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長期運動帶給你的是什麽?

2019-10-28知識

自從我把運動當做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之後,它所帶給我人生的10個改變。

1.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身體

這種感觸,在練習瑜伽和舞蹈這類徒手運動的時候就非常深刻。瑜伽動作中的許多扭轉和反轉體式,剛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我會不自覺的發出「原來我的身體還可以做到這種地步」的感嘆。

這當然是基於平常「用的太少」。人體之所以長成這個樣子,所能做出的動作和難度是不斷能夠重新整理自己的認知的。

當然得先有這種認識,才能夠在不斷的練習中一遍遍鞏固和加深這種了解和控制,下一次做的時候也就更加的得心應手。

舉個例子來說,街舞中有很多的wave動作,一種身體的流動,以前我覺得僵硬/直男如我,是不可能做出那些很柔軟甚至是有些sexy的動作的。

但是在老師的分步講解下,一點點的嘗試去,誒我竟然也可以做到。那種欣喜和成就感是非常令人愉悅的,而不斷的練習則會讓一切變得習以為常,這個時候就進入了學習掌控自己身體的階段了。

因為只有了解,才懂得什麽樣的體式是自己的極限,什麽動作還可以再嘗試一下,不管是力量還是柔韌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歷練。

2.提升身體的協調性

劍道對身體的協調性要求就特別高,幾乎所有競技運動都是如此

剛剛開始接觸劍道時,有一個基本功練習叫「素振り」,中文叫跳擺,大概就是你需要一邊前後揮舞竹劍,一邊前後的跳。往後跳時往前揮,往前跳時往後揮。毫不誇張的說,這個動作我下去練了兩個周才練會。

因為我不協調啊!!!我是那種從小在家裏手舞足蹈都會被全家人嘲笑的物件,普通的動作我做起來都特別搞笑。

現在我懂一點神經科學和運動學,也大概知道了這個就是身體的感統功能差,但好在感統功能是可以鍛煉和培養的——雖然最佳時期是在兒童和青少年階段。

但是我有毅力又不服輸啊!當時老師教完這個動作後我在道場怎麽都做不出來,差點沒把自己絆死。回去後我每天就在宿舍拿一把雨傘在客廳來回跳(因為竹劍太長宿舍揮不開),跳的室友都快魔怔了。

後來為了練這個我還特意買了素振棒,就是一種短的竹劍但是重量和普通竹劍一樣甚至更重,可以在室內練習素振。紮紮實實練了兩周,練會了。很多東西就像騎自由車,練會了就是你的了。身體的協調性,也就是在這種不斷的練習中越變越好。

另外一個可以側面輔證這個結論的就是我媽不再嘲笑我的跳舞視訊了。

3.鍛煉記憶力和大腦,開啟思維的model2

其實運動中的很多動作是需要記憶的,有些比較簡單,順便就記住了。有些比較難的,則需要花時間更需要動腦子才能記住。

我剛開始跳舞時,對自己的記性非常沒有自信,幾乎是跳一個動作忘一個動作。

串聯時一定得盯住鏡子裏的某個人才行,因此就更記不住動作。因為跳舞時留給你的反應時間並不多,條件反射的模仿當然不費力,但是要把動作印進心裏確實需要動腦子。我把這個過程稱之為開啟思維的model2.

這個理論來自於丹尼爾卡爾曼的【思考,快與慢】 ,即:

系統1:執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麽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 系統2:將註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復雜的運算。系統2的執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註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很多人覺得運動不需要動腦子,這種想法可能只是初級玩家。我認識的兩個拳王都告訴我,打拳要用腦子打。

而且從我和他們的接觸來講,這些在別人眼中「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運動員都是有大智慧的。這種級別的聰穎在普通人身上很難看到,這也是他們能夠取得非常好成績的原因之一。

跳舞也是如此,只機械的跟著老師模仿,是不可能記住動作的。只有開啟model2 ,一邊跳一邊想,才能把動作記下來刻進大腦。而練習多了,這種model2 會在日積月累中轉換成model 1,拳擊中經常練習的拳法不過直勾擺,但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這些動作就會轉化為肌肉記憶,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大腦會做出相應的條件反射,幾乎不假思索的就能對應。

