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八年的一些感悟,後續陸續補充
學會察言觀色, 做事前先摸清楚對方的真實需求
摸清楚對方的喜好,是註重於形式、內容、品質、扣細節,還是喜歡大的框架、解決方案或者行業方向,這對於開展後續工作有很大的意義,避免產生重復的無效勞動;其對應的本質在於,能不能快速抓住對方的需求以及想要的結果,可以透過反復的試錯來進行確定。
貴在堅持, 很多事情一開始並沒有意義,做了千百次之後會逐漸發現其中的意義所在
10000小時定律,很多事情一開始接觸的時候可能並不會引起自己的喜歡,但是隨著時間的磨合,在熟悉了解之後其實是可以培養成為興趣,人性裏面往往會隨著好奇而迅速成長,從內到外的去想接觸、探索,事半功倍。
自我審視, 做好日常工作流水,定期組織復盤,透過歸納總結不但對自己昇華
我們往往沈迷於當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然後緊接著又投入到另外一件事情裏面去,最後忽略了在一段時間裏面自己到底做了幾件事,時間都花在了哪些人、哪些事情上。做好工作日報,是對自己過往經歷的一種沈澱方式,事後對這件事情進行評估,如果回過頭再來做這件事情,思路會不會有什麽不同,過程可不可以再進行最佳化,擱在此時此刻能夠產生的影響還有哪些。吸取過去的經驗,進而錘煉自己的思維模式,不僅能提升意識還能改變當前的一部份現狀。
多重學習, 建立多種思維方式,慢慢的成長成為復合型人才
在實際工作裏面,比較提倡代入性思考方式,即如果我是使用者、如果我是營運、如果我是老板…我會怎麽看待這件事,這就是 邏輯思維 ,碰到一個問題的時候,符不符合基本的常識。
對問題的分解,這個問題會涉及到哪些業務、產品、流程、部門、人員,以及在不同環節的處理方式是什麽樣的,可以透過哪些數據指標去描述它,這是屬於 結構式思維 ,能夠透過杜邦分析的方式拆解到每一個指標內容項。
在制定解決方案的時候,除了結構式思維還需要結合自己的知識結構、了解到的業務面、甚至於世界觀價值觀和職業觀,擁有 批判性思維 ,能夠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可以拒絕不符合標準規範的事項。
多種思維的結合和套用,最後形成的一定是 系統思維和科學思維, 不僅僅是在工作方面,而且會滲透到自己的生活裏面,在形形色色的場景下都能適用,遇事會顯得有條理、有思維、有框架、有方法、有退路,從而在面對未來時可以做到遊刃有余。
原則和底線, 用好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工具不僅提升技能,還能夠幫助建設標準化和流程化過程
用好工具,實際上是提高效率的一種途徑,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上下級關系、周邊的專業人士等等。當陷入到一種日復一日的重復事項的時候,不妨去思考一下有沒有合適的工具能夠去解決這種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去提煉處理事情的流程和步驟,最後可以形成一份固式思維。之後便可以和與此相關的人、部門去交流,嘗試 用產品、用流程、用規範 的形式,來減少在這方面的投入。
用好工具不等同於用工具,而在於怎麽用好,這就關系到你能不能快速的掌握到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快捷鍵、它具備的功能、能夠解決的事情以及在什麽場景下可以得到套用。多種工具的組合套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處理效率,從而使 時間管理 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至於怎麽學習,這個就需要利用好 碎片時間 ,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學習零散的知識點,再拼湊成一個整體形成模組化的知識體系。
在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要堅持 一個原則 ,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處理 ,這也是 一種底線 。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和負責範圍,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扔給一個事情立馬去做,時間久了就會成為一個工作機器,man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