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恕我直言,許多人列出的客觀因素,多半不怎麽客觀。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征方臘期間,梁山頭領出現了「紮堆死亡」的特殊情況,與之前的三次出征大相徑庭。所以,有個最好的解釋: 這本就是(續書)作者的主觀意願。
作者表示:只要筆桿子在我手裏…
根據宋江給徽宗的表文,征方臘途中,梁山頭領一共「折」了70人。排除坐化的魯智深,死於非命的共有69人,粗略歸納一下:
合計43人,其中包含自刎的阮小二,以及被南軍擒殺的郝思文、阮小五,其余均為陣亡。
合計12人,其中徐寧中毒箭不治身亡,丁得孫被毒蛇咬傷身亡,其余都是患病身亡。
合計13人,其中最後四人因不識水性,落水而死。
合計1人吧。
可以看出,作者為了劇情殺,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修改了之前的不少設定,同時創造性地給出了很多理由:
1、去掉了入雲龍、神醫兩個強輔。
公孫勝的離去尚可解釋,因為他老人家在脫離隊伍這個事上,曾經有過前科。這裏再次離隊,無可厚非。
但是,安道全的離去,就比較牽強了。
天使又將出太醫院奏準,為上皇乍感小疾,索取神醫安道全回京,駕前委用。降下聖旨,就令來取。皇上「乍感小疾」,就要千裏迢迢召回一個梁山的軍醫;偌大一個太醫院,竟然養了一幫連「小疾」都治不好的廢物。沒有了安道全,患病身亡就成了理所當然的理由。
2、引入了「死於亂軍」這一概念。
在征方臘之前,梁山雖然也吃過不少敗仗,但大多是士兵的折損;對於有名有姓的頭領,別說陣亡,連受傷都是極為罕見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征遼時,面對全書最強陣法「太乙混天象陣」,梁山的傷亡情況:
朱武見了,在馬上道:「此乃是天盤左旋之象。今日屬金,天盤左動,必有兵來。」說猶未了,五炮齊響,早見對陣踴出軍來。中是金星,四下是四宿,引動五旗軍馬卷殺過來,勢如山倒,力不可當。宋江軍馬措手不及,望後急退,大隊壓住陣腳。遼兵兩面夾攻,宋軍大敗。急忙退兵回到本寨。遼兵也不來追趕。點視軍中頭領: 孔亮傷刀,李雲中箭,朱富著炮,石勇著槍, 中傷軍卒不計其數。然而,在征方臘時,每逢混戰,無論勝敗,必然伴隨著小頭領的死亡;累計下來,損失竟然高達13人,這個數位絕對不容小覷。
3、梁山的低階錯誤層出不窮。
在之前的劇情中,梁山將領基本都是聽從排程,打起仗來有章法可言。
然而,到了方臘這裏,大量水平還不錯的頭領,卻經常出現擅自行動、輕敵冒進、意氣用事、急功近利等低階錯誤。比如:在獨松關無腦復仇的董平張清、被弓箭手團滅的史進六人組……隨便貼一處:
單廷珪、魏定國兩個要奪頭功,引軍便殺入城去。後面中軍盧先鋒趕到時,只叫得苦,那二將已到城門裏了。原來王尚書見折了劫寨人馬,只詐做棄城而走,城門裏卻掘下陷坑。二將是一勇之夫,卻不提防,首先入去,不想連馬和人都陷在坑裏。那陷坑兩邊卻埋伏著長槍手弓箭軍士,一齊向前戳殺,兩將死於坑中。可憐聖水並神火,今日嗚呼喪土坑!4、作戰任務分配不夠合理。
有人認為,方臘手下的武將,遠強於其他三個勢力,所以造成了嚴重傷亡。這個觀點是不確切的。
其實,遼國、田虎、王慶,每個勢力都不乏一流武將。而之所以當時梁山沒有傷亡,是由於在出戰之際,梁山往往會選派己方的高水平武將,諸如五虎八驃。
但是,征南期間,對陣方臘手下的猛將,梁山卻頻頻派出本事低微的小頭領。舉個例子:
卻說王尚書正走之間,撞著李雲截住廝殺。王尚書便挺槍向前,李雲卻是步鬥。那王尚書槍起馬到,早把李雲踏倒。石勇見沖翻了李雲,便沖突向前,步走急來救時,王尚書把條槍神出鬼沒,石勇如何抵當得住。王尚書戰了數合,得便處把石勇一槍結果了性命,當下身死。一眨眼的功夫,就折了兩人。要是放在之前的劇情中,像王寅這樣的高手,李雲和石勇絕對是沒「資格」遇到的。
同理,連斬五將的超人氣選手石寶,除了索超算是「門當戶對」,其余的馬麟燕順鮑旭鄧飛四人,明顯有送人頭之嫌。
綜上,可以看出,梁山好漢的悲劇,本就是作者一廂情願。 畢竟,小說該結尾了,誰都攔不住這顆急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