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關於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2022-02-10知識

說一個其實也不算冷知識,但至少也是很多人有意遺忘、很多人不願面對的現實。

唐朝的新疆吐哈地區,也就是東疆,和中原沒啥區別,居民基本都是漢人。

金庸先生在【白馬嘯西風】中描述的高昌人反對中文化的情景,說實話真的很讓人無語。本來就是漢人,反對個毛啊。

吐哈地區是漢人的居住地?

很多人可能就疑惑了,然而這是確實存在的。

首先我們說伊州。

伊州,就是如今的新疆哈密周邊,這裏位於新疆、甘肅、蒙古的三處中間,最初這裏只存在一個叫蒲類的小城邦,統治範圍也只限於貝瑞坤湖一帶,依附漢朝,大略是操吐火羅語的。

東漢年間,哈密地區被北匈奴侵入,北匈奴呼衍王在此駐軍,漢朝派竇固、耿忠擊敗呼衍王,開始在伊吾築城,並設定宜禾都尉管理。

此後該地一直作為軍屯所,為中原王朝統治,到了五胡十六國晚期,漢人在甘肅建立的西涼國(就是李唐祖宗那支)被匈奴人的北涼國擊敗,西涼宗室李寶率領民眾逃到伊吾,建立了後西涼國,這裏從一個軍屯,逐漸發展成為定居地。

然而後西涼國太弱了,需要抱一個大腿。於是李寶就臣服於柔然汗國,柔然汗國開始染指伊吾了。到了北魏進軍西域的年代,後西涼國已經沒了,歷史上只留下了柔然汗國在伊吾的戍主高羔子率眾三千投靠北魏的記載。

無論是戍主這個官職,還是高羔子這個人名,都極富北朝色彩,當地已經成了漢人世居的土地,一直到隋朝時期,隋朝幹脆就在這裏設了伊吾郡。

然而隋朝滅亡到唐代初期,由於突厥勢力龐大,唐朝暫時放棄對伊吾的統轄權,伊吾暫時出於三不管的處境。到了東突厥統治末期,出了這樣的大事:

就是從薛延陀人在夷男的帶領下進攻東突厥,東突厥名將阿史那社爾被夷男擊敗,沒臉回去見剛愎自用的頡利可汗。於是阿史那社爾率領殘軍逃到伊吾一帶,自此伊吾為阿史那社爾所有,而哈密也因此遷入了突厥人。

然而阿史那社爾沒多久就降唐了,他帶著部眾內遷,又放棄了伊吾。

伊吾又來了新的主人:

對,就是乙毗咄陸可汗,他本是東突厥的「設」,在東突厥滅亡後逃奔西突厥,發現西突厥此時也內亂了,於是趁機奪取汗位。並在路過伊吾、高昌的時候,將伊吾納為己有,並迫使高昌國臣服。

由於唐朝不承認他是西突厥可汗,所以唐朝稱他為欲谷設,也就是在東突厥時期的爵位。

由於伊吾局面多數是漢人和已經在中文化過程中的龍家人(龍家人,是半中文化的焉耆人,也就是吐火羅人),這裏的居民肯定心向唐朝,所以乙毗咄陸可汗向伊吾移民,遷來了大批粟特人。

唐僧去西天取經時,遇到的款待他的所謂「伊吾國王」其實就是西突厥汗國下屬的伊吾城主,是個粟特人。而且還有中文名字,叫石萬年。

然而這個粟特人很快就降唐了, 唐朝便在此地設定了伊州。


然後再說西州。

西州,即吐魯番。不同於伊州,伊州一直是戰亂之地,定居居民並不多,而西州的情況就大不同了。西州的交河城自古以來便是定居城邑,曾是車師國的首都。匈奴進入西域後,車師國被匈奴控制。在漢匈戰爭中,漢朝和匈奴對車師的宗主權經過數度更易。後來控制車師的匈奴日逐王投降漢朝,漢朝派鄭吉在車師國開府設政,建立了西域都護府。從此吐魯番地區成為漢朝在西域的行政中心。

到了西晉時期,吐魯番地區仍然存在著車師國和中原王朝駐軍共存的局面,西晉的戍己校尉就設在高昌。甚至在永嘉之亂時期,西晉戍己校尉趙貞野心勃勃,還欲圖有一番作為。然而很快就被甘肅的張氏前涼王朝吞並,而張氏前涼王朝看到高昌城人口眾多,便首次在這裏設郡了。

也就是說,哈密設郡還是在隋朝,吐魯番地區設郡要早得多了。

而高昌之所以人口眾多,也是因為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戰亂的緣故,中原人逃難到甘肅,甘肅在後涼滅亡後也戰亂不休,難民紛紛西逃,使得高昌的漢人數量到達了絕對優勢。

