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臨床心理學(clinical psychology) 與 心理咨詢(counselling) 的地位,在不同的國家以及文化中具有截然不同的地位,甚至具有不同的援助物件。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臨床心理學不是精神病學,臨床心理學不是精神病學,臨床心理學不是精神病學 。
其中最重要的差異在於,臨床心理學是采用 心理治療 為主的 心理學取向 ,精神病學采用 藥物療法 為主的 身體取向 。
另一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心理治療不是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不是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不是心理咨詢 。
在這裏,比較兩者之前,必須先理清兩者的歷史。
「臨床心理學」這一概念,在1896年,就由美國心理學家Lightner Witmer提出,並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立第一所臨床心理學的診所。
最初,Lightner Witmer的援助物件事實上並非重度精神病患者,反而是在現在看來具有學習障礙的各種兒童,為了幫助他們即使在存在 學習障礙 的情況下,也能取得更好的學業成就而展開援助活動。
Witmer的受訓背景是實驗心理學,甚至在馮特的實驗室中擔任過一年的研究助手。
但是Witmer認為應該使用 科學的心理學原理 ,進行套用性的實踐,因此誕生了「臨床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的「科學性」,以後也在英國不斷被強調,可以說「 使用基礎心理學的知識進行援助以及實踐 」,這便是臨床心理學的本質。
而心理咨詢的歷史,則主要追溯於美國的職業指導運動,以及其後人本主義羅傑斯的心理治療理論。
必須強調的是,羅傑斯並不采用 「科學家」 模型,更多的是一個 「臨床家」 。
基於自己的臨床經驗以及哲學思考,歸納出了人本主義的治療原理以及技法。
由於缺乏「科學性」,也受到了現代心理學的拷打,也因此,其弟子也在嘗試開展著治療效果的實證研究。
必須強調的是,人本主義最初的物件是功能正常的個體,甚至具有較高的自我覺察能力,也因此才能追求「自我實作」。
不管是臨床心理學還是心理咨詢,在其後的發展當中,都對自己的物件有了很多的拓展。
臨床心理學則越來越向一個高度綜合性的臨床科學發展。
有意思的是,在美國,關於臨床心理學家、咨詢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的平均薪資比較。
臨床心理學家僅僅稍稍低於學校心理學家,事實上,Witmer也是學校心理學的奠基人,兩者收入以及地位相近也很容易理解。
咨詢心理學家(博士)的收入相對較低,但也存在碩士學位,也可以說門檻上相對會較低。
薪資最高的還是精神病學家,可以想象美國的業界裏會不會有一個鄙視鏈:精神病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學校心理學家)>咨詢心理學家(博士)>咨詢心理學家(碩士)。
至於國內今後,臨床心理學以及咨詢心理學會如何分化、發展,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https:// en.wikipedia.org/wiki/C linical_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