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員工起訴公司,以釘釘考勤記錄主張加班費被判「證據不足」終審敗訴 】
一審中,徐某的訴求包括:
請求重慶機場集團支付從 2010 年 2 月 5 日至 2020 年 7 月 31 日的延時加班費 324056.25 元(除正常計費加班外,每月額外加班 30 小時 × 125 個月 × 57.61 元時薪 × 150% ),並向其加付賠償金 324056.25 元(計算方式同前)。徐某舉示證據包括:
釘釘 APP 手機截圖
手機微信群截圖
錄音證據
會議紀要
十年、六位數的加班費,大概是許多職場人夢寐以求的,但法律講求依據,來看看各位相關領域的答主怎麽說:
勞動法答主 @法律人袁亞洋 認為敗訴的原因是「證據搜集工作沒做好」:
員工敗訴原因很簡單:在職的時候證據搜集工作沒做好。一、未明確公司的考勤依據是釘釘軟體。
實踐中,很多公司在實際管理中,出於方便需要,會使用釘釘來進行工作溝通,但是實際考勤管理是使用的其他方式。本案中,情況同樣如此,員工在訴訟階段,並未拿出充分的證據證明公司是在用釘釘在管理考勤。
二、孤證難以證明加班事實存在
因為裁判文書並未披露以上證據的具體內容,所以,個人猜測,應該是這些證據仍然無法相互印證來證明有加班事實。法院最終認為,無法證明學習和培訓是在工作時間完成還是在下班時間完成。
三、提防「包薪制」陷阱
公司給自己留了一個後手,在薪資中有體現 2200 元的加班費。嚴格來說,如果公司提前約定了一個加班費,且該加班費超過了實際產生的加班費,則「包薪制」並不違法。
四、關於加班費的證據保留
總之,只要能夠證明存在實際加班,或者申請加班被拒絕,但是仍然被要求加班的檔,都可以算為加班證據。尤其註意,一定要保留原件及原始載體,如微信聊天記錄,必須要求是存在微信中的,而非是微信聊天截圖。
@lawyerben 稱這是其見過勞動爭議最有「水平」的案子,並提出了幾個細節:
1.仲裁時都沒有解除勞動合約關系,一審受理之後才解除勞動合約的。2.單位支付了加班薪資,而且還超額支付了的。
3.年假也休了,而且還超休了的
4.企業年金本來就不該退
5.關於額外的工作和 t3上班,本來就是上班期間另行安排的工作。
在勞動案件中,本案的標的已經算大額的了,但目前勞動爭議案件裏面,勞動者敗訴率最高的案件,就是要求加班費的案件。「加班」本身難定義,搜集證據更是繁瑣,願每個職場人都能避免參與「勞動案件」。
【一網友透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建議將西安簡稱定為「昊」或「兆」】
近日,一名網友透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建議西安簡稱為「昊」或「兆」。該網友稱:全國很多城市都有簡稱,比如北京簡稱京,南京簡稱寧,成都簡稱蓉,重慶簡稱渝,上海簡稱滬,廣州簡稱穗。西安的半官方簡稱為「鎬」,建議用同音字「昊」代替。理由如下:西安是西北大區國家中心城市,在後天八卦裏,西北屬乾位,為天,昊字為如日中天之表象,象征著西安前途光明,蒸蒸日上。都知道西安是歷史文化名城,也知道西安是「網紅城市」,但對於西安的簡稱,很多人未必能說得出來。
@於朝陽 認為這位網友提的「兆」字不錯,還順帶著大家補習了一遍歷史知識:
西安以前作為區劃而不是城池,一直是叫 京兆 ,直到元初。明朝開始改叫西安。叫長安是因為唐朝以前沒有「府」級區劃,所以城池跟著縣名叫。唐朝中期開始有府級區劃,到宋朝開始,原長安城其實都是叫京兆府城,一直到元朝。後改西安府,就叫西安府城。民國撤府,長安、鹹寧兩個附郭縣合並為新長安縣,這座城才又叫長安城。沒交多久,西安設市,這座城又叫西安城...
