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有什麽必備的基礎護膚知識?

2020-04-14知識

想要基礎護膚知識,先從了解自己的膚質開始。

根據自己的膚質和需求來選擇相應的護膚品。

下面我將從醫生推薦不同膚質的護理方法及皮膚基本結構兩個方面來講解。

一、中國人的皮膚護理指南

小圃和我都在強生接受培訓,當時資料幾乎全是英文,因此在前面的文章中,也都是參照國外文獻為主。

隨著文章越寫越多,後台使用者反饋也豐富起來,我們慢慢感覺到地域的差異—— 氣候和文化 對於皮膚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在理解國外文獻的同時,要更多的參考國內醫生們的意見。

因此,再次出發時,我們覺得應該把國內權威的聲音作為開篇。

2009年由【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美容亞專業委員會】組織的【中國人面部皮膚分類與護膚指南】就是這樣一份文獻。

這份指南集合了國內最權威皮膚科醫生的意見,又參考了Fitzpatrick和Baumann這兩位國外頂級專家的方法,可以說,是目前我們找得到的會對大家更有幫助的資料。

閑話不多說,直接入正題。

我們總是在說,皮膚護理要根據自身情況。

但是,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到底怎麽來了解呢?你需要一個知識框架。

首先,我們可以從皮膚的功能來開始理解皮膚相關的知識。

如果把身體比喻成城堡,那皮膚的 角質層 就是城墻(找機會我們再闡釋角質層的結構和功能)。

圖片來源:http://699pic.com

身體中充滿水分,而空氣總想要把這些水分抽走,皮膚這個城墻就得把這些水分牢牢鎖住;身體外面有很多有惡意的入侵者(比如病毒、有害菌以及汙染物質),皮膚這個城墻得把這些家夥擋在城外,不給他們機會搞破壞。

城墻的維護很重要。

為了保證城墻的正常工作,皮膚的一個辦法是 不停地給城墻刷油 ——多一層對外界入侵者的防護,也多一層對流失水分的阻擋。這層油來自於皮膚內部,一個叫做「皮脂腺」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問題常常會產生「痘痘」,以後我們詳細說)。

圖片來源:http://699pic.com

因為這層油 (皮脂) 的作用很大,又會進一步影響皮膚其他功能,而且醫生們直接從外觀就可以判斷,所以是個很好的分類方法—— 幹性 中性 油性 皮膚的分法,就來主要來自於 皮脂 分泌量的區別。

中性皮膚, 皮脂 分泌量正常,皮膚 角質層 水含量正常(10-20%),皮膚緊致,有彈性,表面光滑潤澤,細膩,是標準的健康皮膚。

幹性皮膚, 皮脂 分泌量低,皮膚 角質層 水含量低(<10%),皮膚幹燥脫屑,細膩但無光澤,膚色晦暗,易出現細小皺紋,色素沈著。

油性皮膚, 皮脂 分泌量大,皮膚 角質層 含水量正常或者偏低,皮膚表面油膩,有光澤,毛孔粗大,易發生痤瘡、毛囊炎。

(更具體的判斷方法和標準我會後面跟鮑曼醫生和國內醫學專家請教交流後轉達給大家。)

在2009年指南中,皮膚護理被分成了下面幾個內容。

清潔 爽膚 護膚 防曬 按摩 面膜

具體方法可以參考下圖。

點選圖片可放大檢視

以下是大叔劃出來的重點。

對於中性皮膚來說:

春夏季節和秋冬季節分別用不同的方法。

春夏季節 皮脂分泌旺盛,清潔時可以適當用一些 清潔力強 的產品,選擇一些控油化妝水,用偏清爽的保濕乳液。 春夏季節可以適度去角質,但是3-4周才進行一次。

秋冬季節皮脂分泌減少,應該 降低清潔程度 ,選擇 保濕滋潤 的化妝水,同時用偏滋潤的保濕霜,避免傷害皮膚。

對於幹性皮膚來說:

25℃的溫水清潔 ,使用溫和清潔產品, 不宜使用去角質或者磨砂類清潔產品。

化妝水中,不建議含有酒精。

采用更保濕滋潤的護膚品。

由於更易色素沈著,因此在日常護理中,偏重 保濕、滋潤、美白和防曬

對於油性皮膚來說:

35℃的溫水清潔 ,使用產品的清潔力略高, 每2周可以做一次去角質

選用 收斂控油 的化妝水。

選擇 帶有控油功能 的保濕乳液或者啫喱。

盡量選擇防曬 乳液 (防曬霜過於厚重),適當使用防曬噴霧。

結合控油的保濕,是油皮的工作重點。

對於所有膚質的人,面膜都不能每天使用。

中性皮膚和幹性皮膚,每周一次,油性皮膚,可以考慮每周兩次。

■ 防曬不必過度追求SPF和PA。

室內如果出汗或者摩擦,考慮4小時補塗一次。

室外應2小時補塗一次。

小結:

這個部份,和我們曾提倡的「九十五分護膚」非常相近。

適度清潔,合理保濕,加強防曬。

可是我們不會止步於九十五分,必須滿分才合大家心意,對不對。

用lillian的話說,即便是健康的皮膚,仍願意花時間和金錢去護膚。因為她們想要的不僅僅是95分,而是——創造101,甚至是110分。

做好了前面的功課,要想再進一步,應該怎麽做呢?

首先,還是繼續深入了解自己的皮膚。

2009年版那份權威指南,在做了 幹性 中性 油性 的區分之後,又詳細地做了下面的歸類。

色素皮膚

中國人的皮膚,相比歐美人,更容易出現深淺不一的色素沈著。根據色素斑點程度,大體上分成四級。

第一級 面色均勻,沒有明顯的色素沈著斑;

第二級 色素沈著少於面部1/4, 淺褐色,炎癥和外傷之後不易留色素沈著

第三級 面部色素沈著大於1/4小於1/3, 呈淺褐色到深褐色,炎癥和外傷之後可留下色素沈著,並且消失較慢

第四級 色素沈著大於1/3, 深褐色,炎癥和外傷之後容易留下色素沈著,並且不易消失。

對策:


對於容易形成色素沈著的皮膚,醫生們推薦的辦法,是 加強防曬,平常使用美白型別產品,必要時使用祛斑類藥物減輕色素沈著。

皮膚敏感

皮膚遇外界刺激,比如寒冷、炎熱、化妝品、酒精或者藥物,容易出現 紅斑、丘疹、毛細血管擴張 等情況,還可能會伴隨 瘙癢、刺痛、灼熱、緊繃 等感受,對普通化妝品耐受性差。

醫生們會用一個叫做「乳酸刺激試驗」的方法來檢測,具體方法是用10%的乳酸,用棉簽塗抹在鼻唇溝和面頰,在兩分半和五分鐘時評估刺痛程度,以及看有沒有紅斑。無紅斑0分,輕度紅斑1分,中度紅斑2分,重度紅斑3分。

