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中國各地的地鐵站命名都有哪些特點?

2019-12-04知識

轉載需提前私信,軌域相關企業、團體、愛好者免費轉載,但需在文首醒目位置標註原平台作者及連結。

正文:

中國地鐵站名命名方式、選字與地域、歷史關系很大,我透過各個城市地鐵站名出現的字分頻析了相關度及深層原因。

北京地鐵

包含轉乘站重復(下同)共有347個站,

在北京最出現前三的地名詞是「門」「橋」「莊」(排除方位詞東南西北中等 下同)

分別出現了52次、29次、29次。

北京地鐵中出現最多的「門」不是我們家裏簡簡單單的門。

這些門都是古代內外城門和近代紀念中國重要歷史變革的見證者。

「天安門」「復興門」「東西直門」「宣武門」都是響當當的地標。

北京使用這些「門」作為地鐵標誌也可以當作是對自己歷史的「炫耀」,雖說大部份地鐵站都徒有虛名,其代表的門已經流逝在歷史中。

上圖的地鐵站名很多站名與下圖的老北京城市布局契合。

復興門

東直門

「莊」是北方村莊名中常用的名稱,類似於南方的「村」、「嶴」、「寨」的命名方式。

方位詞按頻率排序為西、北、東、南。

分別出現35次、28次、27次、21次。

前十出現的字所占的比例如下

上海地鐵

包含轉乘站重復共有473個站名

其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字是「路」,獨占鰲頭,共出現了288次。

因為上海一直有以地區名做路名的習慣,

路名也成為一種標誌衍生到地鐵站名中。

上海選用各地城市作為地名的原因還有很多,這裏展開一下,大體有以下幾種:

一、受租界影響

英租界開辟之初,路名隨意而取。1862年之後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命名時妥協使用中國省和城市名命名道路名稱。

二、受辛亥革命影響

上海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區,修建道路時使用五條路的名稱分別為:漢中路、滿洲路(今晉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取意中華民族是五族共和的國家。同時修改部份地名為辛亥革命相關的地名。

三、「大上海計劃」產物

在道路建設上規劃以五角場為中心,成放射狀向四周修建五條主幹道,各幹道間有支路相通。其中凡與淞滬路、黃興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國」字為路名第一字;凡與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

四、建國後采用國內地名命名

建國後上海急劇擴張,因原創路名不足,便采用中國各省市的地名。

然後出現頻次較高的是「大」這個「大」是「大橋」「大道」「大學」的「大」,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也是一個沿海城市,多的是「大橋、大道、大學」出場率較高的原因顯而易見,共出現30次。

接下來出場率較高的字就是極具河海邊特色的「海」「江」「橋」,分別出現了30次、29次、27次。

這是上海地鐵的單字頻次圖,橙色是地鐵站名裏含「路」的站頭,可見上海地鐵對「路」字情有獨鐘。

上海還有兩個同名的地鐵站…相距幾百米,處於不同的路線、相互不可換乘,它們是處於4號線和6號線的「浦電路」。

上海的第11號線也是世界最長的一條地鐵路線(不包括通勤路線),從花橋到迪士尼一共82.4千米。(感謝 @舊空調硬座 指正)

廣州地鐵

廣州地鐵1-9號線+13號線一期+14號線一期、支路+21號線一期+廣佛地鐵+apm線共247個站點。

出現最多次數的字是「崗」共出現21次。

「崗」的意思是高起的土坡,屬於常見於華南地區的村莊命名。

其次是「村」「廣」都出現了16次。

城中村是中國城市開發中特有的一種現象,1979年有一個老人在南海邊畫了個圈,廣州的經濟飛速發展,在城市化的行程中形成了很多「城中村 」在CBD邊上就是村莊,因沿用慣用叫法,所以很多的地鐵站名就以這些周圍的村莊來命名。

