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在心理疾病的治療上,心理咨詢和藥物治療的利弊有哪些?

2013-11-20知識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不同的心理/精神疾病,所需要的治療方案存在很大的差別,所以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要根據具體疾病而定。

打個比方,如果患者有精神分裂癥或雙相情感障礙,那麽就應該以藥物治療為主 ,心理治療對其癥狀並沒有顯著的幫助,但是心理治療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比如提高患者的藥物依從性、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和認知、幫助患者改變TA所面對的負面環境等,而這些改善也可以在長期減少患者病癥的復發。 生活中常見的抑郁癥也是這樣的情況,除非是輕度的抑郁癥,我一般在臨床實踐上遇到抑郁癥患者,都是建議先服藥。

相反,如果患者有飲食障礙癥、創傷後應激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等,那麽就應該心理治療為主, 藥物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的某些癥狀(比如說改善睡眠、暫時性改善應激反應、減少繼發性的抑郁癥狀等),但是藥物沒有辦法幫助患者實作康復,所以藥物治療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

對於某些心理/精神疾病,藥物治療甚至會起到副作用,最常見的包括失眠癥和焦慮癥。 對於失眠癥而言,過多依賴於安眠藥,反而會讓患者對失眠更加敏感和焦慮、更容易強化患者已有的對睡眠的負面認知(比如「如果我不服用安眠藥,我就無法入睡」),而且會造成患者需要服用更多的安眠藥來達到入眠的效果, 所以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針對失眠癥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是「針對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CBT for Insomnia)而不是安眠藥 [1] 。對於焦慮癥而言,比如驚恐障礙(Panic Disorder),如果患者過多依賴於鎮靜類藥物(例如苯二氮平類藥物),會在長期產生非常負面的效果,比如讓患者對驚恐發作更為恐懼和焦慮、跟容易強化患者已有的對驚恐發作的負面認知(比如「如果我不服用鎮靜類藥物,我就無法靠自己的能力應對驚恐發作」),而且會有「上癮」的風險 [2] 所以面對焦慮癥,臨床實踐上我們不建議長期使用鎮靜類藥物(例如苯二氮平類藥物) [3]

我的臨床專攻是飲食障礙癥、創傷後應激障礙癥、邊緣性人格障礙,所以我以此為例,進一步解釋。

針對飲食障礙癥: 藥物沒有辦法讓厭食癥的病人突然開始進食,藥物也沒有辦法讓暴食催吐的病人突然開始規則性進食,藥物更沒有可能讓病人的負面身體形象(body image)得到改善,所以參考梅歐診所,心理治療是飲食障礙癥的首選/最重要的幹預手段 [4] ,特別是 加強型的認知行為療法(CBT-E) [5] [6]

針對創傷後應激障礙癥PTSD: 藥物沒有辦法根治病人的「創傷再體驗」(比如侵入性的回憶、閃回等),藥物沒有辦法讓病人停止對創傷回憶以及相關刺激物的逃避行為和負面情緒,藥物也沒有辦法改變病人對創傷經歷的不屬實的認知(比如「我被性侵是自己的過錯」),所以參考梅歐診所,心理治療是PTSD的首選/最重要的幹預手段 [7] ,特別是 認知加工療法(CPT)和延長暴露療法(PE) [8]

針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癥BPD:藥物沒有辦法讓病人掌握情緒管理的技巧,藥物沒有辦法讓病人更有效的管理人際關系,藥物沒有辦法讓病人不自殺、不自殘、不做出各種沖動性並具有傷害性的行為,所以還是參考梅歐診所,心理治療是PTSD的首先/最根本的幹預手段 [9] ,特別是所謂的金標準「辯證行為療法」(DBT) [10]

總的來說:

  • 越是生理性、遺傳性的心理/精神疾病,就應該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
  • 越是後天環境所導致、反映在行為、認知、和情緒上的心理/精神疾病,就應該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
  • 第二,在已開發國家或者國內精神健康資源更為豐富的大型專科醫院,大家都在采用「多學科團隊「的幹預模式(也就是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簡稱為MDT),所以不存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對立」或者「二選一」的問題。

    換句話來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患者會同時接受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而且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都是由同一個團隊來執行,不會出現「不同步「或」不通氣「的情況。

    比如我之前工作的飲食障礙癥科室,一般來說整個團隊會包含以下的專業人士(這裏我們只說門診部):

  • 1位精神科醫生(博士學位)
  • 2-3位臨床心理學家(博士學位)
  • 1位護士Nurse Practitioner(碩士學位,不同於一般護士,可以開藥)
  • 2-3位註冊營養師(本科或碩士學位)
  • 2-3位社工(碩士學位)
  • 1-2位秘書/文職人員(無學位要求)
  • 各種學生若幹
  • 一般來說,飲食障礙癥科室的主管是臨床心理學家。然後團隊每周都會有開會,解決臨床和行政上的問題。

    對於接受治療的病人,TA可能同時要看:

  • 每周一次臨床心理學家或社工的心理治療
  • 每周一次註冊營養師(一般營養師會參與到心理治療過程中)
  • 每兩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精神科醫生,如果需要調整藥物
  • 每兩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護士Nurse Practitioner,如果因為飲食障礙導致了生理上的癥狀
  • 如果有資源可以采取「多學科團隊「的幹預模式,那麽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心理治療 vs. 藥物治療「的問題,整個團隊會對患者進行評估,需要心理治療就提供心理治療,需要藥物治療就提供藥物治療,需要兩者同時進行也沒有任何問題。

    在已開發國家的城市地區,基本上都是采用這樣的模式。

    參考

    1. ^ New guideline supports behavioral,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for insomnia https://aasm.org/new-guideline-supports-behavioral-psychological-treatments-for-insomnia/
    2. ^ SSRIs and Benzodiazepines for General Anxiety Disorders (GAD) https://adaa.org/learn-from-us/from-the-experts/blog-posts/consumer/ssris-and-benzodiazepines-general-anxiety
    3. ^ Risk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Benzodiazepine Use https://www.aafp.org/afp/2013/0815/p224.html
    4. ^ Eating disorder treatment: Know your option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eating-disorders/in-depth/eating-disorder-treatment/art-20046234
    5. ^ TYPES OF TREATMENT https://www.nationaleatingdisorders.org/types-treatment
    6. ^ Treatment Options https://nedc.com.au/eating-disorders/treatment-and-recovery/treatment/treatment-options/
    7.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5973
    8. ^ PTSD Treatments https://www.apa.org/ptsd-guideline/treatments
    9. ^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0242
    10. ^ Treatment -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https://www.nhs.uk/mental-health/conditions/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