敏感也分成四級。

第一級 不敏感,皮膚對外界刺激無反應,乳酸刺激實驗0分;

第二級 輕度敏感,皮膚對外界刺激敏感,但是可耐受,短期內自愈,乳酸刺激實驗1分;

第三級 中度敏感,皮膚對外界刺激敏感,不易耐受,短期內不自愈,但很少發生濕疹這樣的疾病,乳酸刺激試驗2分;

第四級 高度敏感,皮膚對外界刺激反應明顯,容易發生接觸性皮炎、濕疹等疾病,乳酸刺激試驗3分。

對策:


對於敏感性皮膚,醫生們推薦使用 不含香精和色素,使用溫和防腐劑 的產品。 加強保濕,保護和恢復屏障功能。

皮膚皺紋

面部的皺紋按照產生的原理,分成動力性和靜止性皺紋兩類。

動力性 皺紋包括魚尾紋、額紋(擡頭紋)、下瞼皺紋、眉間垂直紋、鼻根橫紋、口周垂直紋,說白了就是各種表情動作造成的皺紋。

靜止性 皺紋(也叫作重力性皺紋),是由於皮下組織和肌肉慢慢萎縮之後,皮膚失去支撐,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皺紋,主要分布在眶周(眼眶周圍)、顴弓、下頜區和頸部。

也分成四級。

第一級 沒有皺紋,皮膚有彈性,緊致;

第二級 靜止狀態下沒有皺紋,做表情時有一點,皮膚彈性略有下降,開始松弛;

第三級 靜止時就有淺細皺紋,做表情時有明顯皺紋,皮膚松弛,彈性下降;

第四級 靜止時可以看到明顯的粗大皺紋,皮膚明顯松弛,缺乏彈性。

對策:


對於皺紋性皮膚,需要增加 抗皺霜 眼霜 ,如果皺紋明顯,可以考慮 化學剝脫 (高濃度果酸)、 填充 雷射 等方法。

日光反應

醫生們根據在初夏上午11點左右曬1個小時的皮膚反應來判斷(不知道有誰願意試試)。

第一級 ,日曬之後既不泛紅也不發黑;

第二級 ,出現紅斑,但是不易曬黑,基礎皮膚顏色比較淺(也就是比較白);

第三級 ,易出現紅斑,也會曬黑,基礎膚色偏淺褐色;

第四級 ,容易曬黑,不容易出現紅斑,基礎膚色偏深。

對策:


如果皮膚容易泛紅,加強對UVB的防護,使用高SPF的防曬產品;如果皮膚容易曬黑,加強對UVA的防護,使用高PA的防曬產品。


如果使用 光敏性藥物 (四環素、磺胺類、喹諾酮類抗生素、維A酸和女用激素等),尤其註意防曬。


遮陽傘、長袖衣褲、寬檐帽 太陽鏡 ,也能夠輔助防曬。

當然,醫生們也考慮到了,一個人很可能是幹性皮膚,同時又是敏感性皮膚,可能還有皺紋的問題,但是在這份指南裏面,沒有給出明確的意見。

在我們後面的文章中,我們會按照這個指南的思路,結合其他的文獻資料,用實際的產品的使用來做為例子,給大家做分析。

二、皮膚的基本結構

皮膚是什麽

皮膚是個「器官」,皮膚是一個「活的器官」。

為什麽強調是「活」的呢?

只有活著的東西,才會受傷;

只有活著的東西,才會自我修復。

「深層清潔洗面奶」、「清潔面膜」和「去角質精華」,不過是「撕扯刮削」的溫和說法。可皮膚不是石頭,它是活的,過度頻繁並且高強度地「撕扯刮削」,它就受傷了。

當然,皮膚其實挺厲害,就算遇到了這些挑戰,一開始也是不害怕的。

皮膚擁有一個強韌堅固的 表層 (「角質層」,記憶方法:像「角」一樣堅硬的層),一個生生不息的 中層 (「表皮層」,記憶方法:靠近「表面」的「皮層」),以及一個提供支持的 底層 (「真皮層」,記憶方法:底層的「真正」的「皮層」)。

表皮層,尤其是角質層

幾百萬年的前進演化,是個完美的設計師,對皮膚的設計非常精妙。

皮膚必須扛得住數十年的磨損——就算「角質層」是鐵做的,如果不替換,也早就磨穿了。

為了持久地保護內部器官,「角質層」是 不斷生長 的,老舊的「角質」,在失去能力後,會從皮膚表面脫落。

圖片來自:giphy.com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角質層」一直存在,但是「角質層」中的「細胞」,卻是隔上一段時間,就統統換成了新人。

新人從哪裏來呢?這就是「表皮層」的責任。如果說「角質層」是軍營,那麽「表皮層」就是「士兵訓練基地」。而且這個「士兵訓練基地」還是分年級的,從一年級到三年級。

一年級小朋友,呆在「表皮層」的最底部,叫做「基底層」的地方。大家都還是個寶寶,粉嫩粉嫩的,Q彈Q彈的,感覺一掐就能出水。

二年級小朋友,向皮膚表層走了一點點,這裏是「有棘層」,此時大家互相看看,發現都長出了一些「角」。

三年級大朋友,內部開始變得更加復雜,在為最後自己的戰鬥任務做準備,給自己準備盔甲(堅硬的蛋白質「殼」),同時還儲備著建立城墻的工具(準備投放到細胞之間形成致密的防水帶),又向皮膚表面走了一點點,此處叫做「顆粒層」。

Image: 「Epidermis」 by Blausen. License: CC BY 3.0

從「顆粒層」出來的細胞,就真的是戰士了。

此時,細胞內部水分已經大大減少,但是同時有堆積著大量的特別吸水的物質,我們叫它「天然保濕因子」(NMF)

——主要是一堆各種「胺基酸」,還有「尿素」,還有「吡咯烷酮羧酸鹽」,等等等等——之所以在這裏堆上這麽多吸水材料,就是防止體內的水分流失,水分只要到了這裏,就被阻攔住了,甭想離開。

(樓蘭姑娘你去何方,前面路太遠,前面風太狂,不如停在我的氈房。)

在「學校」的「培訓階段」,細胞表面是充滿水分的「細胞膜」。一旦「畢業」,細胞就穿上了堅固的蛋白質「殼」。

這個「殼」的組成中,有「兜甲蛋白」(聽起來像盔甲外面的金屬片),有「內披蛋白」(聽起來像盔甲裏面的絲綢襯裏),還有「周斑蛋白」和「包斑蛋白」(嗯,感覺像盔甲上的裝飾?),穩穩地撐起細胞的結構。

細胞和細胞之間,像曹操的水軍戰船一樣,用「細胞橋粒」鉚在一起,大家牢牢地手拉著手——嗯,「牽手」不是意味著身體之間有空隙嗎?

