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霧都雄鷹團」(原成都軍區空軍空33師97團)大隊長蔣佳冀,被譽為中國空軍最優秀的飛行員之一。他在首屆「金頭盔」大賽中創造了42:0的輝煌戰績,並於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奪冠,兩次榮獲空軍「空戰能手」稱號。 這令人矚目的成就,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https://img.jasve.com/2025-2/c1d9db6f544db3f63d2dc546cfacd56d.webp)
初期階段
1999年空軍招飛,空軍招飛局在各地市舉辦招飛工作會議,參會人員包括地市招生辦主任和重點中學校長。會議重點在教育水平高、人口眾多的地市召開,旨在協調招飛工作。開學後,招飛中心小組深入縣區重點中學,播放招飛宣傳片,講解政策,解答學生疑問。九月,印有「中國空軍招飛」字樣的車輛駛入校園,18歲的蔣佳冀經老師推薦報名。招飛初選極其嚴格,視力稍有不足,醫生便建議淘汰;身高要求165-185厘米之間,過高或過矮均不合格;體重也需符合標準。最終,僅十分之一的學生進入次年二月份招飛局選拔中心的復檢。
![](https://img.jasve.com/2025-2/a1d354b42a74023b63bfaec3b2bc7700.webp)
戰鬥機飛行員選拔標準極其嚴格,不僅要求身體素質過硬,更需具備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選拔過程中,學員需進行15分鐘的模擬飛行測試,以評估其心理素質。表現從容者得分較高,手忙腳亂者得分較低;5分代表飛行能力較強,7分以上則預示著成為優秀飛行員的潛力。意誌力強、果敢且專註的學員學習能力突出,飛行技能掌握迅速;而心理素質較差的學員則學習困難,往往在訓練中被停飛轉入地面工作。最終能成為戰鬥機飛行員的,大多都具備進取、競爭和勤奮的A型人格特質,自信心強,情緒控制能力出色,執行力精準。經驗豐富的空軍教官甚至能透過觀察學員的站姿和行為舉止,準確率達90%地判斷其更適合駕駛戰鬥機還是運輸機。
![](https://img.jasve.com/2025-2/b75fd21decf30cb22e5085fc063aaac7.webp)
航校飛行學員需系統學習數學、物理、外語及航空航天、電腦、天文氣象等基礎理論課程,還需學習歷史、地理、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邏輯學和美學等相關知識。此後,他們將在初教-6教練機上進行30至40小時的初級飛行訓練,涵蓋起落航線帶飛、單飛、航行帶飛、單飛、特技帶飛、簡單特技單飛、儀表帶飛、本場儀表飛行及編隊飛行等科目。由於初教-6飛行速度低,起降效能好且操縱穩定,因此飛行難度較低,絕大多數學員都能順利完成訓練,進入飛行員人才庫。隨後,他們將轉入練-8中級教練機進行140至170小時的飛行訓練。
![](https://img.jasve.com/2025-2/0ddea6afc881d2cf7c3db1c3d7e19186.webp)
飛行學員訓練分階段進行。初級階段涵蓋起落航線、特技、編隊、空中機動及晝夜儀表飛行等,還要學習復雜氣象飛行和基礎導航及戰鬥技術,掌握中級教練機駕駛和基礎戰鬥技術。考核不合格者轉飛運輸機或直升機,合格者則進入高級教練機階段,訓練科目包括起落航線、升限、超音速飛行、編隊飛行、儀表飛行、領航轉場、對地對空攻擊,以及教學式、一對一、二對一、二對二、四對二空戰及四機編隊戰術協同。完成高級教練機訓練並考核合格的學員,才能進入作戰部隊進行戰鬥機改裝訓練,最終掌握戰鬥機效能及戰術運用。
![](https://img.jasve.com/2025-2/3765ee63e833497da87bd5e3b49fd558.webp)