作為我乎的傳統,當然也有許多「腦洞」建議, @葉春屠 的想法就很有趣:
我熱情地建議將西安簡稱改成「饃」,簡潔明了且獨特,一般人看到這字兒都能瞬間反應過來是哪兒,甚至還有點想流口水。當然也有可能你覺得「饃」不夠嚴肅,不夠莊重,甚至不夠獨特——因為其他地方也有饃。
那麽我鄭重地重新提一個簡稱,絕對夠大夠獨特,看到這字兒殺了你你也只會想到西安——
![](https://img.jasve.com/2024-3/0a41e75bdfb04dbb5b2d2af5c19513d6.webp)
群眾的智慧總是能讓人眼前一亮,@公子白 認為:
推薦一個字,就是「仙」。首先這個字有很強的群眾基礎,更容易被接受。仙和西安,不管是輸入法還是漢語拼音都有很強的關聯度。 在西鹹一體的大背景下,西安的拼音是 xian,鹹陽的拼音簡稱是 xian yang,兩者取交集,簡稱仙更為合理。
其次,簡稱仙,並不是只僅僅因為拼音和輸入法,更有很深的文化內涵。中國的三教,儒釋道,其中佛教八大宗派,六宗祖庭在西安。道教兩大宗派,全真和正一,全真的祖庭也在西安。道文化的發祥之地,中國著名的道教聖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和「仙都」之稱的樓觀台,也在西安。
網友們集思廣益完畢,接下來就交給時間和相關工作人員~
【廈門網友稱「幼稚園不打疫苗不能去學校」】
據網友訊息:
10 月 29 日起,廈門啟動 3 到 11 歲兒童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家長們也陸續收到新冠疫苗的接種通知,有網友釋出孩子幼稚園公告稱 18 號後未接種疫苗小朋友需暫時居家休息。這事兒總結起來就一個字:難。
幼稚園老師 @拂景 的孩子接種了疫苗,因為幼兒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身份,對相關情況有更多了解:
1.新冠與孩子普遍來說,孩子在感染後是不容易出現重癥的。
2.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疫苗對兒童安全性高,產生抗體的效果也很好。
總之,雖說孩子即使感染新冠也大機率不會很嚴重,但因為孩子在學校,一旦感染,非常容易產生大規模的傳播。根據目前的疫情趨勢,估計最後還是大機率都得接種疫苗的。我認為打疫苗還是好過不打的。
母嬰話題下優秀答主 @雪球媽媽 願意讓孩子打新冠疫苗,並科普了哪些兒童不建議接種新冠疫苗:
接種前幾天或者當天,如若 寶寶有發熱、咳嗽、腹瀉等身體不適癥狀,或者在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期,建議暫緩接種 ,等癥狀基本消退後再接種。食物過敏的寶寶,如果正好 處於過敏的急性反應期(如並行哮喘、蕁麻疹等),或接種部位皮膚異常(濕疹、特應性皮炎等) , 建議暫緩接種;
除非對疫苗成分嚴重過敏,以前因接種疫苗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等),則不建議繼續接種同種疫苗。如果 沒有這些過敏癥狀,可以按程式正常接種所有疫苗。
作為監護人,家長必須替孩子做這個決定,但不免擔心有副作用,可在疫情面前,總歸要有一個解決方案。
【南京一特斯拉司機早高峰開自動駕駛脫把睡覺】
如標題所言,熟悉互聯網輿論的網友應該已經猜到了事件的討論方向:特斯拉養活了一批媒體人。
但依舊需要聊一聊事件本身, @IM智己汽車 發表了專業見解:
開自動駕駛睡覺的行為,顯然違法。再說「自動駕駛」技術。
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 「自動駕駛」 ,實質上還處於 「智慧駕駛輔助」 的階段。
目前國內市場在售的所有宣稱具備「自動駕駛」的車輛,按照以上分級實質上均屬於 2 級及以下階段,嚴格來講只能算是組合駕駛輔助。
2 級階段要求的是「人機共駕」,即駕駛主體依舊是人類,系統只是減輕人類的駕駛負擔,同時預防緊急事件發生或在將發生緊急事件時暫時幹預駕駛。
@Rocor 丟擲了相關法規,並對未來的法規做了期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車門、車廂沒有關好時行車;
(二)在機動車駕駛室的前後窗範圍內懸掛、放置妨礙駕駛人視線的物品;
(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
(四)下陡坡時熄火或者空擋滑行;
(五)向道路上拋撒物品;
(六)駕駛摩托車手離車把或者在車把上懸掛物品;
(七)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 4 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於 20 分鐘;
(八)在禁止鳴喇叭的區域或者路段鳴喇叭。
另從法理上來看,目前對於自動駕駛的相關規定上,確實還有一些與日常套用場景相悖的 bug。待未來技術成熟時,相信相關的法規會再做修訂的。
還請所有駕駛員遵守交通法規,而未來的「自動駕駛」,也不該只是被賦予「流量密碼」。
【武漢五星級酒店主廚為陪女兒,毅然放棄高薪工作去幼稚園應聘】
父愛也可以很細膩:
今年 37 歲的陳鵬是武漢一家五星級酒店廚師長。夫妻二人因常年忙於工作,總是托街坊鄰居接孩子放學,晚上再來領孩子。陳鵬說,有次忙到深夜,看到女兒在鄰居家睡著了,內心愧疚極了。他也意識到,一旦錯過女兒的成長,有些遺憾再難彌補回來。為了多陪女兒,今年 8 月,陳鵬決定到武昌區新開的珞珈山幼稚園應聘廚師。如今陳鵬有了寒暑假、雙休,還能提前下班接女兒放學。「我每天都能守在學校門口接女兒回家,孩子也超級興奮,總是第一個沖出校門,奔向我懷裏。」陳鵬說。
@大老虎的睡前故事 的觀點很有道理:
我們生活裏每一天都會遇到類似的選擇。到底是金錢重要還是家庭重要?
你轉念一想,累死累活賺更多的錢,不就是為了家人們能更好的生活著嗎?
迫於生活的壓力,大部份人做不到辭去現在的工作。可自己辛苦點,工作留到夜裏,把白天的時間用於陪伴。這一點,我們大部份都能做到。
這一點,也一樣值得尊敬。
@自由職道 認為這位父親的做法值得,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
我認為是值得的, 工作隨時都可以再找,尤其是他這種技能型的 ,相對於辦公室白領不存在 35 歲危機,相反很可能還越來越吃香,所以無非就是少掙幾年錢。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 ,尤其是學前這六年,對於孩子的語言、性格、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人格的行程至關重要,她跟誰一起生活,就會復制誰的習性。
所以這件事肯定只有父母做最合適,錯過這幾年,她就與不會再給你彌補的機會了,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在外面賺錢,而忽略了孩子的撫養,就會養出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就是很多留守兒童為什麽不聽父母的話的原因,的確你為他付出了很多,四處奔波賺錢養家,但他體會不到你的愛,沒有建立起親密關系,他就不會在乎和重視你的感受,親密關系是教育的基礎。
有了孩子後,父母的註意力都幾乎集中在了孩子身上,這種「愛」值得被發現,更值得被傳遞。
每周「城市」熱點速遞
以上,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