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回顧俄軍用也用「三三制」?新戰術打癱烏軍王牌旅,美裝備丟一地

2024-09-16軍情

俄軍用也用「三三制」?新戰術打癱烏軍王牌旅,美裝備丟一地。在經歷了漫長的拉鋸戰後,俄軍終於攻克了被譽為「鋼鐵堡壘」的阿夫傑耶夫卡,為其在頓巴斯地區的攻勢奠定了新的基礎。此役的勝利,不僅標誌著俄軍在該地區的戰略推進,更預示著其戰術思路的悄然轉變。眼下,俄軍將目光投向了波克羅夫斯克,意圖進一步擴大戰果,將戰火蔓延至烏軍防禦的更深處。波克羅夫斯克,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連線著多個戰略要地,並且是通往聶伯城的門戶,其戰略地位不容小覷。一旦俄軍攻占波克羅夫斯克,將對烏軍在東南方向的防禦體系造成極大威脅,甚至可能為後續的戰略推進創造有利條件。

而在這場即將爆發的激烈戰鬥中,烏軍第47機械化旅將扮演著關鍵角色,成為阻擋俄軍前進的重要屏障。這支部隊裝備精良,擁有北約,尤其是美國提供的先進重武器,其人員也接受過嚴格的訓練,並擁有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們在頓內次的波克羅夫斯克前線,時刻準備迎接俄軍的挑戰。然而,他們所面對的,不再是過去那種依靠密集沖鋒,以人海戰術取勝的俄軍。俄軍,正在悄然改變著他們的作戰方式,試圖透過全新的戰術,打破僵局,取得突破。

回顧阿夫傑耶夫卡戰役,不難發現俄軍過去的戰術模式:依靠密集的兵力投入,采取猛烈的沖鋒,試圖以強硬的攻勢壓垮對手。這種戰術曾在某些階段取得過效果,但也暴露出了明顯的缺陷。密集的兵力部署,使得部隊極易遭到烏軍精準打擊,造成巨大傷亡。同時,這種戰術也給士兵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導致士氣低落,甚至出現戰場崩潰的情況。顯然,這種依靠消耗取勝的方式,在如今的戰場環境下,已經不再適用。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俄軍開始探索新的戰術路線。他們不再一味追求密集的兵力投入,而是將部隊編制成數量眾多的3人戰鬥小組,每個小組都具備獨立的作戰能力,並能夠根據戰場情況靈活調整。這種戰術的精髓在於,透過分散兵力,降低部隊的集中度,從而規避敵方火力打擊的風險。同時,每個戰鬥小組都擁有獨立的通訊系統,能夠與周邊小組進行快速聯絡,協同作戰。這種小規模作戰單元的互相配合,大大提高了部隊的靈活性與適應力,可以根據戰場形勢變化,迅速調整戰術部署,實作攻擊、守備、兵力散聚等多種作戰目的。

為了保證戰鬥小組的有效運轉,俄軍為其配備了充足的火力支援,包括配備現代化武器的坦克和精準打擊能力強的炮兵。這些武器系統,不僅能夠為戰鬥小組提供直接的火力掩護,更能夠在關鍵時刻,對敵方火力點進行壓制,創造有利的攻擊條件。此外,俄軍還對戰鬥小組成員進行了專門的訓練,培養他們的獨立作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以及戰術素養,使其能夠勝任各種復雜的戰場環境。

新戰術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它強調了戰場上的靈活撤退和重新部署。在過去,俄軍往往將撤退視為失敗的表現,而新戰術則將撤退視為一種戰術手段,是保存有生力量,等待時機再戰的重要環節。當戰鬥小組遭遇敵方強大火力或陷入不利境地時,可以靈活撤退,並迅速重新部署,等待時機發起新的攻擊。同樣,在攻擊取得成功後,也需要及時補充兵力,鞏固戰果,防止出現功虧一簣的情況。

這種全新的戰鬥方式,與歷史上的「三三制」戰術有頗多相似之處。「三三制」戰術,強調以小組為單位獨立作戰,註重火力與機動性的結合,曾經是許多軍隊在步兵作戰中采用的有效戰術。但相比之下,俄軍的新戰術更加註重靈活性和戰場適應力,並充分運用了現代化武器裝備,將其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新戰術的實行,帶來了諸多優勢。它有效地稀釋了兵力密度,降低了部隊在集結和推進過程中被敵方集中火力打擊的風險。它賦予了部隊更高的靈活性,能夠根據戰場環境迅速調整作戰策略,適應各種復雜地形的戰鬥需求。它產生了明顯的「力量倍增器」效應,使部隊的整體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每個戰鬥小組,都能夠獨立作戰,並與其他小組協同,形成合力,大大提高了作戰效率。

