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回答凝結了我近期的一些思考,可能會比較長,結論在最後。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一個意義明確的問句,似乎也能給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答案。
但實際上,它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麽簡單,其實是很值得細究的。
首先,這個問題其實是有相對「標準」的答案的:
總體而言,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呈正相關
,也就是說,平均來講,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情商——這個結論是得到很多心理學文獻支持的。
在
另一個問題
下,我也對情商和智商的正相關性進行了探討。
然而,這不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結論。我意識到, 上面的這個結論,和大家在現實中的體驗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調研結果和主觀感受差異的來源
我並不是說這些心理學文獻的結論不對。私以為,這種在「科學上」和「主觀感受上」的差異,其癥結在於, 「智商」 和「情商」,它們的科學定義和大眾定義是截然不同的。
從科學的角度說,智商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表現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
但 在大眾眼裏,智商基本被窄化成了 「算得快,判斷準,記憶好,邏輯強」。
我們認可一個不到 30 秒能記憶一副牌的記憶大師智商高,也認可考試僅用了一半時間還能得滿分的人學霸智商高,當然也覺得總能在蛛絲馬跡中理清頭緒的名偵探智商高。
但我們不容易認可發現一個能在在聚會時發現別人狀態異常的聚會老手智商高,也不容易認可一個能在交流遇到尷尬時能隨機應變化險為夷的談判家智商高 —— 這兩種能力,屬於 「觀察力」 和 「應變能力」,它們本該屬於「智商」的範疇,但人們更願意把它們歸結到「情商」中。
從科學的角度說,情商指的是「情緒智力」,簡而言之,就是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心理學家們把情緒智力擴充套件為5個主要領域: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辨識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系。
但 在大眾眼裏,情商基本上被窄化一種 「讓別人感覺爽」 的能力。
我們認可一個能在人際交往中能左右逢源的人情商高,認可少有負面新聞的人情商高。
但我們不容易認可一個為目標努力奮鬥的學霸情商高,也不太會覺得一個失戀後頹廢不能自拔的人情商低——前者實際上是「自我激勵」的高手,而後者實際上是在「管理情緒」方面出現了問題。這些都是和情商顯著相關的特性,但很少有人會把它們和情商聯系起來。
好了,既然大眾眼裏智商和情商的定義和科學定義有著如此大的差異,我接下來的回答,就圍繞著大眾的定義來分析。
【二】「將心比心」有時候是不適用的
回到開頭的問題:「很多智商高的人情商低嗎?」
我先給一個初步的答案:
從某種角度說,是這樣的,至少他們帶給大眾的感受是這樣的。
這裏的 「很多人」,不是指所有,也不是指大多數,而是指「比普通人更高的比例」。
說起智商高而情商低,人們總喜歡拿【生活大霹靂】的 Sheldon 作為例子。實際上,雖然說 Sheldon 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是在高智商的群體中,具有類似 Sheldon 特征的人還是有一些的, 而且本來可能會更多。之所以沒有更多,是因為一部份人學會了偽裝。
根據大眾對情商的定義, 當我們說一個人情商低的時候,往往是指摘他不能將心比心,不會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不能理解他人的情緒。
但是,我們可能忽略了一種可能: 他其實已經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將心比心過了,他做出的行為確實是思考後結果。然而,這種思考的結果,和實際情況卻是不吻合的。
似乎有些難以理解吧?我舉一個其他的例子。
————————
當人們還不怎麽了解 「抑郁癥」 的時候,對於抑郁癥患者,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他們說:「這多大點事啊,有啥好抑郁的,不就是矯情嗎?出去曬曬太陽,活動活動,心情就好了。」
