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在智商和情商之間,除了動機(就是是不是在乎,是不是覺得值得,是不是願意為了某個人和某件事動用自己的智商與情商),還有個重要的分水嶺是勇氣。
但我想先從理論的角度來談一談這個問題,因為根據生活經驗來看,心理學專業的和非心理學專業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差別還挺大,尤其是對情商的理解。
然後,雖然我或多或少能講出一些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比如門薩會員的故事,比如博士同學的故事、上中校友的故事、復旦校友的故事、成功創業的人的故事等等,畢竟這群人大多都可以被認為智商很高,但是這容易犯特例解釋總體的邏輯錯誤。
所以,這次就不講故事了,我們來講知識和邏輯。
1、 智商和情商的理論性定義是什麽? 理論性定義通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智商和情商的操作性定義是什麽? 所謂操作性定義,就是根據可觀察、可測量、可操作的特征來界定智商與情商是什麽,其中可測量是關鍵。
智商測試便是將智商這個抽象概念可觀察、可測量、可操作的一個過程。
然後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當一個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操作性定義的時候,一定會損失部份精確性和全面性等等。這就是為什麽, 智商測試和情商測試未必真實、全面地反應了一個人的智商與情商。而且有時候,有些智商測試有意地只測一部份智商。
比如說門薩,為了避免文字、社會經驗等等帶來的屏障,也就說為了公平,門薩的入會測試題都是圖形推理題,那這樣一來,考察的就僅僅是流體智力——卡特爾把智力區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流體智力是指基本心理過程的能力——比如根據規律推理圖形;晶體智力是指在實踐中以習得的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語言文字能力、判斷力、聯想力等等。
2 、智商相對好理解,但情商就不一定了。
大部份人對情商的理解是:看透別人,並且讓別人舒服(或者不舒服)從而達成一些目標。
但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情商的定義是 :又稱情緒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誌、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其關鍵詞是情緒和共情。
例如:
你能不能觀察體會到自己(或別人)的情緒與感受?
你能不能了解和理解這些情緒和感受是因為什麽?
你能不能管理好自己(或別人)的情緒與感受?
你能不能在有情緒的時候管理好自己的行為?
等等。
這些都和讓別人舒服有著天壤之別,所以其實很多人談論情商的時候有誤解。
反正我心中真正的高情商之人大多在獨處時溫情又心如止水,在社交時性情中人又處變不驚。
3 當我們談論智商和情商的時候,真正要關註的是我們自己判斷的依據,也就是證據。
這點就智商而言不明顯,因為我們說一個人智商高,通常是因為他學習和實踐的結果傑出,可觀察和可重復觀察的機會很多。
但是談情商的時候就很模糊了。比如說,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怎麽樣旁人很難觀察到,於是這個重要的依據就常常被忽視。非獨處的時候,我們能觀察到表現和行為,但觀察不到對方的動機,那有時候對方低情商也許只是因為對方不在乎呢?
而且還有個重要差異—— 智商的判斷通常是個客觀判斷,但情商的判斷常常很主觀。
如果一個人對某個人、某件事缺乏動機,不僅情商不會用,連智商也不一定會用。
畢竟就算是老司機,人家也可以不想開車只想躺睡。。。!!!!!
所以,當我們覺得對方智商或者情商低的時候,也許只是因為對方不在乎,並且也沒告訴我們他的表現是因為不在乎(同時我們也沒想到和發現這一點),而我們卻武斷地下了判斷。說到底,這種情況下,情商低的是我們自己啊。。。
為什麽我說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是勇氣?
因為高情商的獲得和表現需要一個人面對很多真相,面對最真實最赤裸裸的人性,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這不是智商高低的問題,這關系到一個人是不是足夠勇敢。
智商或授權以幫助我們更容易更快地獲取一些知識、發現一些真相,但是,能不能睜眼看向這些真相,接受這些真相,說到底是勇氣的問題。
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面對: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即使是父母,也會有怨恨和不愛孩子的時候;
人類沒有那麽理性,我們自己也沒有想象中那麽理性;
人類是基因的承載體於是很多本能與行為不是為了幸福與成功,而是為了基因能復制存活下去;
無論一個人多強大,都會有不知所措和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
我們歧視別人是因為自己的怯懦和無知;
有時候就算付出了千萬分的努力,結果好不好還帶點運氣的成分;
等等。
總之,我覺得高情商需要對人性的洞察,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
最後,如果問我門薩會員中間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多不多?或者博士中間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多不多?或者上中校友、復旦校友中間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多不多?
我只能說,這種感受不明顯,大部份雙商都不錯,並且大部份都很努力,只有小部份人看起來情商不高,但也只是我主觀判斷而已。
關於這個問題,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推薦大家閱讀史坦諾威治的【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和【機器人叛亂】,順便,他的【這才是心理學】也是一本極好的書。(書是個好老師,忍不住薦個書。)
更多分享可關註公眾號:曹公子;微博:曬星星的曹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