——放心,在進入戰鬥狀態的時候,細胞把原本儲存在內部的一些「油性物質」給貢獻了出來,形成了「細胞間脂質」。

J. van Smeden, et al., The important role of stratumcorneum lipids for the cutaneous barrier function,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3)

這個「細胞間脂質」不簡單,是個智慧的建築材料——不是一堆油脂胡亂堆在一起,而是像樂高積木,是按特定順序拚插起來的。

但比樂高積木更高級,不需要外界參與,這東西能「智慧」地「自動拼接」,形成一個「一層油/一層水/一層油/一層水」這樣的迴圈結構,極其不透水,又有一些流動性(黑話叫做「液晶結構」,和手機電腦螢幕技術上是相通的)。

(The Open Dermatology Joural,2010,4,10-13)

你也看出來了,這樣形成的角質層,結構致密堅固,內部無比吸水,外部滴水不漏——就好像把堅固的城磚表面塗上防水材料,又用極其強的502膠水把這些城磚粘連在一起。

不但打不透,也不漏水,基本上也不會滲油。

赫連勃勃築統萬城:

說到中國歷史上最堅固的城墻,那必須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修的統萬城。

他創造性的采用了「自相矛盾」式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工匠和士兵共同承包一段城墻,工匠每修好一段後,士兵就用大鐵椎去刺城墻。如果椎入一寸,殺工匠;如果錐不進一寸,那就殺士兵。歷時六年,這座工匠和士兵互相玩命修建的城池終於完工,是以統萬堅城,聞名天下。

真皮層

哈,聽起來表皮層真的很了不起,一步一步,有計劃有預謀地生產出了「角質層」這麽一個厲害角色。

可是有一個問題,這麽大的一項工程,後勤補給(營養)從哪裏來的?

「護膚品~~~~」

「嗖」地一聲老師粉筆頭飛過去了——人類前進演化幾百萬年,這幾十年才有護膚品好不好?

(而且好的護膚品不是提供營養用的……這個我們回頭有機會說。)

從身體裏來,而身體運輸營養的方式,是依靠血管。

攜帶著氧氣和營養物質,動脈血管裏的血液像大河裏的水,逐漸被渠道分流,到各個組織,最後這些引水渠越來越細密,變成極細小的「引水溝」——「毛細血管」。

Aristónico C.G., How to grow hair out, 2018

嗯,不是說真皮層麽?怎麽扯到血管?因為血管只到達真皮層,表皮層沒有了。

真皮層是血管的終點站,氧氣和營養物質,到了這裏就下車了。為了保證表皮層的營養供應, 真皮層裏面有大量的毛細血管

(你問我營養物質下車之後怎麽辦?步行啊,在我們化工裏的行話,叫「滲透」到表皮層裏去。所以表皮層和真皮層之間的介面很重要,以後我們也可以討論這個話題,有些護膚品就是針對這個「接續過程」來設計的,很巧妙,資生堂就有一個特別的DAA技術,專做這個。)

而這些辛勤工作的毛細血管,在「天災人禍」的情形下,就變成了「紅血絲」。

圖片來自:pinterest.com

毛細血管平時負責運送氧氣和營養物質,一旦到了危機時刻,還要負責運送士兵(巨噬細胞等)。

正常情況下,毛細血管並不需要「擴張」來增加運送能力,但是總是有例外情況,局部區域需要更多的支持,這時候身體就會指揮毛細血管透過「擴張」來多運糧,多運兵。

泛紅,往往就是由於毛細血管暫時性擴張,血液顏色透出皮膚表面,我們看到的情形。

短暫地擴張之後,一切恢復正常,毛細血管又會收縮回去,從四車道變回兩車道(註意血管永遠是單行線)。

但是,如果反復刺激,毛細血管總是被告知要擴張,那毛細血管的壓力就很大。如果再配合種種其他原因(比如紫外線的影響,比如身體自身疾病或者營養),毛細血管本身的彈性和收縮擴張能力也在減弱

——長此以往,有可能毛細血管就失去了收縮回去的能力。

這樣,「紅血絲」就出現了。

圖片來自:pinterest.com

小結

聊了這麽久,把「紅血絲」問題的第一部份說清楚了—— 皮膚的結構

真皮層提供後勤供應,保證皮膚的豐潤和彈性(所以如果抗老抗皺,主要要針對真皮層來想辦法)。

表皮層在真皮層的支持下,生產出「角質層」中刀槍不入(誇張啦)的戰士,水潑不進,也別想出去,外界的有害物質想進來更是千難萬難(所以保濕和修復,就基本上是在表皮層做文章)。

圖片來自:giphy.com

(當然,我們後面在完整的技術文中,會說明美白主要在表皮層,淡斑主要在真皮層;閉口主要在表皮層,痘痘主要在真皮層;幹紋主要在表皮層,深度皺紋主要在真皮層……持續關註哦)

接下來,我們會討論,在什麽情況下,情形會急轉直下,紅血絲開始露出猙獰面目

——其實身體自身調節能力挺強的,紅血絲要出現,其實並不容易,但是一旦出現以後,消除起來也非常麻煩。

明白這些之後,就可以按照膚質和需求進行產品的選擇啦。下面就清潔、保濕和防曬產品來做推薦。

01.清潔

一款好的潔面產品很有必要,除了耐受大油皮可以一周使用一到兩次皂基,其他的皮膚型別還是建議選用更加溫和的潔面產品。

除嚴重的大油皮,其他皮膚基本上都可以選擇早晨清水潔面。

嚴重的大油皮如果不能接受清水潔面,可以選擇一款足夠溫和的潔面產品,早上的時候使用少量,在面部輕輕帶過。

珂潤浸潤保濕潔顏泡沫 ,胺基酸表面活性劑為主的潔面產品,珂潤的產品本身的定位就是適合敏感肌。既能滿足溫和不傷角質層,清潔力又足夠,摁壓式的潔面產品省心又省力,每次兩泵,洗完也不覺得緊繃。

或者是 寶拉的綠鼻涕 ,采用的主要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癸基葡糖苷。洗完之後皮膚比較潤,滑滑的,不習慣的人會感覺好像沒有洗幹凈,但其實已經洗幹凈了。

當然,也可以用 小圃潔面 。無論是日常的淡妝清潔,還是素顏清潔,都能滿足。

「以油溶油」可以溫和地溶解臉上的彩妝和汙垢,裏面還添加了高保濕的成分聚乙二醇-8和角鯊烷。洗後易沖洗,洗完臉後不僅不幹不澀,而且幾乎沒有殘留感,臉蛋摸上去滑滑嫩嫩好像會呼吸。