——這不僅曾經是大部份人的態度,現在依然有不少人是這麽想的。
這些人,沒有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將心比心嗎?不是的,恰恰相反,他們往往是好意的,而且仔細思考了,如果自己處在對方的境地,會是怎麽樣的心情,又會怎麽做。
問題在哪裏呢?問題在於,一個健康的人和抑郁癥患者是不同的,健康的人,對對方的情緒無法感同身受,所以 「將心比心」 是沒有效果的。我們應該做的,是去了解、去學習抑郁癥究竟是什麽東西,要對它保持敬畏,而不是試圖去體驗它。
————————
我們應該意識到, 高智商的群體,他們的性格分布和普通人截然不同 。
在 「性格和智商有什麽必然聯系嗎? 」 這個問題下,有答主給出了「中國高智商俱樂部勝寒的 MBTI 統計」,左圖是勝寒會員的性格分布,右圖是全人類總人口的性格分布。
這兩個圖是截然不同的,一個顯著的差異是,在俱樂部中, INTJ 和 INTP 性格的人占據了 75% 以上,是絕對多數,但在全人類中,這兩種性格只占 3%。
另一個著名的高智商俱樂部「門薩」也有極其相似的結果。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或許是他們的高智商,影響了他們在人群中的位置,從而造就了這個性格,也可能正是他們的性格造就了他們的高智商。
不管怎麽樣,我們都得到了這樣的結論: 高智商的群體中,有相當一部份人,在性格上也是與眾不同的。這不同的性格,使得他們很多時候,很難做到對他人「感同身受」。
【三】對於很多高智商的人來說,情商的習得方式是不一樣的
我們普遍認為,情商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但很少有人關註到,對於不同的人,情商的習得方式其實有很大的不同。
對於一個很 「普通」 的人來說,情商的習得方式很簡單,就是「將心比心」。
對於普通人來說,他的社交圈子是普通的,他可能遇到一些很聰明的人,也可能遇到一些很笨的人,當然,更多地是遇到一些和他們差不多的普通人。他們的社交圈,可以看作整個世界的一個「縮影」。這個縮影,雖然不能準確描述世界,但是差別也不大。
既然在他們的世界裏,大部份人和自己差不多,「將心比心」 是可行的,當自己在對待他人的時候,只要換位思考一下,就可以理解對方的感受。根據這種社交原則,他們可以很快地擁有一個不錯的大眾眼中的「情商」。
對於一個有些 「特別」 的人來說,情商的習得方式不太容易,更接近於」模式辨識「。
這裏的「特別」,既包含了智力的差距,也包括了性格的差異。
一方面,他性格和別人有點不一樣,這使得他們透過「將心比心」來體會別人的感受會有很大的偏差,因此別人是會怎麽感受,不能僅透過自己來判斷,而是更多地依賴別人的教授。教他的人,可能是父母和老師,也可能是社交的當事人。被教會以後,他會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放入「模式庫」中,今後遇到新的情況,他就從「模式庫」中辨識出相似的情況,來決定自己的行動。
(在傑夫裏·迪弗的推理小說【藍色駭客】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概念叫「社交工程」,它敘述了原本不善於社交的人是如何透過電腦來社交的,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另一方面,他是聰明人,他的社交圈子可能是不太普通的,他固然會遇到一些普通人和笨人,但如果他一直很優秀,他很快就會進入一個聰明人聚集的圈子。在這個圈子裏的時間久了,就會忘掉普通圈子裏的社交法則。
好了,說了那麽多,我終於可以來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了——
【四】為什麽很多高智商的人(被認為)情商低?
因為對於這部份人來說,正是他們與眾不同的個性造就了高智商。然而,他的性格也使他無法真正意義地透過「將心比心」去理解他人,更多地依賴別人去教他各種「社交模式」。另一方面,他們的高智商也往往令他們很早就脫離了普通人的圈子,而在他們自身的「聰明人」的圈子中,「社交模式」較少且不同,如果沒有人願意教他,他很少有機會去理解大部份普通人的社交模式,故而在大眾眼裏,容易被認為情商低。但這種所謂的情商低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我們也不能說一個做不出「超綱題」的人腦子笨吧。
對於這部份人,最好的解決方案是盡早讓他們去接觸更多社會中各種各樣的人。若如此,他們在大眾眼裏的「情商」會很快被提升到相當高的程度。畢竟,他們本來就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完】
********************
【本回答可自由轉發連結,如需轉載,請私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