的說應該是 中、美、英、蘇等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共同合力導致的結果。
或者,從更深層次看,日本戰敗投降是 日本咎由自取,選擇走上錯誤戰略道路 的必然結果.....
(國際反法西斯同盟)
日本,輸在了錯誤的戰略道路上
抗日名將李宗仁曾經表示:「 日本沒有戰略家 ,打仗小家子氣,他們侵略中國的戰略非常愚蠢,整體來看就是添油戰術。」
而偉大領袖毛主席曾在1938年發表的著作【論持久戰】中對「 日本執行錯誤戰略,導致自己的侵略戰爭必將失敗」曾系統論述。
「由於日本社會經濟的帝國主義性,就產生了 日本戰爭的帝國主義性, 它的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而且使得它臨到最後崩潰的前夜。」
也就是說,隨著 日本所屬的資本主義世界危機的逐漸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為了轉移1929經濟大蕭條而產生的國內矛盾, 悍然決定對中國東北發動侵略。
(1929到1933資本主義世界大危機)
這就引出了 第一點: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
毛主席還提到「日本戰爭雖是在 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的基礎 之上進行的,但同時又是在其 先天不足,缺乏資源 的基礎之上進行的。」
而中國是一個大而弱,戰爭資源(當時缺乏石油,煤炭)比較貧乏的國家,日本帝國主義無法在中國「以戰養戰」, 以至於必然要擴大侵略範圍,將在東南亞和太平洋發動新的戰爭。
(日本匱乏戰爭資源)
這就是第二點:日本為了掠奪資源發動戰爭,而為了 維持戰爭的消耗,敵人越打越多,而不是越打越少,而自己越打越弱。
此後的時局將 毛主席的預言變為了現實,日本在1941年悍然偷襲珍珠港 ,向美國和英國開戰,招惹強敵以至於最後挨了原子彈。
而日本自身的弱點也在戰爭末尾全須全尾地暴露了出來,到1945年初,在美國海軍的嚴密封鎖下, 日本本土儲存的鋼鐵僅僅不到30萬噸, 這這只不過是戰爭的杯水車薪。
(窮途末路的日本)
因此,與其說日本投降是美國兩顆原子彈爆炸威逼的結果, 倒不如說是日本從三十年代開始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發動侵略戰爭的必然。
日本帝國主義,不管他的士兵多麽悍不畏死,從一開始, 在道義精神上和物質資源上, 就已經輸給了國際反法西斯同盟。
(日本在二戰做最後的掙紮)
而兩朵冉冉升起的蘑菇雲,以及二戰 日本的悲慘結局,時刻告誡著熱愛「和平」的世界各國:
」自作孽,不可活。走上錯誤道路,就要承擔錯誤結果。 原子彈下無冤魂,就是對過去,現在以及將來日本的最強而有力的警告!」
本期參考文獻:
[1]劉庭華.美國投擲原子彈與日本投降
[2]閆晶.太平洋戰場上美蘇遠東戰略與日本投降——兼論日本投降的原因
[3]戴超武.美國戰略與對日使用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