02.保濕

幹性皮膚

對於幹性和極幹性皮膚來說,春夏季節雖然皮膚挑戰略微小一些,仍然需要大量的外界支援。

■ 肌研極潤保濕乳液

(天貓價:105元/90ml)

配方中規中矩,但是選擇了【GTCC】和【氫化聚異丁烯】這兩個膚感還不錯的油脂,並且把一部份比較黏膩的【甘油】換成了【雙丙甘醇】,試圖緩和一下比較厚重黏膩的膚感。

同時,沒有選擇刺激性比較強的「離子型乳化劑」,甚至在「非離子乳化劑」中還加入了一些更溫和的【PPG-10甲基葡糖醚】,更凸顯出配方師想要降低刺激性的初衷。

選擇了【羥苯甲酯】和【羥苯丙酯】作為防腐劑,中規中矩。不過這個選擇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如果皮膚有破損,要避免使用這個乳液。

雖然做了很多調整,但是膚感整體還是比較厚重,幹皮和極幹皮能接受,混油皮恐怕就有點受不了。

■ 理膚泉特安舒緩修復霜(安心霜)

(天貓價:285元/40ml)

為了調節膚感,加入了【矽油】和【澱粉辛烯基琥珀酸鋁】,膚感更加清爽。同時,在配方中更多采用了能夠提供配方質感的【乳木果脂】,配合【角鯊烷】,保濕能力是可以的。

但是也由於粉體的加入,如果後面產品搭配不當,有搓泥的風險。同時包材設計需要改進,因為使用到後來會擠不出來。

Minon胺基酸保濕乳液

(天貓價:129元/100g)

配方似乎更傾向於用【保濕劑】,也就是【甘油】、【丁二醇】和【木糖醇】來解決保濕問題,因為這樣可以提供更好的塗抹感,不會「油乎乎」的,同時也能幫助皮膚保持住水分。

配方中加入大量不同種類的【胺基酸】,以期獲得更好的抗炎癥的效能,對於幹性皮膚的「subclinical inflammation」(臨床不能觀察到的慢性炎癥),應該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中性皮膚

中性皮膚在春夏季節,皮膚油脂的分泌會比較大。

成長和衰退:

我記得有一本書,叫做【明年更年輕】,一個美國醫生和他的病人聯合寫的,提出來一個觀點,人類細胞只有兩種狀態,要麽成長,要麽衰退。春夏季節是一個成長季節,【皮脂腺】也會根據此時自身周邊環境,尤其是激素變化,判斷自己要加班加點工作。

也就是說,此時中性皮膚已經偏向於油皮了。前面說到的那些產品,可能秋冬季節中性皮膚還可以接受,此時就受不了了。

■ 歐蕾水潤滋養系列

(官網價:39元/50g)

這個其實介於幹皮和中性皮之間吧,現在這個季節可能還是略微油了一點,看個人判斷。

配方應該是當年神戶研究中心做出來的基礎,雖然不斷調整,但是整體骨架是沒有變的。寶鹼的配方把【聚合物增稠劑】和【澱粉辛烯基琥珀酸鋁】用到了出神入化, 產品的觸感非常高級,有余韻,但不黏滯,沒有拖泥帶水。

除了基本的保濕功能,還有歐蕾經典的【菸鹼醯胺】加【泛醇】組合,能夠促進皮膚新陳代謝——【菸鹼醯胺】耐受的話,長期使用也有美白功效。

■ 露得清水活盈透保濕凝露

(天貓價:119元/50g)

油脂不算多,因此質地非常清爽。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矽油和矽彈性體,膚感柔滑,但是有人可能覺得是「矽滑」。

群裏的姑娘們普遍認為這是一個適合油皮的夏季產品。

防腐劑選擇了【苯氧乙醇】和【乙基己基甘油】配合,對於極少數人來說,可能會有輕微刺痛感。

■ 城野醫生(喜萊博)緊致提升海洋膠原凝露

(天貓價:330元/50g)

就是城野醫生的金霜。

這個產品使用感其實也不算清爽,但是油皮其實是友好的。主要原因是它的保濕成分大量使用了水解膠原來做。

雖然水解膠原口服對於我們的讀者來說可能效果不明顯(如何用事實說謊?「口服美容」真相),但是作為保濕劑還是相當有價值的, 因為和皮膚成分接近,貼合性也就好,保濕能力也強。

而且金霜是Dr. Shirono開發,用來作為雷射手術術後的恢復類產品,所以在增加細胞活力和促進愈合方面,也應該是花了心思的。我兒子的濕疹發作的時候,我一直是給他用金霜的,家裏一堆金霜的空瓶。

如果非要提一點意見的話,就是配方表太長了,結構比較復雜,不符合我的配方美學。

大油皮

對於大油皮來說,夏季的保濕真的是個問題。

其實大油皮很多的皮膚屏障並不好,因為長期反復上妝卸妝,頻繁清洗,有很多人都已經變成了部份區域油的要死,而另外一部份區域又需要保濕的狀態。

可是前面那些產品都不想用——夏天稍微有點油就覺得糊在臉上。

對於這個人群,我們在群裏討論了很久,只有一個推薦。

Topix的SRS Bio-Repair Therapy ,以下簡稱SRS。

(暫無官方售價)

這個產品的設計思路真的很獨特,很適合今天我們講的題目。

在保濕方面,可以說是中規中矩,甚至特意為油皮做了調整——一點【甘油】,再加上【揮發性矽油】,上臉之後基本上就是「船過水無痕」,沒有任何負擔。

但是,怎麽樣阻止皮膚「群發信件」病急亂投醫呢?

SRS用了【阿拉伯芥萃取物】、【浮遊生物萃取物】(應該是Ashland公司提供)和【微球菌溶胞萃取物】這三個原料,而且用量相當大。他們的好處,是 一方面提供了一些保濕效能,另一方面,能夠舒緩皮膚表面細胞,不讓他們傳遞壞訊息 ——這樣下面的細胞就不會胡亂動作了。

同時,SRS還非常貼心地加入了【吳茱萸果萃取物】和【咖啡因】,調節油脂分泌並且促進局部的毛細血管血液迴圈,簡直是專門為夏季皮膚護理設計的。

目前我們看到的所有產品中,這一個算是非常適合目前的季節了。

03.防曬

來自油痘皮阿豆的推薦:

@阿豆的防曬分為護腕出行和日常通勤。

戶外出行

先說說在選擇方向上最沒有爭議的戶外出行。

對於油皮來說,本身膚質特點就是皮脂腺比較發達,會分泌遠超於中性皮及幹皮的皮脂量。尤其是在夏季高溫高濕的情況下,總覺得皮脂腺似乎更加活躍。此外,人為了保持體內溫度恒定,皮膚上的大、小汗腺會大量分泌汗液。

