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取決於具體動物的閃光臨界融合頻率,對同樣的閃爍頻率來說,有的動物可以看出影像,有的動物看到的是投影片或掃描線。市面上也有並不閃爍的螢幕。
動物的神經系統處理感覺資訊的速度各不相同。研究人員向 34 種脊椎動物(包括魚、蜥蜴、鳥、哺乳類)展示快速閃爍的光。在光的閃爍速度足夠快的時候,動物會將其視為穩定的、不閃爍的光——人在日光燈、電視螢幕等閃爍光源面前就是如此。透過電極測量動物的大腦活動來測定動物將閃爍的光視為恒定的最低頻率(閃光臨界融合頻率,對人來說約 60 赫茲),發現體型小、代謝率高的動物處理視覺資訊的速度更快 [1] 。
此類研究顯示,狗處理視覺資訊的速度至少是人的 1.25 倍,蒼蠅是人的 4 倍。
這可能允許小動物更好地躲避來自捕食者的攻擊、使用不易被大型捕食者解碼的短暫閃光進行溝通。但也有例外,虎甲等一部份昆蟲的奔跑速度可以超過神經系統的處理能力,使它們經常停下來等待腦子跟上。
2013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狗可以根據視覺線索選出螢幕上的狗的影像並將它們分組,狗辨認螢幕上的狗的能力高於辨認非狗之物 [2] ——這可能是長期演化的繁殖相關辨識能力。
歷史上,低幀率的映像管電視的影像被狗當做簡單的運動或光線閃爍。二十一世紀初,在 HDTV 上出現了針對狗的電視訊道,稱為 DogTV [3] ,播放面向狗的高幀率視訊訊號(狗眼適合的幀率約 75 赫茲),按照狗能辨識的色彩(黃色、藍色及其組合)著色,包含狗耳能聽到的高頻聲音,節目內容有放松(例如狗在草地上伸懶腰)、刺激(例如狗在南加州沖浪)、生活(狗對響起的門鈴做出反應並服從主人的命令)等,每段節目長 3~6 分鐘以適應狗的觀看習慣。
貓也經常在人家裏看電視,表現出可以辨識電視螢幕上的不同輪廓和動作並對電視發出的聲音做出反應。貓眼適合的頻率約 70~80 赫茲,並對紅色辨識能力較弱。貓有時會試圖攻擊電視上的蟲子和老鼠。
大猩猩 Koko 能對人類影視節目做出一定的反應,用手語解釋看到的電影。
在史圖加特動物園進行的實驗證明,播放倭黑猩猩打架的視訊會讓觀看視訊的倭黑猩猩感到緊張,播放倭黑猩猩進食、玩耍、交配的視訊則無此影響。
節肢動物的逐行掃描復眼在觀看映像管電視時獲得的影像,根據幀率的差異,可能跟節目內容出現極大的偏差,例如看到光點、掃描線、扭曲的影像。
參考
- ^ Kevin Healy, Luke McNally, Graeme D. Ruxton, Natalie Cooper, Andrew L. Jackson, Metabolic rate and body size are linked with perception of temporal information, Animal Behaviour, Volume 86, Issue 4, 2013, Pages 685-696, ISSN 0003-3472, https://doi.org/10.1016/j.anbehav.2013.06.018.
- ^ Dominique Autier-Dérian, Bertrand L. Deputte, Karine Chalvet-Monfray, Marjorie Coulon, Luc Mounier. Visual discrimination of species in dogs (Canis familiaris). Animal Cognition, 2013; DOI: 10.1007/s10071-013-0600-8
- ^ https://www.dog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