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日本為什麽沒有像喜達屋、IHG、雅高這樣世界級的酒店集團?

2015-01-23知識

實在對不起各位的期望,拖了一個季度才來填坑。

PS:現在已有的幾個答案以及從不同方面講出了一些原因,但暫時沒個人出來系統化整合一下,我的答案裏會參照到一些知友的觀點,同時也會添加自己的觀點進去。

在題設中,題主有說到「日本的服務和細節又很好,簡直就是天生做酒店業的」,也許這點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但在這裏,我首先必須指出的是酒店是一個很復雜的傳統行業, 「服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但只是很重要的眾多事務中的「之一」。做好「 一家 酒店是一碼事,做一個全球化酒店 集團 又是另外一碼事。



提示: 以下回答中添加的圖片均請點開檢視大圖


-----------------------------------------------------------正 式 回 答-----------------------------------------------------------------


Part 1. 日本酒店集團與世界其他各酒店集團的對比 各位都知道在知乎比較流行一句話:先看是不是再問為什麽。所以在第一部份先來看看日本的酒店集團發展狀況到底如何。(日本酒店集團的資料真心難找- -急得我頭發都要掉完了)

■▆▇▉表1.1. 八大日本較知名酒店集團

■▆▇▉表1.2. 八大世界範圍內較知名酒店集團

(括弧內數位為該品牌在中國的門店數)

■▆▇▉表1.3. 大世界範圍內較知名奢華酒店集團


Ps:以上數據均采於各大酒店集團官網歷年公開財報、集團簡介及維基百科部份資訊,若有紕漏或差錯還請指出

從上面三個表不難看出,日本的酒店集團從總的體量大小上來看是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不堪的。在中國知名度比較高的星野國際(Hoshino Resorts)和大倉集團(Okura Hotels)相比表3中的四個酒店集團來看,整體的規模和體量是大致旗鼓相當的,但從全球化角度來看其在全球分布的廣度確實遜色了不少;而與表2相比,日本的酒店集團規模確實小巫見大巫了。

但是,如大家所說的,日本平均服務水準之高眾所周知,但怎麽就是沒有成功走出國門呢?下面我們就來試著分析分析其原因。


Part 2. 日本酒店集團到底是不想全球化還是不能全球化?

在這個問題裏,我將分為兩個部份來討論:

  1. 為什麽世界排名前幾的酒店集團幾乎都被美國給承包了?
  2. 為什麽同為已開發國家且服務品質優異的日本沒有大跨步走出國門?

-------------------------------------------------------------------------------------------------------------------------------------------

  • -1- 為什麽世界排名前幾的酒店集團幾乎都被美國給承包了?
  • 在第一部份,我給了大家三個表格,現在我們開始提取資訊進一步分析看看。

    ■▆▇▉表1.2. 八大世界範圍內較知名酒店集團(請註意我框出來的部份)

    資訊①: 這八家企業均為上市公司,且其中六家於美國創立,兩家於歐洲創立

    資訊②: 這八家企業均已在美國上市,其中雅高(ACCOR)集團(於法國創立)所在的兩個交易所中,其中的EURONEXT(泛歐交易所)總部位於法國巴黎。另,Carlson&Rezidor所在的OMX(原為OMX AB: A ktie B olaget O ptions M äklarna/Helsinki Stock E X change)已於2008年被美國NASDAQ收購。

    資訊③: 除雅高之外,其余7家集團在北美地區的門店數量幾乎都大幅超過其他各地區門店數量甚至超過其總和的幾倍。(參見圖2.1)

    ■▆▇▉圖2.1. 八大世界範圍內較知名酒店集團當地市場門店數量與海外門店數量之對比

    A.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 在世界範圍內所有已開發國家裏,美國是領土面積排名第二的大國(僅次於加拿大) 。換句話說,也就是美國是所有已開發國家裏僅國內市場就能做出比別的國家更為有效的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 的國家。而Accor(法國)得勢於歐盟,整個歐盟其實可一定程度被視為其「經濟腹地」,再加上巴黎其歐洲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讓Accor的發展更為如魚得水。 在本土市場發展壯大打下的良好基礎不僅能為企業後續的發展積累更多的資本和經驗,也極大地為企業後續的全球化行程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邊際成本。