隨著時間推移,防曬膜慢慢被皮脂溶解,汗液則把原本分布均勻的防曬劑沖刷得七零八落,防曬霜就會像一張破口的漏網一樣,慢慢失去對紫外線的防護。所以碰到長時間在外的情況,防水能力較強的日系搖搖樂防曬液成為了大家的主要選擇。

這類防曬為了達到使防護體系密不透風的目的,防曬劑構成以物化結合居多,防護波段更加完善,而且其中物理防曬劑的比例還不低。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吸附皮脂,油皮會很喜歡。為了幫助防曬劑更好地分布在皮膚表面,這類搖搖樂額外增加了成膜劑的含量。想象一下一張塑膠薄膜緊貼在你的皮膚上,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緊繃、拔幹、「不透氣」。幹皮可能會有點不舒服,但對油皮來說,這種繃繃緊的收斂感反而讓人覺得安心。

防水防汗、防護力強,還控油——這類防曬簡直是為油性皮膚量身訂造的。

安耐曬18版小金瓶

相比於前幾年的版本,18版的安耐曬小金瓶從原來的塗改液質地調整為乳液質地,整體滋潤度略有提升。剛上臉還是明顯的酒精味,隨著【酒精】和【異十二烷】的揮發,慢慢變得幹爽。泛白程度剛剛好,些許提亮,但不會特別過分。

到了晚上,我的皮脂分泌還是沒能抵過粉體強大的吸附力,出現略微拔幹的狀況,但並不算特別難受,剛好能滿足我這個害怕幹燥的老油痘皮的需要。

因為最近有去下水玩耍,順便也人肉測試了一回小金瓶的防護能力。來來回回補塗了四次,基本沒有出現曬傷、曬黑的情況。資生堂的Aqua booster技術果然不是蓋的。

順便說一句,18版小金瓶在國內還沒有備案,線上正規渠道只能買到17版。所以我都是出國旅行在日上免稅店買,量大價低。國外的屈臣氏也行,經常有折扣活動,簡直是代購們的天堂。

資生堂新艷陽夏水動力防曬乳(新版)

雖然安耐曬已經從資生堂(集團)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專業防曬品牌,但定位於高端的資生堂(品牌)還有新艷陽夏這個系列,支撐起本家的防曬口碑。

這支藍底黃字的水動力防曬,采用了和小金瓶同樣的防護體系,並且運用Wetforce遇水則強技術,提供超強的防水能力(very water-resistant),戶外使用肯定是沒得說。

淡粉色的塗改液,質地輕薄且揮發極快,控油能力強大,我個人覺得扛不住,應該更加適合年輕的油皮。

如果嫌安耐曬不好買,或者新艷陽夏的不夠劃算,也不用擔心。從三多家龐雜的品牌線順藤摸瓜,總能挑出一個油皮心儀的替代品。

歐珀萊烈日防曬隔離液

註意,不是歐萊雅爸爸,不是國貨珀萊雅,而是歐珀(pò)萊——資生堂和北京麗源合資的牌子。從資生堂剝離開後,歐珀萊雖然保持著資生堂慣有的配方體系,但已經是個正兒八經的國產品牌。聽 @Lillian 說,歐珀萊雖然線上看起來不溫不火的樣子,但線上下專櫃人氣非常高,其憑借著獨特的會員積分制度,以及多年不變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一直是孫儷就沒變),籠絡了一大批忠實消費使用者。

沒記錯的話,這支烈日防曬自從2015年問世,至今仍未改動配方,氧化鋅+OMC+二氧化鈦+Octocrylene+Uvinul A plus+Tinosorb S的防曬劑組合,和安耐曬小金瓶及艷陽夏水動力保持一致。除了香味不同,只是把保濕、舒緩的幾個輔助成分換成了歐珀萊慣有的【歐百裏香萃取物】,走的就是同集團替代品的路線。

也就是說,如果你懷念舊版小金瓶「秒成膜」的清爽感,卻又苦於安耐曬升級過快,完全可以從這款烈日防曬中尋找記憶。

學生黨、預算黨別怕,還有更便宜的。

資生堂專科完美防曬

既然資生堂的專櫃品牌沒有價格優勢,那就從開架裏找找便宜貨吧。

代購們快人一步,從賣得最火的是皂基潔面的洗顏專科裏,挖出了這支專科防曬。

雖然是50塊錢的價格,卻能買到和前面三位姐姐一樣的防護體系,至少這點上就不虧。【環五聚二甲基矽氧烷】這種揮發性矽油的出現,使料體塗抹後揮發得非常迅速,很快就貼近皮膚,但又不像舊版小金瓶那樣有明顯的粉體感,而是更加絲滑。

產品本身價效比很高,但可惜的是,我用這支防曬的時機不太對,冬天幹燥的環境下沒有做好保濕就上了這支防曬,半夜回家之後,皮膚出現了三顆紅腫痘痘。導致它用到一半後,淪為身體防曬。

所以,我個人覺得這款產品還是更適合年輕的油皮。同時,也給那些一味控油而不註意保濕的小夥伴敲一下警鐘。

敏感皮、敏感痘皮的朋友就不要問我了,我沒有皮膚屏障受損並且需要戶外出行的經驗,產品使用方面沒有太多參考價值。

但我仍然想提供一點不成熟的小建議,既然皮膚敏感、不穩定,或者處於炎癥爆發期,又害怕接觸紫外線,那就最好不要長時間戶外出行,如果出門,那就硬防曬走起來。防曬帽、墨鏡、口罩、袖套、手套……工具那麽多,總能把你裹得嚴嚴實實,不必在挑選高倍防曬霜這件事上糾結,不曬、少曬照樣是防曬的好辦法。

日常通勤

終於到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日常通勤部份。我相信大多數我們的朋友,不必經常戶外出行,更多是穿梭在寫字樓的上班族,或者宿舍和教學樓之間的學生黨。接觸紫外線的時間一般不會很多,上至2小時,下至5分鐘,出行的同時也有條件配合硬防曬,降低了對防曬霜的防護力需求,轉而提高了對質感的期望值。

當然,品牌商的研發部和市場部肯定也慢慢發現了這點,開發出更多適合日常使用的防曬霜,宣傳重點則放在城市防護上。

幹皮的朋友歡呼雀躍——乳霜質地的防曬做得越來越舒服了。

油皮的朋友卻半推半就——再怎麽清爽、再怎麽控油,還是不夠「拔幹」,我用起來還是覺得好油啊!