中國空軍正大力推進三代機更新換代,新型戰機零部件數量驚人,機體部件超過36萬個,全機部件達70萬到80萬個,系統軟體程式碼更是高達幾十萬甚至百萬行。飛行員訓練內容繁重,除了戰術研討、體能訓練、總結、飛行準備和值班外,還需掌握資訊化作戰、武器裝備全功能運用、電磁環境應對及雙學等技能,並提升自由空戰能力。「80後」飛行員成長於改革開放時期,普遍具備自信、開闊視野、較加文化水平胡英語能力,並擁有遊戲、卡拉OK、微電影和電聲樂隊等多元化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強,堪稱「學霸」。蔣佳冀正是其中優秀代表,他從飛行員一路成長為中隊長、副大隊長,最終成為大隊長及空戰尖子。
![](https://img.jasve.com/2025-2/767457e7b88ed220c3f2fd645ff29090.webp)
二:實戰化軍事訓練
飛行員穿戴好抗荷服和飛行服後,乘車抵達停機坪,按流程完成飛機外部檢查及軍械裝置核查,並在飛機接收本上簽字。隨後,他們登機,連線頭盔、氧氣面罩和喉部麥克風。空33師的蘇-27UB雙座戰鬥教練機幾乎全部來自俄羅斯進口,改裝訓練也全部采用此機型,幫助新飛行員熟悉飛機特性、座艙裝置,體驗戰鬥機效能並適應大過載機動。 一切準備就緒後,飛行員將油門桿置於慢車位,待綠色訊號彈升空後,按下啟動鍵啟動兩台AL-31F發動機,緩慢將推力提升至300千克,待發動機溫度達到400度,經塔台授權後,再用踏板控制前輪,滑入跑道。
![](https://img.jasve.com/2025-2/b4905a47885fc0ccc46ed4ab93305ef6.webp)
蘇-27UB戰鬥教練機進入跑道後,飛行員按下操縱桿前側的小扳機,依靠10兆帕壓力剎車系統穩穩制軔。加大油門,未達到最大推力便松開剎車,飛機迅速滑跑加速。速度達到213公裏/小時時,飛行員將前輪擡升10度迎角繼續滑跑,達到250公裏/小時後飛機離地起飛,整個過程耗時10秒,滑跑距離335公尺。飛機離地後,飛行員立即收起起落架和襟翼,關閉加力燃燒室,按預定航線爬升至巡航高度,隨後檢查武器系統。進入訓練空域後,即可進行副翼滾轉、眼鏡蛇機動、低速斤鬥等飛行特技動作。
蘇-27UB雙座戰鬥教練機,雖屬大型戰鬥機,卻擁有小型機的敏捷性,低速效能出色,視野極佳。其最大滾轉速率接近每秒270度,空戰中能輕松控制機頭指向。AL-31F發動機動力強勁,加力後可在10秒內從500公裏/小時加速至1000公裏/小時。以800公裏/小時速度加力轉彎,迅速突破音障。不過,油耗驚人,每小時耗油3000公斤。訓練結束後,飛行員請求返航,進入下滑航線後放下起落架和襟翼,將速度降至460-500公裏/小時,以260公裏/小時的速度、10度迎角對準跑道,最終以230公裏/小時速度著陸。放下減速傘,利用方向舵保持平衡,全力剎車,滑跑500公尺後安全停穩。
![](https://img.jasve.com/2025-2/8676b724fe41740ed948db73f157910f.webp)
經過近一年嚴格的機動訓練後,飛行員才被允許接觸塗成紅色的「軍械電門」、「瞄準具」和「裝彈按鈕」。 他們先學習對地攻擊:按操作規程爬升、調整坡度和迎角,控制速度進入射擊轉彎。 地面迅速逼近,飛行員精準操縱,將地面約一元硬幣大小的白色靶標卡入瞄準具光環,重疊達到50%時扣動扳機,30發炮彈射出,飛機機身隨之震動。隨後,飛行員拉桿、蹬舵,上升至安全高度返航。 飛彈攻擊空靶難度更高,飛機進入目標空域後,指揮所指示目標方位,飛行員操縱飛機快速搜尋目標,密切關註平顯上的目標資訊,核對指揮所通報的參數,確認一致後解鎖飛彈。 指示器顯示目標被釘選後,按下發射按鈕,飛彈發射後,飛行員壓桿迅速脫離。
![](https://img.jasve.com/2025-2/99437fd363658120a472d44f63d2a544.webp)
「金頭盔」大賽是軍事領域一項重要的賽事。