這正是我覺得運動思維和其他思維不一樣的地方,因為大腦在這個過程中「用進廢退」的特征會格外的明顯。

4.學會重新定義呼吸

跳繩是快速提升心率和血氧濃度的熱身運動,我一般跳800-1000下

呼吸誰不會?我覺得很多人都不會,不信你去健身房跑步機上看看。

最初我開始跑步時,跟著學校裏的一個馬拉松大佬,他可以邊跑邊談笑風生,而我說兩句就捂著肚子大喘氣。

後來他告訴我跑步時可以口鼻同時呼吸,而且不一定要一吸一呼,,隨便你用鼻子還是嘴巴,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和頻率就好。

然後我開始嘗試調整,並且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呼吸法:用鼻子吸氣兩次,用嘴巴吐氣,簡稱吸吸呼。用這個頻率跑步的話,我可以輕輕松松跑上5公裏,我跑步的速度和距離提升就是在改變了呼吸方法之後實作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腹式呼吸法。最早接觸是在學校練習瑜伽時,但是那時不得要領。

現在很多瑜伽練習已經不再強調去用腹式呼吸了。但是我在和一個運動康復學的老師調整我的腰椎時學到了關於腹式呼吸的新的要義,即腹式呼吸是一種簡易可行鍛煉橫膈膜肌、腹肌及腰底肌肉的方式,而強勁的腰腹肌群是分散脊柱壓力的最好辦法,腰突患者福音。

當然練習的方法和瑜伽不太一樣,同樣是鼻吸口呼,吸氣同時鼓起肚子,吐氣將肚子裏的氣盡可能的吐完。把吸氣和呼氣的時間都盡可能的延長,可以把雙手放在肚臍上方或者腰兩側並且施加壓力。吸氣時用那股氣去頂你的雙手,找到那種可以控制氣息到達你雙手放置位置的感覺(不同位置需要控制的肌群不同),吐氣時盡可能的將氣吐完。

我是在老師的輔助下去練習腹式呼吸的,最長的情況我可以把一吸一呼延長到15-20秒,在這個過程中,腰腹肌群明顯的增強了,緩解了脊柱的壓力(我的腰3腰4椎間盤膨出),疼痛也緩解了。並且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我並沒有做過其他的腹部力量訓練(比如卷腹什麽的,這裏也強調一下腰不好的人應當避免做動態的腹部力量訓練)。但是腹肌硬邦邦的連我自己都很驚訝,而且那之後我的腰痛幾乎沒有犯過。

我的肺活量很差,小學時測量也就一千多,屬於平地走路說話就喘的那種。現在我的肺活量依然不是很高,但是在應對高血氧強度的運動時,我能夠很快調整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呼吸方式,從而更快的進入運動狀態。

5.挖掘你內心的猛虎

淤青對我來說,就是我訓練的證明

在所有的運動裏,泰拳和劍道是我經歷過的最美好也最寶貴的體驗。這兩種同為對抗性的近身競技運動讓我在現實的文明世界裏,也能夠可以坦然的挖掘和面對我內心的猛虎和獸性。

我至今記得我劍道上甲(新人練習劍道是不帶護具的,練習一段時間後在老師的允許下才可以帶護具,被稱為「上甲」)的第一天打切り返し ,即雙人的稽古練習。

之前作為新人一直打前輩的我終於接受了人生的第一次被打。當一米八高的前輩毫不留情擊打我的面時,我直接飆淚,那種生理性的淚水是你在遭受疼痛之後的條件反射,根本控制不住。於是我發出了事後被老師稱贊說「全場最響亮的氣合」,迅速的回擊回去。整場練習都是淌著淚、拼盡全力的喊著「 めん / どう/ こて 」,但是特別爽,打完感覺整個人都重生了一樣。

練腿時整條小腿和膝蓋都是青的,夏天穿短褲總會被異樣的打量。但對我來說,這些淤青或者傷疤就好像勛章一樣讓我so proud,畢竟「先虐自己,才有可能虐別人」。

6.重新整理體能的極限

參加北大邀請賽/上海新人賽

練習劍道時,有一個令大家都聞風喪膽的體能計畫,叫」接下來我們做1000個跳擺「,又稱」千本素振「。

跳擺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一邊跳一邊揮劍,前提你是還穿著差不多15斤的護具。當時在復旦劍道社練習時,這樣的經歷不多,但也有印象深刻的一兩次。能做到500個的,已經體力超群,700讓人瞠目結舌,做完1000還能站著說話不是神仙也是半仙了。據我師兄說他們道館每次訓練都練這個,聽起來好有趣哦!但就是這樣的魔鬼訓練,才讓自己一次次的挖掘體能的極限,每當你覺得不行的時候,再堅持一下,總能做到自己想不到的境地。哪怕跳的時候動作已經不標準,手腳都無力,但依然保持前後的位移,看著場上越來越少的人,那種又戰勝了一點的心情是支撐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