如果你屬於上面這種油皮,那麽完全可以從我上面推薦的幾款適合戶外出行的搖搖樂中,找尋適合自己的「拔幹」防曬,當做日常使用。

如果原本對防曬霜的預期比較合理(以目前的技術是無法滿足一款防曬霜能完美做到0缺點的),或者你跟我一樣,用過太多防曬霜,繁華過盡,已經能慢慢忍受住防曬霜的既有缺點,那麽我覺得我的分享能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Murad City Skin多重防護乳

開宗明義,這支Murad橙色防曬是我2018年發現的最大驚喜之一,毫無疑問可以成為我防曬年榜頭號種子選手。

去年7月份我就推薦過,雖然是高倍純物理防曬霜,但不泛白、不油悶,沒有純物理防曬常見的缺點,而且能提供豐富的抗氧化功效。

在隨後的時間裏,我發現只要我當天用了這款防曬,就會立馬被周圍同事朋友告知,今天皮膚狀態非常好。

這個情況一方面得益於氧化鋅吸附皮脂,減少面部油光,從而避免皮脂氧化後發黃,另一方面要歸功於Murad配方師對色彩的把控非常到位。

淡粉色的乳液質地,剛上臉有些許泛白,但很快就和膚色融為一體,看上去比粉底的調色更加細膩,但又比用粉底更加自然,絲毫沒有假面感。

10%氧化鋅+2.7%二氧化鈦提供還不錯的全波段防護,通勤防護足矣。

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有點小貴,所以用到還剩下不到一半後,我就只在出席重要場合的時候才會用它,簡直寶貝得不行。

現在這支我馬上就要空瓶了,就等著 @Lillian 什麽時候找品牌方要來優惠屯一波貨。

歐萊雅金致臻顏奢養粉妍防曬乳

歐娘娘這兩年的防曬系列仿佛開了掛一樣,質感做得一個比一個優秀。

今年就針對中國市場,率先將多重防護系列重新整合,把原有包裝統一成金色。其中外禦內護成為該系列主打單品,在全網漫天推廣之中,成為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大眾款防曬霜之一。

對於油皮來說,外禦內護在夏天用還是稍顯黏膩了一點,一般要搭配散粉使用,否則到了下午,還是免不了出油帶來的皮膚反光。

其實早在2018年,歐萊雅高端線金致臻顏系列就悄咪咪上線了一支奢養粉妍防曬乳,防曬值標註為SPF35/PA+++,側重通勤防護的意圖比外禦內護更加明顯。

防曬劑組合肯定不用擔心,OMC+Tinosorb S+Uvinul T150+Tinosorb M+Uvinul A plus+Mexoryl XL,種類豐富,通勤足矣。

從配方排位來看,各種防曬劑的添加量應該比外禦內護略低一籌,所以防護力沒有達到SPF50+/PA+++++的水平,但防曬劑用量減少後,伴隨的是質感上的進一步提升,至少我一個油皮在春夏之交用下來也非常舒服。甚至毫不客氣地說,這支防曬幾乎能做到全膚質通用,防護力和膚感的平衡連不少日系防曬液都望塵莫及。

作為歐萊雅高端線,這支粉妍防曬乳的價格要比多重防護系列高上一截。不過人家這條金致臻顏線本來也沒打算面向大眾市場,擺明了就是給認可歐萊雅的高端使用者專門設立的,質感好也就理所應當了。

如果你不差錢,前面兩支可以盲擼,基本不容易出錯。

預算黨也別擔心,市面上也有一些好用不貴的選擇。

elta-MD 清透護膚三重隔離防曬霜

肯定很多人都是透過它們家的網紅胺基酸潔面認識了這個牌子。但其實,elta-MD的防曬做得也非常靠譜。

作為一個美國品牌,elta-MD和其他化妝品廠商一樣,面對FDA大大在防曬劑批準上的墨守成規,只能無可奈何。眼看著日系和歐系防曬已經向前邁進了很多年,美國允授權用的化學防曬劑種類還是少得可憐。

在這個限制條件下,elta-MD所采取的方案是選擇改良過的氧化鋅。即使氧化鋅濃度添加較高,仍然能做到只是輕微泛白。

9%氧化鋅+7.5%OMC構成了這支elta-MD SPF45的防護體系,從氧化鋅和OMC的紫外線吸收波段來看,通勤基本沒有太大問題。

乳霜質地,上臉還是會有一些油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氧化鋅的收斂效果會慢慢體現出來,對於我們這種油皮、混油皮來說反而越用越舒服。

不過還是那句話,如果真的一點油膩感都忍受不了,就別選乳霜狀防曬了,前面拔幹到死的日系搖搖樂才是你的歸屬。

優色林oil control控油防曬

優色林這牌子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真是讓人大跌眼鏡,明明東西都還不錯,價格也合理,還是德國拜爾斯道夫這種大集團旗下Cosmeceutical方向的品牌,偏偏到了中國卻水土不服。

旗艦店關了開,開了關,讓那些靠抗紅霜續命的敏感皮(比如 @天天 )的情緒跌宕起伏。

最初認識這支oil control控油防曬還是前兩年 @醒醒 的推薦,在歐系防曬普遍厚重難推的現狀下,算是比較早做出輕盈膚感的那一批。

胡莫柳酯+阿伏苯宗+奧克立林+水楊酸乙基己酯+PBSA,防曬劑組合比較老舊。透過奧克立林來穩定阿伏苯宗,所以UVA防護上是比較穩定的,果然還是秉承了德國人嚴謹的作風。

不同之處在於,這支防曬采用了木薯澱粉吸附皮脂,協同肉堿控制皮脂分泌,脹果甘草根萃取物也有一定舒緩、抗炎的效果,對油痘皮來說比較友好,比其他純化學防曬的暗沈速度要慢許多。

可惜的是,這支產品誕生之初應該忽略了消費者測試,高含量的木薯澱粉導致這支產品尤其容易搓泥,非常考驗塗抹手法。

不過,在多數防曬適合幹皮以及健康皮的現有環境下,優色林有意識去做一款專門針對油痘皮的防曬,在我看來,已經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了。

哦對了,優色林海外旗艦店最近開了,我看他們店裏已經上了這款防曬,油痘皮要是看中了,就不必大費周章跑去代購買水貨了。

幹皮:

幹皮防曬來自幹敏皮@加薪的推薦。

(本文根據@加薪個人體驗,此人超級大幹皮,體驗和油皮的同學有差異,請閱讀時保持警惕。)