在很多城市如果一個地點有兩個有名的標誌,一般都用一個主站名加上一個括弧來標註,比如寧波的東門口(天一廣場)。而廣州地鐵不同,廣州地鐵有很多拼接的站名。

比如「 京溪南方醫院站 」「 嘉禾望崗站 」「 三溪 」這些站,你其實找不到「京溪南方醫院」「嘉禾望崗」和「三溪」,他們是由兩個或者三個地名拼接在一起的。

深圳地鐵

不含路面電車共199站,

深圳地鐵中的「灣」字也是最多的,出現了13次。

灣的意思是海岸向陸地凹入的地方,因深圳沿海且有深圳灣的原因,地名中含「灣」字較多是很正常的。

(原創者:知乎 不才不爭)

而「嶺」「田「這些南方丘陵地帶常出現的地域詞出現次數也緊跟其後,分別出現12次和10次。

武漢地鐵

包含1234678 11號線和陽邏線共210個站

武漢地鐵出現最多的字也是「路」出現了54次

我想武漢地鐵出現「路」字多的原因可能是武漢人比較「懶」

這麽說的原因如下:

從古田一路一直取名到古田四路

從光谷四路取到光谷七路。

這樣一搞「路」字的出現頻率就很快往上漲了。

次於「路」字出現次數多的還有「家」字,共出現了23次。

原由大概與重慶類似,在下面細講。

後面還有江邊標配的漢字「湖」,出現17次。

因為武漢地鐵地名前置命名方式的原因「光」「谷」這兩個漢字也位列命名字數前茅,各出現了十次。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光谷」)

這是武漢地鐵的單字頻次表

重慶地鐵

包含123456號線+國博線+重慶環線+10號線共210個站。

重慶地鐵出現最多的單字是「家」

共出現了26次。

我把原因慢慢講一下。

重慶歷史上有八次大遷徙。

重慶市人文科學研究基地主任 李禹階 發表的【試論重慶歷史上人口遷徙的階段性特點】一文中提到八個遷徙階段,分別是:新石器時代、漢、兩晉、宋元、明清、明國、新中國成立後、三峽移民。

基本都與軍事、經濟交流有關。

我認為跟近代關系最大的是明清時期的「 湖廣填四川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四川因為戰亂、瘟疫人口急劇減少,各級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以吸引外地移民。

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重慶、武漢與成都類似,都有大量外省人湧入。

重慶的發展依靠了外省人的耕作和經營,外省人也多在重慶按照自己的家族姓氏命名了自己的土地,是為了小範圍的文化認同和血緣認同。

靠經營獲得大量財富的商賈也都建立了自己的豪宅。後來這些豪宅、院子都成為了相印地區的標誌,比如3號線的「鄭家院子」「唐家院子」「童家院子「就都是歷史的遺留。

成都地鐵

包含12347和10號線共139個站。

出現最多次數的字是「站」,出現了53次。

與七號線將「站」字作為站名字尾命名方式有關,整條線都使用了「站」字字尾。

其次出現的字是「路」,我想其原因與成都是一個旅遊城市,有眾多著名的街道,比如春熙路、迎輝路、寬窄巷子等,成都直接將這些街道當作「地標」使用,也將其放置到地鐵站名中去,便於遊客尋找。

圖片來源:quanjing全景

出現量第三的字是「橋」,成都在岷江邊上屬於長江流域,河流眾多導致橋梁也多,橋字出現在第三位理所應當。

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

南京地鐵

包含1234、10號線及s1s3s7s8s9共173站

「路」字出現最多出現32次 其次是「山」「門」「街」各出現15、12、11次

眾所周知南京是六朝古都,南京地鐵的「門」也都沿用了明城墻的命名,南京的明城墻被保留地也比較完善,讓人思而有物。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比如說「中華門」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中華門站藝術墻的主題就是「明城遺韻」,巧妙地利用原建築墻面凹凸變化的結構,體現出中華門城堡的造型特征,利用自由分割的手法,將拱形城墻門、傳統雕刻、磚銘文等多種元素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具有古都特色的文化表征。

感謝閱讀 :)

學藝不精,如有錯誤,感謝指出。

我的地鐵專欄:

就此擱筆。

十分感謝以下網站/企業公開的資訊:

地鐵站名統計來源:愛上本地寶,生活會更好.

地鐵路線圖:各地軌域交通官方

字頻統計網站:語料庫線上--字詞頻統計

各地鐵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