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日本,自殺確實是個社會現象。從方法上說,手段不少。簡單一點兒的,一條毛巾就可以拿來上吊;刺激一點的,遍布全國的電車給臥軌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一個人覺得寂寞了,網路上邀請三五誌同道合之人一同自殺的也有;覺得家裏無聊,風光秀麗的富士山樹海「青木之原」是自殺者的好去處。像電視上放映過的那樣,問題少年一個想不開便從學校的教學樓一躍而下……諸如此類。
我去富士山的時候,見樹林門口赫然立著一塊牌子,內容大致如此,「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想不開的時候千萬再想想父母兄弟老婆孩子,您要是心裏別扭,別一個人憋著,真要想死,先找人商量商量吧。」姓名標示是「富士吉田警察署 自殺防止聯絡會。」作為一個外國人,看了這樣的標語確實是覺得新鮮得很,為了防止自殺做到這個份兒上,也確實讓身心尚算健康的我哭笑不得。不過,幸或不幸,來了日本之後,我身邊患憂郁癥的同學雖有不少,至今倒還真沒有見過有人自殺。倒是在中國那會兒,課堂之中有位年輕人從窗外飄飄落下……
從數據上來講,日本的自殺率也確實很高。根據日本警察廳的數據,2010年日本的自殺率達到每十萬人中24.9人,自殺人數達到31690人,13年連續突破三萬人,一直位於世界前排。回到問題上,「為什麽日本的自殺率這麽高呢?
個人覺得,原因很多,文化當然是一個原因,但是我覺得也不好一概的從文化上來講。尤其題目中給的Wiki的數據是相對比較近期數據,我就把問題理解為「當下」的日本來回答了。(不過此問題上參照的WIKI的數據,日本的雖新,但是各個國家的統計年不一樣,多少降低了一點點排名的說服力。)如果加上時間的限定的話,其實日本也不是什麽時候自殺都多。比如日本戰後的高度經濟成長期期間自殺率還是挺低的。根據日本內閣府經濟社會總合研究所平成18年(現在是平成23年)【關於自殺的經濟社會原因的調查研究報告書】,看著數據大略的算了下兒,低的時候大概是每十萬人13、14人的樣子。這個數位是什麽概念呢?大概和2008年的中國(13.85人,數位來自wiki)差不多。從上頭提到的報告書的曲線圖能看出來,日本的自殺人數和日本的經濟狀況頗成反比例。經濟越好,自殺越少。再看現在的日本的經濟狀況,不難看出日本近年自殺人數多和經濟狀況有很大聯系。另外,具體統計雖然沒看,但是這次東北地區的大震災似乎也造成不少自殺者。所以我覺得,「日本人為什麽愛自殺」這個問題,首先時間限定很重要,時代對答案有很大的影響。我身邊有幾位比我大三兩歲的日本朋友,大致都說「這個時代看不到希望和未來」,這種想法在這個年齡的日本人裏似乎不少。而相反的,生於高度經濟成長期的一些日本朋友和老師,則顯得「樂觀」不少,我的一位60歲的日本老師也曾說過「我們那個時代出生的人相對比較樂觀,雖然現在的日本不景氣,但是記憶裏畢竟還是景氣的時候多」。大概年輕時候的社會環境對人的性格也會多少有影響吧。現在的中國有點兒類似那時候的日本。前陣子看過一個笑話,具體忘了,大意說三個人坐電梯上樓,到了樓頂有人問他們怎麽上來的。第一個人說我跑上來的,第二個人說我蹲著上來的,第三個說我做伏地挺身上來的。電梯自然指的就是經濟正快速發展的中國了,這三位則是乘著這個浪頭成了功的人。生在這樣的環境裏,自然人是要相對樂觀點兒了,相反的,時代比較慘淡,容易自殺似乎也就不是那麽難理解了。
但是不可否認,即使是自殺比較少的高速經濟成長期,日本的自殺者也達到了每十萬人13、14人。怎麽個概念呢,提問裏參照的wiki的列表上,08年中國,差不多也是這個數位,在107個國家裏排到66位,也就是說日本人即使不怎麽自殺的時候,比起其他國家也有相當的人想死。去除年代的原因,也許確實有一些相對比較穩定持久的原因存在吧。
另外有個無關但是比較有趣的事情是,日本自殺率雖然這些年總是穩定的保持在世界前列,中國這幾十年的自殺率卻是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而且在2003年,中國還是世界唯一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的國家,而看問題裏的wiki,2008年中國的男性自殺率(19.7)已經反過來超過女性(8),在世界上算是比較正常的了。不知道算是好還是不好……
