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直播中,最後聊天中,朋友問到,如何能做好審計。
於是我給他描述了一個畫面,審計到底應該如何做。
我們做審計,就如同這樣的一個畫面,一個圓形的石頭,其實就是我們的計畫客戶。
客戶是生存在一個環境中的,比如制造業,比如電商業,比如半導體行業等等,每個行業都有它對應的環境。
比如這個計畫,它的前方是一個懸崖,懸崖下是帶有腐蝕性的水,這就是這個計畫所在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帶給它的就是風險。
所以審計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被審單位極其環境,其實就是辨識風險。
那麽風險到底有多大呢,其實就是這個石頭滾到懸崖的這段距離,其實這就是風險水平。
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辨識風險,降低風險,這是審計的第一步。
然而,我們大部份的審計師,往往是趴在這個石頭上,拿著工具,不停的鑿,對這個石頭周邊的環境一無所知。
這就是我們審計,趴在計畫上做底稿,填數位,幹的熱火朝天的,但是幹了什麽,做了什麽,風險在哪裏,其實一無所知。
為什麽有些人能力變得很強,因為他會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他爬到了更高處,目測石頭滾落到懸崖的距離,其實就是固有的風險水平。
然後他舉起手,感受風的方向和距離,如果風是由懸崖方向吹過來的,其實風險就會更小,如果風是吹向懸崖方向,那麽風險就會更大。
透過風的力度,來計算石頭捲動的速度和可能性,這就是計算出了更準確的風險水平。
當然,他還會觀察這個石頭的本身的形狀,這個本身的形狀,其實就是了解企業的內控,它是圓形,那麽風險就高,它如果是方形,那麽風險就低。
另外,他還會觀察周邊的環境,比如地形,上坡還是斜坡,光滑還是粗糙,太陽還是陰雨,等等,這些都是在了解一個企業,周邊的環境、政策、行業等各方面的影響。
這就是了解被審單位極其環境,了解內控,來評估風險。
這才是一個優秀的審計師,和一個迷茫的審計師的不同
辨識的了風險,下一步就是風險應對了。
比如,我i降低風險,它可以在風的方向上,種上一棵樹,用來阻擋石頭前進。這就是控制風險的應對,和固有風險一樣,我們沒有辦法降低計畫本身的控制風險,控制風險是審計過程中一個獨立的風險,是獨立存在於審計過程中的。
如果控制風險小,我們辨識出來企業在前方種了一棵樹,我們就可以減少進一步的實質性程式的測試量,如果沒有這棵樹,我們就要加大實質性程式量。
什麽是實質性程式呢,就是對企業本身入手,做大量的程式,比如抽樣,檢查,重新計算,函證等等,以降低審計的檢查風險。
比如這個計畫本身是一個圓形,我們透過各種程式,把它變成方向,我們就可以控制它的風險,因為我們可以確保風不會把它吹到前方的懸崖下,哪怕它距離懸崖的距離,也就是固有風險並沒有變化。
做審計,千萬別做只是趴在石頭上辛勤開鑿的螞蟻,一定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
當你趴在石頭上,你的眼裏只有石頭,就像走進了一個迷宮,你只知道走,你的眼裏只有一條通道,你不知道出口在哪裏,只能埋頭苦幹,
但是如果你站在更高的角度,你就能看清楚整個迷宮所有的路線,很快就能找到出口,這個出口,就是風險的發現,就是審計的突破口,就不會再感到工作的迷茫,因為你得方向非常清晰。
benniar
行走江湖的審計師
公眾號:ben-c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