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中國的低端制造業產業轉移方向是向中西部地區還是東南亞地區?

2019-12-06知識

這並不是一個單選題。先簡單說下結論:

從第一層來說, 產業轉移是東南亞和中西部都有 ,這是正常的地理交通條件決定的,甚至可以說是地理決定論。

從第二層來說,向東南亞轉也是中國保障戰略緩沖區和必要舉措。

從第三層來講則是,未來全球開發中心就在南海,東南亞是核心區和必爭之地。發展東南亞是一帶一路的重要部份。

未來經濟發展最大的機會一定在珠三角及其周邊,要布局得趁早。

中國自宋以後經濟中心逐步南移,再加上近幾百年的全球貿易和工業化的互相促進,東南沿海已經成為中國的制造業中心,這是不爭的事實。

題主的問題很顯然是說的從珠三角和長三角以及中間的福建轉移出來的低端制造業。

簡單從地理位置來看,雖然中西部是國內,東南亞是國外,但兩者和珠三角的距離關系是對稱的,由於東南亞多為沿海島國,海運條件更好,轉移到東南亞更合算。隨著制造業升級和人工成本增加, 低端產業向海岸線兩側轉移是正常的,而且顯然東南亞占優。

但在強調東南亞的優勢之前,應該指出的是中部和西部不一樣, 中部比如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已經承接了不少產業,並不比東南亞差。

真正落後的是西部和北部,尤其是北方幾個省的經濟,現在情況很不好,也是這個問題裏跟東南亞競爭的地方。而西北部的自然條件是遠低於東南亞的。

個人覺得標準中國地圖應該是這樣,而不是常見那種把南海切了放邊上,嚴重缺乏海洋思維。

但到了第二層,需要註意的是,東南亞不管在歷史上還是未來,都曾經是也必須是中華經濟圈的重要緩沖區和貿易區,參考:

從地緣政治來說,要守住邊界的安全,要進行貿易和經濟繁榮,都 必須在核心邊界之外保持一個外圍區域 。在大陸上,需要緩沖區;在海岸線上,則必須有安全的外圍島嶼或對岸貿易。

渤海和山東之外是北韓,兩廣海南之外是越南和菲律賓,就像羅馬帝國是圍繞地中海發展商貿,美國一直想維持所謂島鏈,俄羅斯需要東歐中亞國家應對北約,甚至古人的守江必守淮,都是這個道理。

既然要把東南亞作為緩沖區和貿易區,就要真正的進行投資,促進其發展。

中國幾千年來都是帶著一圈朝貢藩屬國一起發展的,這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內容,低端產業轉移給東南亞,是給小弟們必要的好處。

圖片來自鑒茶院公眾號

但在第三層看,RCEP再加上印度的話, 整個東亞南亞就占了全球一半人口,是真正的世界中心,而東亞的中心和十字路口就是南海。

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交接處,中國對全球的貿易尤其是非洲、南亞、大洋洲的航運都是從南海出發的。

這也是我多年來最看好珠三角而不是長三角的原因。貿易是促進經濟迴圈的關鍵,未來的全球貿易中心必然在東南亞區域,而廣珠三角和海南必定是中心中的中心。這是幾百年尺度上的大趨勢。

中國的一帶一路從來不像西方殖民國家那樣僅僅是把殖民地當做資源和勞力進行壓榨,而是切實的要輸出產業和基建,讓亞非拉逐步提升發展水平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更大的貿易互利的經濟大迴圈,利人利己,多方共贏。

這並不是做聖母,而是深思熟慮的一帶一路政策的一部份,是消化過剩產能的重要出路。

何況中國人民也不願意永遠從事低端產業,轉移一部份是必要也合理的,國內限制高能耗低附加值和汙染產業的政策並不是隨便制定的。

實際上國內供給側改革、結構性去產能已經搞了快十年了,低端產能真的不能要了。

真正的關鍵在於如何下決心去做產業升級和科技研發,真正實作高品質發展。

有麽有做到產業升級是個問題,但繼續壓低薪資、汙染環境搞低端制造業的回頭路是更要不得的。

產業升級這條路打死也要往前走,決不能回頭。

實事求是,遵從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把產業向東南亞轉移無疑是正確的。
西部北部除了幾個關鍵節點城市,其他地區應該是 向外轉移人口到南方包括東南亞(東南地區還是確人啊), 從而增加留守人均資源量,發展與其匹配的能源外貿等特殊產業,而不是強行發展不適合的制造業。

而且, 轉移不是主要問題,問題是轉移過去後,你要把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保持住, 而不是送給美國人。鬼斧神工也得加把勁了。

就好像 美國人不是錯在把制造業轉移到中國,而是錯在以為能持續控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