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0歲的於和偉上熱搜了。
因為他的一句話 「演技是演員的立身之本」 引起了熱議。
其實很多人不清楚表演藝術、演技是什麽?也不明白演員和明星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表演藝術專指演員在電影、電視劇、戲劇中創造角色的表演。
演員,指在表演藝術中扮演某個角色的表演者。
演技指表演技巧,指演員運用各種技術和手法創造形象的能力。
於和偉沒有說錯,演技是演員的立身之本,但演技並非明星的立身之本。
演員可以成為明星,但明星可不一定就是演員。
明星泛指有名的演員、歌手、藝人、運動員等。
比如周杰倫就曾跨行去做演員,演技跟於和偉肯定是不如的,但名氣顯然更大。
演員是憑演技吃飯的,明星憑名氣吃飯。
名氣是一種稀缺資源,獲得名氣極其艱難,遠遠超過獲得演技。
有演技的老戲骨比比皆是,但明星總是寥寥無幾。
就拿廣告業來做一個例證。
物資充裕的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目前大部份廣告投入都是為了獲得產品名氣。
據 艾媒數據中心數據,從2019年中國廣告市場投入花費最高,為484100萬美元。
請一線明星代言是廣告業的主流做法之一,因一線明星內建流量,名氣極大。
但國內有多少一線明星呢?
國內著名娛樂策劃人、【風雲人物】周刊總編田金雙曾說過,國內現正當紅的一線男明星48人,女明星36人。
明白了嗎?極其稀少,因此明星影響力巨大,成為資本的的寵兒。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他的本意是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原因)。
為何現在市場上沒有演技的流量明星拿走了娛樂圈最大的一塊蛋糕,甚至影響了演技派的生存呢?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追星族大多數是年輕人,有著時尚流行的心態。與他們同齡,一起成長的小鮮肉當然具備優勢。
第二,追劇的大多是女性。
19世紀英國作家梅瑞狄斯曾經說過一句有趣的話:演戲的好象總是那三個人:丈夫、妻子和情人。
對於追星族和追劇的大部份女性來說,演技不是最重要的,自己喜歡不喜歡是最重要的。
第三,審美有層次,偏好,但無對錯之分。
馬未都先生曾說審美有四個層次,呈金字塔狀,從上到下分別為艷俗、含蓄、矯情、病態。
最低層次叫做「艷俗」,如農村的大花布床單、流行歌曲,它簡單明晰,具有最廣大的群眾基礎,是審美的第一個層次。
第二層「含蓄」。唐詩宋詞是最典型的代表,需要慢慢體會它的美,而無法直接理解。比如李白的【送友人】:「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它的美很含蓄,是審美的第二個層次。
第三層次「矯情」,接受的人更少。當代藝術都陷於這種狀態。比如典型的畢加索畫作,有時很難看懂。
最高層次的審美——「病態」。當審美走到金字塔頂端時,只要進入「病態」就會呈現倒金字塔狀,突然釋放,就變成了最流行的事。
【如紅樓夢】裏的男子,大都具有女性美;而女子,大都具有病態美。賈寶玉像個女孩子,林黛玉像個病人。
那麽演員最終是為誰為服務的?為廣大人民群眾,誰能強迫廣大人民群眾喜歡某一個明星呢?
一個人能成為一線明星,都是「天時、地利,人和」之故。
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每一行的狀元僅有一個!娛樂圈同樣如此!
因此我提倡喜歡演技的去看演技派,喜歡明星的去看明星,其實兩不耽誤!
因為需求點不一樣,而且遙控器就在你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