通勤

防曬霜最頻繁使用的場景就是通勤了。

給不明白的小夥伴解釋一下,我們生活中說的通勤一般泛指上下班、上下學的路上。

通勤的特點是時間短,不上山不下海,考驗並不嚴峻,但是每天都要做。

所以一般來說,通勤防曬不需要特別防水防汗,SPF值不一定特別高,二三四五十都行,並且UVA防護力標識(PA值/broad spectrum/

),基本就夠了;膚感上可以挑剔一點,天天用的東西,就好比內衣,巴適得板。

SPA50+/PA++++

輕保濕的乳液質地,推開 水潤輕薄 ,塗抹在臉上沒什麽存在感, 無色,也不挑膚質 ,即使是酷暑時節依舊能讓我們輕松上陣。

防護力上,通勤足夠了。歐萊雅的殺手鐧是麥色濾(Mexoryl®XL),非常棒的UVA防曬劑。

在UVA、UVB、UVC中,UVA最容易使我們曬黑。但UVA防曬劑卻一直很缺乏,在麥色濾之前,多數情況下只有不怎麽穩定的阿伏苯宗,勉強地撐著場面。

除了Mexoryl®XL,這支防曬中還有OM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Tinosorb S(雙-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Tinosorb M(亞甲基雙-苯並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Uvinul A Plus(二乙氨羥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Uvinul T 150(乙基己基三嗪酮)多種防曬劑添加,防護波段非常全面。

需要註意的是裏面的酒精添加量不低,對酒精不耐受的就不推薦了,其他的,作為一款通勤防曬,我沒感覺到有什麽缺點。

更清爽的???

有!!!

SPF35/PA+++

如果說外禦內護多少還有一些油脂殘留感,那麽金致臻顏這支就是 沒有油脂感 ,沒!有!

SPF35看著數位是不大,通勤,足夠。

解放防曬束縛感,放飛自我,你就是大gai上最浪的那個。

當然,酒精還是有。

SPF50/broad spectrum

往年,「清爽」幾乎是最有競爭力的防曬霜特質,所以日系防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占據了主導。滋潤系防曬幾乎連上場爭番位的資格都沒有。

今年各大歐美防曬品牌大概是捉急了,眼看亞洲市場的蛋糕要分不到,齊頭並進改善膚感。

所以今年歐美防曬反而勢如破竹,殺出重圍。他們做出了與日系追求極致清爽的風格截然不同的、但依然非常美好的觸感,甚至更舒適、更柔和。

德美樂嘉這支是我今年用得最頻繁的,只要不是豬剛鬣那種大油皮,我覺得都ok。添加了適量的角鯊烷, 保濕又親膚

——這也是我覺得它相比日系的獨特所在:準確地說它不能叫清爽,而是一種薄薄的潤感,而且和皮膚的親和性很好,淡淡的油脂與皮膚仿佛融為一體,營造一種自然的肌膚光澤感, 潤而不膩 ,即使疊加塗抹兩層,也沒有難受的封閉感。

恰當的滋潤讓人有保濕的安全感,且這種滋潤能力細水長流,開始不覺得油,後來也不覺得幹。

另外,這支產品中還考慮了不同活性成分之間的協同作用,添加了尿囊素抗炎,配方思路比較完整。

美中不足的是:美系防曬喜歡添加二苯酮-3,畢竟他們可添加的防曬劑狹窄到沒有太多選擇。

這個成分滲透性較強,已明確對它不耐受的就不要試了,畢竟是真不便宜,真!不!便!宜!啊!

這是我愛得最長情的防曬之一了。作為幹鹹魚一樣的幹皮本皮,在清爽當道的這些年,滋潤系防曬似乎幹脆放棄了鬥誌,粘、厚、悶,彌漫著破罐破摔的氣息。天知道我曾深夜痛哭多少次——幹皮不配防曬了嗎?

依泉這支防曬剛拿到的時候我超興奮,對幹皮來說,一幹毀所有,而它是一支實實在在的幹敏皮防曬,為幹敏皮保駕護航,而且膚感細膩。

配方比較溫和,無酒精無香精

保濕能力從早扛到晚,而且能維持臉一直白凈細膩,防曬的同時嫩膚抗氧化。

前段時間在廣州出差爆發過敏,臉上都長起了疹子。手頭的護膚品十有八九都不敢用了,怕引起刺癢,但醫生又交代我做好防曬。最後發現依泉的這支防曬用著沒有任何不適感,而且保濕防曬一手抓,咨詢了醫生後,就一直用它度過了整個恢復期。

平時跟妝的話,底妝融合度比一般的妝前乳還更好些,自然服帖。

用做身體防曬,還能起到滋潤身體的作用,連身體乳的步驟都省啦。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 ——幾十塊錢一支,綜合價效比超高!!!全身用也不心疼,適合妝台常備。

夏季防曬霜是巨大消耗品,錢包要吃得消才行~

SPF45/broad spectrum

這支防曬的主體防曬劑是9%氧化鋅+7.5%OMC,短時間通勤不在話下。

白色的乳液質地,上臉之後延展性非常好,易推開,易抹勻。抹完之後臉上是 細膩的絲滑感 ,摸上去手感都更好了呢~

剛塗抹完有淡淡的泛白,但很快融於膚色,一般的黃白皮用著都無妨。

SPF50/PA+++

基礎顏究的信條是——出國不看護膚品的員工不是好寫手。

曼秀雷敦集團貢獻的這位選手,大家應該並不陌生。作為開架之光、屈臣氏一霸,肌研這支防曬是很有名的。

輕薄、清透 ,這兩個詞概括它準確並且充分,擠出來是淡黃色帶著一點晶瑩剔透的乳液,推開的時候有水水的感覺,成膜速度非常快,不泛油光,挺 適合油皮 的,大量使用皮膚也吃得下。

有部份人存在跟妝搓泥情況,跟妝的時候不要用就是了,我覺得這不影響它平價又舒適的耀眼光環。

如果最近剛好要去馬來西亞玩,不妨買幾支,價格比國內便宜好幾十塊。

也可以用國內的light版來替代,構架大體相似,膚感也差不多輕盈。

SPF35/PA+++

誰說雅詩蘭黛集團的親孫砸只會采蘑菇哈哈哈,人家防曬做得也不錯的嘞(悅木之源:你采蘑菇,你全家采蘑菇)。

這是一支物化結合的廣譜防曬,OMC+氧化鋅+二氧化鈦+奧克利林+水楊酸乙基己酯,氧化鋅本身是可以防護UVA波段的,通勤OK。

咖啡色,像粉底一樣,塗抹開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柑橘味,很適合悶熱煩躁的夏天,聞起來心情也跟著輕快了。

因為本身就不是刷墻塗料一樣的純白色,而是類似於粉底色的,所以即使 出汗了也不會出現斑駁、白汗 這種尷尬場面。

推開時的 手感更像是水凝霜 ,水當當的,幹了以後有一層淡淡的油脂殘留,但並不粘手,似有似無,不多不少。

SPF50+ /PA++++

朋友們,戰友們,請幫我一起給高絲打轟炸電話!!!