就像和很多人同時做平板支撐一樣,別人一個個的塌下去了,只有你還靠著調整呼吸屹立到最後的感覺是非常棒的。泰拳打靶練習時,教練也會讓我練習連續掃踢,比如第一次踢1下,然後下一次是連續2下,一直踢到10,踢完當然累成狗,可能最後腿都擡不起來,但是又一次重新整理了體能,做到了你覺得做不到的事情,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7.鍛煉意誌力和耐力

意誌力和耐力好像是運動中和體能相輔相成的存在,但也不盡然。比如拉筋這件事,可能需要意誌力和耐力,但不需要體力。

雖然我還是無法劈叉,但是柔韌性已經比青少年時期的我要好多了,做一些大振幅的扭轉不成問題,跪姿弓箭步的時候可以輕松手拉到後腳腳背。但身體上受的苦卻也不少,跳舞熱身時的拉伸甚至開背都是小意思,最慘的是上私教課教練給拉伸,真的是嘴裏咬著手套才堅持下去。疼是真疼,但是這疼裏也有快感,或許是疼痛時大腦分泌的內啡肽會讓人感到興奮。

忍受疼痛的過程,無疑是磨練意誌力和耐力的過程。這種經歷投射到生活中,我就不曾覺得自己是一個嬌氣的姑娘,因為我還蠻能吃苦的。篤定主意要做的事情,怎麽樣都會堅持下去,這份意誌力對我來說,格外的重要。

8.擁有一副好身體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被人們說了無數次。

我自己的體驗是,經常運動,沒有什麽頸肩腰腿痛,睡覺品質也高,吃嘛嘛香。另外會維持一個較高的代謝水平,每天早上起來喝杯溫水就進洗手間,一分種就出來了,腸道很通暢。體脂也比同齡人低五六個點,這還是在我從來沒有控制飲食的前提下。肢體的肌肉率也很高,下肢肌肉率更高,

體力方面也是卓群。以前我不覺得,直到爬了一次黃山,大半天走完10公裏。認定上山就沒有回頭路之後(山上人巨多,多的我當場想調頭往回走),我就開始合理分配體力,定時休息,按時補充水分和食物,下山後還拉伸了腿和胳膊。第二天起來啥事沒有,同行的男性友人們則喊了一周腿疼。

我以前身體不太好,比較病嬌。但近一年多我特別顯著的一個感受是,感冒恢復的特別快,每次感覺著涼了或者要感冒了,兩三天就過去了。

現在只要我保持一周2~4次的規律運動,真的是渾身通暢神清氣爽。相反如果我好久沒運動,感覺哪哪兒都不舒服。所以運動真的已經融進了我的生命中,成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9.良好的儀態和輪廓

這個可能是很多人運動最主要的目的,但我把它放在最後,我覺得這個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個部份。因為只要你做到了上面那些探索和嘗試,這部份是會隨之而來的。我自己的感受是,運動會整個人變得更加輕盈,並不是指體重,而是那種輕巧和靈敏的肢體。

運動的人和不運動的人,除開精神狀態不一樣外,那種外在的表現力也不一樣。運動的人走路時,步態輕盈,肩膀開啟,肢體也很舒展。

另外運動過程中只要方法得當,一些原本不好看的儀態習慣也能夠慢慢被糾正(可能需要教練或者其他人輔助糾正),比如脖子前傾、走路外八、甚至骨盆前傾等等,整個人的身體會更加舒展放松,舉手投足也會充滿自信。

我覺得肌肉含量高的身材要比普通的「以瘦為美」的身材更好看,不管是線條還是輪廓都有一種健康的美感。

10.保持對生命的旺盛好奇心

最後,以上這些經驗並不僅僅來自於我提到的幾種運動,而是所有這些融會貫通之後得出的總結。我想是因為運動,讓我保持了旺盛精力的同時,也不斷鞭策著我去嘗試和挑戰新的運動計畫。

這個向往和期待的過程,我稱之為對生命的好奇心。而運動,既是保持我這種好奇心的來源,也是我實作這些好奇心的途徑。

近幾年我對板類運動十分好奇,學了滑雪和長板,都覺得非常有趣,下一個bucket list就是學會沖浪,相信這個小目標在不遠的將來就能夠實作。

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都可以去嘗試運動這件這麽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