說回日本人為什麽自殺比較「穩定持久」的原因。歷史上日本也有不少自殺。比如日本武家的「自殺文化」。日本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有這種習慣。比起在戰場上被對方恥辱的殺死,在那之前自己自殺更被接受。這類日劇不老少,最近的比如【阿江-戰國的公主們-】(戰國時代的事兒),就不一一舉例了。另外,切腹恐怕也是中國人很熟悉的吧。武士用這種方式向領主進諫,或者表示承擔責任。這種做法的目的各個時代多少有些不同,到了江戶時代,從容的切腹被認為是很高尚的事。(比如去年的大河劇龍馬傳裏頭的武市半平太)
文化上,日本人也許比起中國人更在意他人。現代漢語中,「我」就是「我」,但是現在的日語裏依然有「私、俺、僕、わし」等等各種各樣不同場合中使用的「我」,更不要說發達的敬語體系。這種對他人的在意不光體現在文字上,日本人重視禮節,現在也是,每年到了元旦要發大量的賀卡明信片,招待客人也基本上都會端茶倒水準備點心,去買東西,再小的店鋪也管免費包裝,便於送禮。日本人守規矩,盡量不給人添麻煩,在電車上不打電話,租房子,在退房的時候會打掃的幹幹凈凈,如果是木地板,連蠟都會打好再走。日本的服務業好得讓我覺得緊張,去商場買東西,試衣服的空當服務員都會幫著把鞋擺好,試完衣服會說「您辛苦了」。去市政機構辦事,也絕對服務周到。我有一次去市役所(相當於中國的街道辦派出所什麽的吧,辦理戶籍登記啦,保險啦什麽的),見到一位市民大刺刺的坐在椅子上用很大的嗓門罵一個公務員服務不好,那位公務員從頭到尾一直在聽,除了「是」啥話都沒說。照理說在意他人的想法,服務好,禮數周到,這些自然都是好事,確實是體現了已開發國家的素質。不過我不是日本人,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會為此感到緊張而壓抑,反正我是有時候覺得很累。若是從小生在這麽個環境裏,可能我也會多少有點兒想死的心吧(笑)。不過說到底,這都是我作為一個外人的體驗罷了,日本人心裏真正如何覺得,不是日本人,大概不能全都知道吧。
傳統的日本公司是年功序列制,也就是晉級漲薪資主要不看能力看年齡,這種制度十分追求安定,只要努力,即使不是太聰明,也能找到自己在公司裏的地位。跳槽的人也少,基本上一就職就是在這個公司幹一輩子,跳槽的人沒有特殊情況,也沒有特殊技能的話,都是越跳越減分。從這裏不難想象人到中年突然失業對一個人的打擊想必是很大了。根據統計,現在40多歲的中年男子自殺率呈上升趨勢,跟這種企業制度恐怕是有關的吧。對傳統的日本白領,公司就像家一樣。有的公司的職員去世之後會辦兩次葬禮,一次在公司辦,一次在家裏辦。日語裏有一個詞,叫「一生懸命」,也有人說這其實是「一所懸命」,不管是哪個,反正是一輩子就在一個地方玩兒命幹。不知道這種厚重的人際關系,是把日本人從自殺中救出來了,還是把人推向了自殺?
另外,目前遇到的日本人,大多有很重的責任感。而且越到高位,這種責任感越重。日本社會和中國社會很不一樣,或許是人都太「好」了,所以不得不「報酬」。來自屬下的信任,對客戶的責任,社會的期待,哪個都不好辜負。可是縱且一個人三頭六臂不吃不睡,也總有極限,真出了差錯的時候,「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這種自責感,或許也是自殺的不小的原因吧。日本北海道JR的社長的自殺,也授權以試著這樣理解。日本首相沒事兒就換,也許也與這多少有關系?或許這些都是過去的武士道精神的一個變體吧。
洋洋灑灑說了不少,不知道回答了問題沒有,其實經濟也好文化也好社會也好,宏觀數據雖然也許都有助於理解「為什麽」,但是我覺得都算不上是完整的「原因」,撐死了算是提供一種想法吧。更加有血有肉的原因,不去細究一個自殺者的一生,恐怕是不得而知了。幸與不幸的是目前還沒有過接觸有自殺想法並且自殺成功的日本人的機會。有了機會,再來回答吧。:-)
主要參考資料:
http:// en.wikipedia.org/wiki/L ist_of_countries_by_suicide_rate
http:// ja.wikipedia.org/wiki/% E5%88%87腹
http:// ja.wikipedia.org/wiki/% E8%87%AA殺
http:// ja.wikipedia.org/wiki/% E6%97%A5本の経済
http://www. esri.go.jp/jp/archive/h ou/hou020/hou18a-1.pdf
http:// zh.wikipedia.org/wiki/% E8%87%AA杀
http:// zh.wikipedia.org/wiki/% E5%90%84国自杀率列表
文章裏提到的富士山樹海門口立的牌子的照片:
http:// photo.renren.com/photo/ sp/hejmR-bet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