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持續三年有余,仍未結束。盡管俄軍占據一定優勢,但距離最終勝利仍遙遙無期。當前戰局緊張,烏克蘭為改變不利態勢,正全力發起反攻,此舉存在顯著升級沖突甚至引發核戰爭的風險。
俄烏沖突爆發後,美國持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成為烏克蘭抗戰的關鍵支撐。烏克蘭方面近期不斷請求美國提供更先進武器。一份美國於十月二十九日釋出的報告披露,澤連斯基提出的「勝利計劃」核心內容,便是尋求美方提供「戰斧」巡航飛彈,以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
美軍現役「戰斧」式巡航飛彈,烏克蘭請求的可能是射程2400公裏的型號。白宮官員對此回應稱與實際需求不符,但未具體說明不符之處,是澤連斯基的「勝利計劃」不切實際,還是美國此前已承諾提供「戰斧」飛彈卻反悔?鑒於美國以往的信譽問題,其聲明的可信度存疑。「戰斧」飛彈援助問題已成為俄烏戰場最不確定的因素之一,最終能否提供仍是懸而未決。
澤連斯基實際意圖並非僅僅獲得「戰斧」式巡航飛彈,而是爭取美國放寬對烏克蘭的限制,從而像以色列一樣擁有更大的行動自由。眼下,烏克蘭判斷勝負的關鍵在於西方保持不直接參戰的立場,故而他如今尋求更大的自主權,「戰斧」飛彈的援助請求或為其策略的一個掩飾。
烏克蘭請求援助「戰斧」式巡航飛彈,實則意在與美國進行戰略討價還價,即便明知美國不會提供,也能借此爭取其他軍事援助。然而,美國方面的回應出乎意料。美國國防情報局釋出的【核挑戰:戰略競爭對手和地區對手日益增強的能力】報告,指出俄羅斯軍事受挫,或將提升其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這引發了嚴重關切。
俄羅斯方面已多次明確否認會動用核武器,但這並未阻止美國持續渲染核戰爭威脅,並指責俄方誇大核武實力意圖影響西方決策。 俄羅斯現役核彈頭數量約為1550枚,儲備核彈頭約2000枚,與美國數量大體相當。雖然其核武器規模未見增長,但效能卻有所提升。
二〇二二年九月,普亭明確表示:動用核武器捍衛國家安全並非虛言恫嚇。此言一出,美國方面隨即揣測,一旦俄羅斯遭受「戰斧」飛彈襲擊,俄軍或將以「沙皇炸彈」(冷戰時期威力最大的核彈,設計當量為一億噸TNT,實際試驗當量為五千萬噸TNT)進行報復。
為援助烏克蘭,美國已解除一切限制,或將提供「戰斧」巡航飛彈。一旦烏克蘭用其打擊俄羅斯本土目標,相比現用自殺式無人機,「戰斧」飛彈的精度和威力都將大幅提升,後果可能更加嚴重,勢必招致俄羅斯強烈反擊,甚至引發其動用核武器的擔憂。
俄方動用核武器進行報復的可能性極低。雖然俄羅斯曾聲明,面臨生存威脅時可能采取核打擊,但俄烏沖突現狀並非危及俄羅斯生存,相反,烏克蘭才是面臨存亡的關鍵時刻。
俄軍近期在東烏克蘭戰場取得顯著進展,十月攻占烏軍超過五百平方公裏土地,創單月最大戰果。基於此有利態勢,俄羅斯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俄羅斯對待核武器極其謹慎,僅將其視作萬不得已的最後選項。俄羅斯的核力量,即戰略威懾力量,其核心作用並非主動攻擊,而是有效阻止對手率先使用核武器。目前,俄羅斯致力於維持與美國在核力量上的戰略平衡。
美國不斷鼓吹核戰爭威脅,並散布其他國家意圖使用核武器的言論,實質上是其渲染戰爭危機的宣傳策略。當前更應擔憂的並非俄羅斯發動核戰爭,而是美國挑起核沖突的可能性。美國或以清除俄羅斯核威脅為借口,對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甚至對俄羅斯發動核打擊,部份西方專家已對此發出警告:若美國喪失理性,可能做出極端舉動。
美國散布俄羅斯將使用核武器的言論,實則損害自身利益,正應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句老話。烏克蘭戰局不利,美國也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