到了匈奴人統治的北涼時期,柔然汗國入侵北涼,攻陷高昌。並冊封當地人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這個新疆歷史上著名的漢人王國誕生。隨後麯氏取代闞氏,並征服焉耆國。焉耆人開始了中文化行程,最後發展到隋唐時期,焉耆後裔被稱為龍家人,已經和漢人無異了。

高昌國在唐朝與突厥作戰的過程中,被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控制,被迫走上了與唐朝對抗的道路,後被唐朝消滅,唐朝就在此地設定西州。

最後說庭州。

庭州,大略是新疆昌吉和烏魯木齊一帶。與已經是漢人世居地的伊州和西州不同,從突厥人征服新疆後,庭州便成為西突厥汗國主要經營的地區,西突厥在此築了可汗浮圖城,並長期派遣葉護管轄,葉護是西突厥的重爵,意義非同小可。

由於乙毗咄陸可汗是東突厥人,所以西突厥貴族不服他,可汗浮圖城的葉護阿史那步真降唐。唐軍便開進了昌吉,隨著西突厥貴族的不斷投降,和唐朝在西域設定的伊州、西州的安定。唐朝就邁大了步子,在幾乎就沒幾顆漢人的可汗浮圖城周圍設立了庭州。

隨後西突厥接連叛亂,庭州也數度失陷,可見庭州確實不存在設州郡的基礎。

然而,唐朝統治者是不可能承認其決策失敗的。

於是唐朝統治者將庭州作為了罪人流放的去所,而在武則天統治期間,由於政治鬥爭的需要,冤案頻出,庭州的流放漢人也越來越多。

宰相裴炎的侄子裴伷就在流放庭州期間,娶了同樣是流放漢人的盧家姑娘,還結交當地突厥貴族、做生意賺錢,最後形成了一股黑社會性質也可以說是俠客性質的團體,陰謀顛覆武周,最後武周政府來鎮壓,殺死的裴伷一黨流放漢人達三百余人。

在流放政策的貫徹下,庭州的人口最終超越了伊州。

於是在唐朝時期,吐魯番哈密地區,是一個以漢人為主、龍家人(其實按唐人看法已經和漢人無異了)為輔,雜居少數突厥人和粟特人的純行政區劃了。跟內地無甚兩樣,當然口說無憑,還的看文物:

對,就是吐魯番文書。

其中不單有佛經、文學作品,更具價值的是海量的私人之間的訴訟文書、契約、賬簿,而其中漢文文書占絕對優勢,文書中記載的告狀的、立約的也絕大多數是漢人,少量的龍家人(基本上都姓龍)和粟特人、突厥人。


然而,吐哈地區漢族占絕對優勢的情況,後來怎麽消失的呢?

對,安史之亂後,吐蕃占領了西域,吐哈地區為吐蕃占據。然而當時的漢人心目中,庭州雖然也是州府,但到底不是世居地,吐哈的伊西二州到底不同了。

所以在歸義軍收復河西走廊後,歸義軍派遣了軍隊去收復伊西二州:

這時候正好處於回鶻汗國崩潰之際,大量回鶻難民投靠唐朝,歸義軍反抗吐蕃時也有不少回鶻人參加。而收復伊西二州的歸義軍將領,也正是回鶻人仆固俊。

然而……

唐朝很快就滅亡了。

歸義軍政權也被甘州回鶻打敗了。

伊西二州已經被吐蕃統治超過了半個世紀,接著又迎來了高昌回鶻的統治時期。

而代表中原正朔的鐵血強宋,連河西走廊和河套也放棄給了西夏。

伊州和西州也就被中原遺忘了。

我弱宋時期,宋使王延德在出使高昌回鶻,曾遇到伊州的領主,領主自稱姓陳,還拿出了唐代的詔敕,說陳家已經在伊州十幾代。而這個世襲統治伊州的漢人陳氏家族,在元朝時期,已經完全回鶻化,自稱「的斛叠林」了。

吐哈的漢人和龍家人,逐漸就被回鶻同化了。

所以到了蒙古時期,新疆被視為三塊文化區域:

北疆這個草原民族角逐的場所,成了蒙古人的牧地,被稱為蒙兀爾史坦。

南疆這個曾經城邦輩出的吐火羅人之鄉,成為伊斯蘭教黑突厥後裔的居所,被稱為七城之地。

而吐哈一帶的東疆,這個曾經是漢人居所的土地,名字成了畏兀兒史坦。

而現代的維吾爾族,便是七城的突厥後裔和吐哈的回鶻融合而來。說到底,他們身上也留著從漢魏時期到隋唐時期開拓西域的漢人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