去年,上到粉絲,下到我媽,都在我的喪心病狂安利下入了回購坑。當然,我媽回購就等於我回購,反正錢都出自我的荷包……

今年,一直穩坐防曬界頭把交椅的Anessa小金瓶沒有更新配方,很多日系防曬粉都有點失落。

而大明湖畔的高絲扛起了光大日系的大旗,它更新了!!!媽呀這牌子真的上進,喜歡努力的它。

更新後的包裝是粉金色、樹葉形截面,很高級,美到炸裂。

從成分表看,新舊版主要的防曬劑組合沒有變,都是由氧化鋅+OMC+Parsol SLX(聚矽氧烷-15)+Uvinul A Plus組成的物化結合防曬,但新版膚感更勝從前。

老版雖然也達到了10秒速幹,但還是有淡淡的油膜感。今年這版,連油膜感都沒有了,直接就是 清透乳液的質感 幾秒鐘幹爽 塗在臉上完全隱形

雖然酒精含量不低,但瑕不掩瑜,對於能夠 耐受酒精 的人來說,這無疑是相當好的通勤選擇。

純物理防曬

往年我並不是很經常用純物理防曬,雖然我是個敏感皮。

但是講良心,純物理防曬有兩個弱勢是無可爭辯的。

防護波段不夠全面;膚感難做,一不小心就跟一坨白色的鳥屎一樣……

所以,用純物理防曬霜之前,你一定要明確這些,並且不要再讓我給你推薦膚感嗷嗷好防護力還嗷嗷牛B的物理防曬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放了我吧。

今年還算風水好,用到好幾個膚感奶思的,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

SPF50+/PA++++

一支 適合幹敏皮 的輕潤防曬,剛抹完有點白,但是與皮膚融合之後就比較自然了。

純物理防曬的膚感為什麽難做?

因為世間唯二的物理防曬劑——氧化鋅和二氧化鈦,都是粉體原料,且不溶於任何物質,塗抹時阻力感強,難抹勻。

Nov選擇了揮發性矽油(環戊矽氧烷)調節,就像在手指和防曬霜之間裝了一排滑輪一樣,一方面可以提供絲滑順暢的塗抹感,削弱阻力,另一方面快速揮發掉,也不會覺得很油膩。

甘草酸鉀和VE的添加有輔助抗炎抗氧化的效果,也算對防護力的救過補闕。

總之,我覺得nov幾乎做了一個純物理防曬能做的一切努力了 心裏苦啊……

SPF30/broad spectrum

這是我今年用過的、 上臉之後效果最自然 的防曬,比不塗防曬效果還踏馬的自然,真的是感人哦。

主打13%含量的氧化鋅,也搭配了揮發性矽油。擠出來跟清透款的粉底差不多,塗抹時的順滑感絲絲入扣,即時幹爽,啞光效果,張弛有度。

抹完臉摸上去那個細膩軟糯喲,像一塊精磨的糯米糕。

圖片來自:Soogif

類似於粉底的遮瑕能力讓皮膚看起來更勻凈,天生麗質的那種勻凈,不用跟妝也不假。

這尼瑪就是個 能防曬的頂級素顏霜 啊,一個頂仨,感!天!動!地!

SPF50/PA++++

作為強生集團下的代表品牌之一,縱橫歐美幾十年,一直是功效黨和成分黨的寵兒。所以露得清的產品風格一般都是踏實、務實。

這支主打氧化鋅的純物理防曬是我出差的時候經常帶的,我的皮膚換環境就容易變得非常脆弱,嚴重的時候會全身過敏。

所以出差期間,使用的一切產品都 以溫和、維穩為主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露得清的防曬霜,我信得過。

推開的時候會略有阻力感,建議配合輕拍抹勻,塗開之後膚感是幹爽的,像撲過一層散粉一樣,完全不油。 油皮會特別愛,幹皮前面要做好保濕打底

SPF50/PA++++

作為一支純物理防曬,貴是它唯一的缺點。

10%氧化鋅+2.7%的二氧化鈦,擠出時是像炭燒酸奶一樣偏黃帶點粉色的乳液,推開的時候絲滑柔潤,不油不悶,簡直失去了一支物理防曬的「靈魂」。

剛塗完會有一丟丟光澤感,慢慢的變啞光。 @阿豆 超喜歡它,用完皮膚會呈現出柔焦的效果,毛孔都不顯眼了, 皮膚看起來好得不得了

而且它也蠻 溫和 的, @cheese貓 就是用它,撐過了染料雷射的恢復期。

身體防曬

本著男女平等、上下一致的原則,其實我的身體,跟臉是一樣的待遇。

但身體防曬有一個難點在於補塗。

大庭廣眾之下撅屁股彎腰擼胳膊挽袖子,確實是不太雅觀。

所以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兩個我覺得還不錯的防曬噴霧,方便戶外補塗。

SPF50/broad spectrum

露得清這支噴霧我特別喜歡,

噴出來的霧 輕薄細膩 無色透明 直接噴上等待成膜就好 不需要用手推開 不存在泛白問題 。霧落到身體上涼涼的,也不覺得厚重粘膩。

幹後會在身體上形成一層薄而細密的油膜, 抗水能力很不錯 ,下池子遊幾圈兒油膜都還在。

長柄的設計關愛單身狗,空巢少男少女也能憑一己之力給後背塗上防曬。

這種壓力罐式的噴霧我個人不推薦直接噴在面部,會有吸入問題。如果一定想往臉上用,可以噴在手上,在用手塗抹上臉。

產品中含有二苯酮-3和高含量的酒精,皮膚敏感的朋友使用之前局部測試一下耐受哈~

SPF30/broad spectrum

如果連身體皮膚也比較敏感,那就要像呵護小孩子一樣呵護自己了,all good的純物理的兒童防曬噴霧了解一下。

12%的氧化鋅搭配一點金盞花抗炎,無酒精無香精,像幫寶適一樣安心~

而且它的塗抹感一反常態,不油,不厚,不粘,除了一點點泛白,純物理防曬常有的缺點它都沒有,反而泛著薄薄的水感,比絕大多數防曬霜都容易塗抹,成膜後是略帶粉感的幹爽,像小朋友撲了一層爽身粉一樣。

好啦,今天的防曬草單就這麽長,主要是我寫不動了……

最後再敲黑板強調一下——明確使用場景,選擇合適的防曬:

長時間戶外活動,防護力越強越好,膚感次要;

滿足通勤就可以,中度防護力就夠用,可以選擇舒服一點的;

無論如何也不想忍受不好的膚感,那就犧牲一點防護值;

一定要高防護力才安心,那就下調膚感標準;

皮膚敏感的,就別眼饞那種高濃度酒精的;

防曬霜不夠,硬防曬來湊。

啥都嫌棄、啥都想要,或者啥都懶得做,那就黑著吧。

凡有選擇,必有犧牲~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助你。

也歡迎大家到【基礎顏究】後台留言,與我們積極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