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有哪些悖論一下子就吸引了你?

2020-08-17知識

好的,我來回答一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悖論:

1, 要接納自己。

我就是不能接納自己,那我要不要接納我「不能接納自己」的這個部份?

2, 不要別人說什麽你就聽什麽,要有自己的主見。

你不聽我的?那你就是沒主見啰?
我一說你聽了?那你還是沒主見啊。

3, 我要你發自內心地愛我。

你愛我,是因為我要你愛我,那就不是發自內心地愛我。

3還有很多變體,比如:

3', 我要你自覺學習。

我要你學習,但我又不要你因為我要你學習你才學習。

3'', 情人節到了,你要給我一個驚喜。

因為是我要的,所以你給我的任何東西都不是驚喜。

4, 放松,不要對抗。

你不放松,你看,你在對抗。
你在放松,你看,你在對抗你的不放松。

5, 一直在變。

你還是老樣子,一直變來變去的。

從絕對的意義上來說,「改變自己」其實也是一個悖論。

6, 請無視我。 (這個悖論就不用多解釋了吧)

心理學當中有一個著名的白熊實驗:「想什麽都可以,就是別想一頭白色的熊」,然後被試紛紛想到了白色的熊。背後的原理其實就是這個悖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變體,比如:

6', 什麽都不要想,自然就能睡著。

什麽都不要想,什麽都不要想,什麽都不要想,什麽都不要想……

6'', 千萬別焦慮。

完了!我又焦慮了!

生活中的悖論時常會給我們帶來困擾,讓一個人進退兩難,百口莫辯,甚至陷入「裏外不是人」的窘境。但是換一個角度,它也可以用到心理治療當中,形成「你聽我的也是在變好,不聽我的也是在變好」的效果,這種獨特的幹預方法叫做悖論幹預,非常有趣。我在【七節心理學自修課】裏,專門講過一節【悖論與策略幹預:最燒腦的心理治療】,就是在討論這個話題。

以前還寫過一篇關於悖論的短文,一並放在這裏——

經常聽到有人在呼籲「包容」,

因為他們太熱愛包容,太支持包容了,

以至於他們和那些「不包容」的反動派勢不兩立。

你們憑什麽不包容?有什麽臉面活在現代社會?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悖論:

「我們包容所有的人,但不包容你們這種人」。

我們都知道,要接納自己的缺點,不足,局限,

聽起來超級有愛,超級美好。

但我就是做不到接納自己呢,怎麽辦?

我能不能——就做一個「不接納自己」的人?

不能!你怎麽能不接納自己?那樣多痛苦!多別扭!

這又是一個悖論:

你應該接納百分之一百的自己!
(所以不要接納那些「不接納自己」的部份)

包容 vs. 不包容,接納 vs. 不接納,

在邏輯層次上,彼此是包含關系,而非對立關系。

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包容」,就意味著:

「包容」是一種要包容的心態; 「不包容」也是一種要包容的心態。

所以真正包容的人,不會容不得別人的不包容。

這種悖論,在羅素的邏輯型別學中有過詳盡討論。

凱瑞特人說:所有的凱瑞特人都說謊。

它不只是一種抽象的概念遊戲,

在生活中,在心理現象中,有廣泛的存在。

比如,一個高度焦慮,並且被焦慮所困擾的人,

一直在嘗試各種辦法讓自己「放松」。

他的悖論在於:他努力追求放松的同時,

也就等於他在「緊張」,在抗拒自己的「不放松」。

失眠的人,努力讓自己心如止水,

結果更加心亂如麻。

認知病理學研究指出:「 對焦慮的焦慮 」,「對擔心的擔心」,才是焦慮障礙的核心認知。

單純的「擔心」,只是情緒而已,

只有「對擔心的擔心」,才讓這種情緒無限遞迴。

一個焦慮的人真正放松下來,他就允許了自己的焦慮,

他從一個焦慮的人,成長為一個焦慮的人。

(從不允許自己焦慮的焦慮,到允許焦慮的焦慮)

他還焦慮著,但他 其實已經放松了

生活中有很多成長,看上去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放松的意思,就是不放松也可以。

有主見的意思,就是聽別人的也可以。

接納的意思,就是不接納也可以。

包容的意思,就是不包容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