    B. 其次要說的則是一個軟實力問題。 任何一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免不了需要其國家的背景及實力為其背書。 美國從20世紀中期一直到現在,其綜合實力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英語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水平與被接受程度是遠遠高於其他語種的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其語種的使用範圍之廣頻率之高為其開拓國際市場掃除了不少障礙。

    C. 最後說一個大家好像都還沒提到的因素: 美國的資本市場是全球最為成熟規模最大的。 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和全球化行程是必須有強有力的資本來支持才能得以展開的,而 美國成熟的資本市場為美國酒店集團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多元、高效並且成本低廉(相對於銀行及民間借貸)的融資渠道 ,為美國酒店集團的全球化行程註入了極大的動力。另一方面,美元作為其本幣,在全球範圍內相對於其他幣種來看占有絕對性優勢,一定程度降低了企業全球化戰略的潛在風險。

    D. 對於酒店住宿行業來說有個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這個概念於1960年出現在了美國,是全世界第一家REIT,為美國酒店集團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日本由於其銀行主導而非市場主導的經濟體系,直到2001年才成立REITs)

  • -2- 為什麽同為已開發國家且服務品質優異的日本沒有大跨步走出國門?
  • 如同我在這篇答案開頭寫到的一句話: 酒店是一個很復雜的傳統行業, 「服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但只是很重要的眾多事務中的「之一」。 做好「 一家 酒店是一碼事,做一個全球化酒店 集團 又是另外一碼事。 其實後半句我還沒說全: 優秀的全球化服務業集團並非全依賴於 「優質的服務」,而是更嚴重地依靠「標準化 & 高效率 & 低誤差」。


    A. 在上一個問題裏有提到本土市場大小的問題,而 日本作為一個小小的島國,再加上前面有人提到了島內便利的交通條件,其住宿業的市場潛力是可想而知的。 本土市場規模較小已經從根本上決定了其難以達成規模經濟效應,海外擴張的單位成本將遠高於美國平均成本。

    B. 大家都說日本酒店的服務品質好,但是到底是什麽因素讓大家有了這個一致的好評?在知乎關於日本印象的答案裏,毫無疑問會出現日本人守規矩懂禮儀的說法。有人已經提到日本酒店的服務好是因為日本酒店是日本人來服務你,我們不妨換句話說: 日本酒店的高品質服務水準是嚴重依賴於日本的高素質勞動力的,而此項資源在服務行業類企業進行海外擴張時是難以復刻和標準量化的。


    C. 如果仔細看了上面我給出的三個表格會不難發現一個規律——這些酒店集團大多集中出現在二十世紀中後期(下附截圖)。而據我所了解到的情況,我提到的 這世界級八大集團 其全球化戰略正式展開是於20世紀末,即20世紀90年代左右。而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泡沫經濟破裂,自此日本進入了長期了平成大蕭條時期,日本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表1.1

    表1.2

    表1.3

    D. 在這部份開頭要提到的是我在書裏看到過的一段話:

    研究表明,西方公司和日本公司在進入國外市場的方式上存在著一些重大的差異,美國公司偏好以收購的方式在海外做的一些大型的投資。而日本的公司則偏好連續性投資。它們會長期在海外市場做一些頻繁的小規模投資。「一般來說,日本公司在它們的核心業務上初始投資都很少,如果這部份投資運作良好,才會進一步擴張這一業務。公司會在後期做一些大規模的投資。」

    [美] 傑佛瑞·S·哈里遜 卡西·A·恩茲 著 秦宇等 譯. 旅遊接待業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 北京: 旅遊教育出版社, 2007: 333

    Ps:酒店集團全球化的主要方法:

    (1)契約性協定:①授權(出售品牌使用授權)②特許經營③長期管理合約

    (2)對外直接投資:①合資公司②全資子公司③收購

    日本企業此種進入國外市場的習慣性方式(偏向對外直接投資)已從側面反映出日本的全球化效率及行程將會遠低於美國企業。 (可參照各集團年度財報,其世界各地門店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和品牌所屬都有寫得很清楚)