優秀飛行員才有資格參加空軍組織的「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對抗空戰競賽性考核」,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自由空戰比武。比賽優勝者原本獎勵一枚金色頭盔,但這頭盔制作工藝復雜:金色底漆,兩側紅藍火焰圖案,中間兩道銀線,采用汽車烤漆工藝,每種顏色噴塗三次,烘烤三次,最後再噴塗一層亮漆。更麻煩的是,這頭盔是現役戰機飛行員的頭盔,噴漆前必須拆解,不同型號拆解方法不同,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巨大損失。因此,2014年後,獎品改為「空戰能手」獎杯。
![](https://img.jasve.com/2025-2/31468977bc5b8327bdf7469cd3182a0b.webp)
自由空戰對抗演習緊張激烈,參與演習的戰機都掛載了模擬空空飛彈或訓練彈的吊艙,實作戰機射控及武器資訊共享。指揮中心螢幕即時顯示方圓數百公裏內數十架飛機的戰術狀態和武器使用情況,清晰展現紅藍雙方空戰態勢。飛行員依靠對傳感器、武器和電子對抗系統的嫻熟運用及團隊協作,精確計算轉彎半徑和相對速度,每一個環節都需精準判斷,直至近距離纏鬥。最終,依靠射控系統和飛彈數據判定模擬發射的飛彈是否命中目標,每個動作、每個判斷都直接影響空戰勝負。
![](https://img.jasve.com/2025-2/8a38a23e1f05a72d42b2cafccd9c4b54.webp)
復雜氣象條件下的空戰對抗,敵方意圖、戰術和進攻時間完全未知。殲-11戰鬥機雷達搜尋範圍有限,大範圍搜尋耗時長,過早開機又易暴露自身。飛行員需準確預判目標出現時機,面對迎頭高速相遇,需及時爬升增速,爭取能量優勢和高度差,從而提升飛彈射程。但高度並非越高越好,高空稀薄空氣限制機動性,爬升耗時,高速則增大轉彎半徑,可能貽誤戰機。最佳高度和速度,取決於飛行員對不同距離、高度、速度下武器射程的精準掌握。
![](https://img.jasve.com/2025-2/96db0be2020fd3023e1937fb6bd7b944.webp)
2011年,首屆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對抗空戰競賽性考核以機型分組積分制自由空戰形式舉行,來自14個飛行團的100多名殲-10A、蘇-30和殲-11飛行員參與角逐。比賽中,戰機進行激烈的近距格鬥,包括迎頭攻擊、躍升、規避和咬尾等戰術動作。最終,3名殲-10A飛行員、3名殲-11飛行員和4名蘇-30飛行員榮獲「金頭盔」,其中半數來自成都軍區空軍。蔣佳冀駕駛殲-11戰鬥機,以42次擊落對手、零被擊落的驕人戰績,令空1師鎩羽而歸。第二屆比賽參賽飛行員增至108名,並允許異型機對抗和編隊對抗,對抗強度顯著提升。空1師臥薪嘗膽,卷土重來,蔣佳冀則閉門苦研戰術戰法。
![](https://img.jasve.com/2025-2/7e749c5cafd745389779a7fbbda2b305.webp)
第二天進行二對二自由空戰對抗時,蔣佳冀和僚機按照預定戰術進入指定區域,采取一前一後隊形搜尋敵機。發現敵機目標後,兩機加速,僚機從右側迂回牽制對手,但敵機立即解隊,兩機分別貼近蔣佳冀戰機一側,透過頻繁機動規避攔截,逐漸拉近距離,進入近距格鬥。近距飛彈釘選目標需要時間,這對采取防禦戰術的對手來說有利,因為缺乏有效攻擊手段意味著失敗。然而,蔣佳冀已預判出對手的機動規律,在他預判的對手必經航線設伏,成功將其擊落,再次奪得「金頭盔」獎。由於其過於強大的實力,第三屆「金頭盔」大賽便取消了他的參賽資格。
四:總結
「金頭盔」大賽每次對抗空戰結束後,飛行員必須迅速填寫空戰數據表,以便對指揮控制、戰術運用及作戰效果進行分析,全面總結整個空戰過程,並深入檢討成敗得失,從而不斷提升實戰能力。「金頭盔」獲得者也因此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