在頓內次地區,波克羅夫斯克前線戰事正酣,烏軍第47機械化旅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此前,這支部隊曾被寄予厚望,是烏軍「北約化」的代表,擁有著強大的火力和先進的裝備,然而,殘酷的戰爭現實卻給他們帶來了沈重的打擊。持續的戰鬥,已經讓這支部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人員和裝備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疲憊與傷痛籠罩著每一個士兵。

曾經讓烏軍引以為傲的美國制造的M1「艾布拉姆斯」主力戰車和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如今也成為了戰場上的犧牲品,不少車輛被擊毀或遭到俄軍的繳獲。這對於烏軍而言,無疑是一次沈重的打擊,不僅損失了寶貴的裝備,更打擊部隊士氣,動搖了他們對勝利的信心。傷亡和裝備的損失,使得第47機械化旅的防線出現了一定的退卻,其作戰能力也受到了削弱。

深入了解第47機械化旅的編制和裝備,不難發現其強大的火力和先進的裝備曾經是他們抵禦俄軍進攻的重要保障。這支部隊擁有3個裝備「布萊德利」的機械化步兵營,1個突擊營,1個普通步兵營以及1個裝備德制豹2和美制M1坦克的坦克營。此外,他們還擁有一個4營制的炮兵團,配備了美制M109型155公釐自行火炮,蘇制D-30型122公釐牽引榴彈炮,蘇制BM-21型122公釐火箭炮以及混編多型反坦克武器的反坦克營,更配備有一個防空飛彈營,為部隊提供了全方位的火力支援。

如此強大的火力配置,使得第47機械化旅在戰場上擁有極強的攻擊和防禦能力。但戰爭的殘酷,遠超人們的想象,再強大的火力也無法完全抵禦敵軍的攻擊。長期的高強度作戰,使得這支部隊的裝備損耗巨大,其戰鬥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第47機械化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47突擊營。這支部隊參與過巴哈穆特攻防戰,在殘酷的戰鬥中經受了考驗,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經歷過重大傷亡後,他們被撤回後方進行休整和補充,並接受了北約的訓練,換裝了新式裝備。之後,第47突擊營被擴編為第47機械化旅,並被視為「北約化新軍」的樣版部隊,承擔著重要的作戰任務。

2023年夏季攻勢,第47機械化旅參加了在札波羅結地區的進攻作戰。然而,由於雙方力量對比以及戰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進攻進展緩慢,並遭受了重創。隨後,這支部隊被調往阿夫傑耶夫卡地區,轉入防禦作戰,抵禦俄軍的進攻。如今,面對俄軍在波克羅夫斯克地區發起的猛烈攻勢,第47機械化旅再次成為了這場戰爭的中心。

回顧這支部隊的戰鬥歷程,可以概括地將其看作是一支歷經考驗的部隊。他們經歷過慘烈的戰鬥,也獲得過先進的裝備和訓練,然而,殘酷的戰場現實卻一次次地沖擊著他們的信心與鬥誌。戰爭的殘酷性,並非僅僅體現在武器裝備的先行程度,更體現在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整體的作戰意誌上。第47機械化旅當前所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於俄軍的強大攻勢,更來自於自身戰鬥力的下降與士氣上的波動。

在經歷了長期的戰鬥之後,部隊人員疲憊不堪,士氣受到打擊。裝備的損失,也削弱了他們的作戰能力。面對俄軍新戰術的挑戰,這支部隊需要迅速調整作戰策略,提高作戰效率,才能有效地抵禦敵軍的進攻。如何恢復士氣,保持隊伍的穩定性,如何有效地利用剩余的裝備和人員,如何適應新的戰場環境,都是擺在第47機械化旅面前的巨大挑戰。

未來的戰場形勢,依舊充滿變數。烏軍第47機械化旅,需要應對來自俄軍持續不斷的進攻,需要克服人員和裝備損失帶來的不利影響,需要重新振奮士氣,才能在殘酷的戰爭中贏得一線生機。他們的命運,將直接影響著烏克蘭東部戰線的走向。這場戰爭的結局,仍然充滿了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第47機械化旅的士兵們,將繼續在戰場上書寫著屬於他們的傳奇,用他們的血肉和意誌,守護著祖國的尊嚴與自由。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