    E. 最後說下兩個高票答案提到的觀點和以為匿名使用者提到的觀點。

    日本社會整體的服務水平很高,職員的服務精神也很好。可能熟悉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沒有一家全球知名高級酒店企業。這在如此高服務水準的國家是不可思議的。究其原因,最主要還是日本的大型酒店都曾經靠不動產和飲食來賺錢,他們只把酒店作為多角化經營的一部份而已。重心不放在那裏,自然就難以成為St. Regis、HYATT、Hilton這樣世界知名的酒店企業了。

    知友@liuenda答案裏說到的這種情況確實是存在的,在我選取的幾家日本酒店集團裏,其中的Fujita Kanko(藤田観光)前身實為一家礦業公司,後來才被拆分出來專門做酒店,而APA Hotels的企業簡介裏也有明確提到他們的主要業務是不動產經營。


    而匿名使用者答案裏提到的一個觀點很有趣:

    這個問題至少要切成兩塊:
    1.酒店業在歐美的發展史?
    2.日本為什麽選擇汽車和消費電子兩個行業突圍?

    這兩句話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為什麽日本服務行業全球化比汽車行業要困難多得多。



    Ps:既然說到了這麽多關於全球化的東西,順便說幾個延展的概念,大家可以辨別一下他們的區別並聯系下自己知道的案例來理解——企業全球化戰略的幾種模式:

    1. 多國國內型戰略(multidomestic strategy):抓住不同國家國內市場的特點,根據每一個市場的需求而調整其提供的具體服務。(顧客導向型,案例代表:Four Seasons)
    2. 全球型戰略(global strategy):將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標準化,確保在所有市場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都是同樣的。(標準化策略,案例代表:wyndham旗下的速8,accor旗下的ibis)
    3. 國際化模式(internationalization pattern):將公司發展限定在特定的國家或地點。
    4. 地域性集中戰略(focused geographic strategy):只在某些特定的國家中經營,但經營一系列不同的品牌。

    [美] 傑佛瑞·S·哈里遜 卡西·A·恩茲 著 秦宇等 譯. 旅遊接待業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 北京: 旅遊教育出版社, 2007: 330

    1.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視全球為單一市場,營運的範圍和重點根據利益變化隨時調整。
    2. 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將營運重心留在母國,在多個國家擁有營運單位。

    [美] 傑佛瑞·S·哈里遜 卡西·A·恩茲 著 秦宇等 譯. 旅遊接待業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 北京: 旅遊教育出版社, 2007: 254

    Part 3. 一點題外話,關於酒店的一些個人感想

    因為酒店行業是個很古老的傳統行業了,但由於知乎上從業者比較少,大家對於營運層面的事情就了解不多,而關於國際聯號的營運和管理讓一般不接觸這個的人理解起來也確實覺得麻煩。舉個簡單的例子(純屬虛構):一家牌子是萬豪的酒店,他的實際業主其實有是雅高集團,他的具體管理卻外包給了香格裏拉。換句話說就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大部份酒店的營運其實是多方資源合作的結果,所以作為客人大可不必認準或者迷信哪個國際聯號牌子(當然,如果是經常出差而且能拿到協定價,那是另外一種情況)。

    而作為經營者,我個人倒是更偏向和喜歡日本人的辦事方法,而且不僅是在酒店行業,餐飲也是一樣。很多人覺得開一家店火了就可以立馬開始各種搞加盟店連鎖店,也就是因為這樣,很多東西變了味兒。雖然老美的做法也不算錯,但希望大家選擇性學習,別什麽事都急著做大。


    完。

    於2015年4月30日04時15分


    @侯天天@謝竹君@colin2004

    最後,謝你們對我的信任和邀請,我真的盡力了。

    同步更新於專欄:

    日本為什麽沒有像喜達屋、IHG、雅高這樣世界級的酒店集團? - 勻矢覌澤 - 知乎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