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中國人強調孝順,西方人則沒有孝順的觀念,那麽我們應該孝順父母嗎?

2015-07-29心靈

你要知道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僅僅就在 20 年前,小農經濟還是大多數中國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而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式的家庭文化,是建立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之上的。你要知道,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父輩,即使已經脫離農村和農業生產多年,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思想上依然是小農。

小農經濟是什麽樣的呢? 在古代農業社會,你和你老婆兩個人從你爹那裏繼承了瓦房一間幾畝薄田,收成僅能糊口。你要怎麽樣才能過上好日子呢? 讀書走科舉路線? 別逗了,即使是在科舉發展頂峰的清朝,秀才占人口的比例也不超過萬分之二,舉人進士就更不用說了。你爹要是沒點家底的話,你連字都不會認識,更別說走科舉獨木橋了。練武走軍功路線? 更別逗了,所謂「窮學文,富學武」,你家要不是當地豪強的話,治世你就是大頭兵,亂世就是炮灰。

於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你唯一能過上好日子的希望就是,哐哐哐哐連生五個兒子五個女兒。

那年頭孩子又不用考大學上補習班學鋼琴,五六歲就能幫家裏幹活了,飼養成本不過就桌上多加一雙筷子,粥裏多加一碗水罷了。等孩子們大了你就牛逼了啊。家裏妥妥的五個壯勞力,要幹活能開荒,要打架誰也不怕,五個女兒嫁出去又多了五個親家,你說還要給五個兒子娶媳婦? 你有五個兒子,彩禮嫁妝帳上還能吃了虧了?

最重要的是,這五個兒子都是給你幹活的,只用管飯,工錢都不用給,用兒子幹活比雇工人幹活劃算多了。到了兒子再生兒子,你孫子也成了壯勞力了,一大家子幾十口人唯你獨尊,誰能不羨慕你?在古代農業社會,孩子就相當於一個大牲口,制造成本幾乎為零,出力氣就可以了,撫養成本也很低,報酬可要高的多,生個孩子比買頭牛可劃算多了。

理想的中國家庭的發展方式是,你從你爹那裏繼承到了五畝地,你和你老婆生了五個兒子五個女兒,兒子長大成了壯勞力了有了剩余價值,你再拿剩余價值去換更多的地,若幹年後你就有了三十畝地,有五個壯勞力給你幹活。兒子還會生兒子,你活的時間越長,你掌握的財富就越多,你的日子就越好。這就是為什麽中國人都認為子孫滿堂的長壽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等你掛了,你的兒子們分家,一人分六畝地,整體社會財富得到了增加,再來下一個輪回。在小農經濟中,你能見到的農村富戶,絕大多數都是這麽來的。

在小農經濟社會中,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多生孩子,透過剝削孩子的剩余價值來實作財富積累,是唯一可行的上升通道。你和你的兒子們實際上存在一個契約,就是你把他們生下來,把他們撫養成人,他們給你免費打工直到你死。然後分掉你的遺產作為報酬。然後他們掌握了生產資料,轉過頭去再去剝削他們的孩子。但這個契約是不能明說的,因為這個契約存在一個明顯的 BUG,那就是你活的時間越長,你的兒子們就越吃虧。

你的孩子們是你最重要的財產,但人畢竟是人,不是土地也不是牛馬,人是會有自己的念頭的。在這種情況下,你最擔心的是什麽呢? 你最擔心的是你的孩子們不聽你的話啊。你會擔心你還沒死呢,他們就開始挑戰你的領導權了。你會擔心你還沒死呢,他們就要離開家過自己的生活,那相當於你損失了一頭大牲口啊。然而你越來越老,你的兒子們越來越強壯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你不可能再像他們小時候那樣用揍他們來控制他們了,那怎麽辦? 只能透過洗腦唄!

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是整個中國社會的基礎。中國古代社會選擇「孝文化」作為主流文化的原因是,古代中國政府需要維護這一經濟體系的穩定性。為什麽要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啊?因為要維護父母不容置疑的權力啊,不然你娃質疑你挑戰你的權威怎麽辦啊。為什麽要說「父母養育之恩大過天」啊?因為要讓你的孩子從小就認為他們欠了你的啊,這樣你才好管理啊。為什麽要說「父母在,不遠遊」啊? 因為你好不容易把兒子養大了,結果他 TMD 遠遊去了,家裏活誰幹啊?我還剝削誰去啊?為什麽要推崇「埋兒奉母,臥冰求鯉」這種明顯的神經病行為啊,因為剩余價值要給父母啊。為什麽要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啊,因為要明確父母懲罰子女的合理性啊,不然怎麽高效管理啊。

你要懂得一點,小農經濟的核心秘密是,財富積累是父母透過剝削子女的剩余價值來實作的,這是整個社會運轉的基礎。在小農經濟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主要關系是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父母和子女之間是兩個階級的關系,可以類比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關系。我不能說在小農經濟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間就是完全沒有愛的,生育之愛畢竟是動物的本能,但在「孝文化」中,這種本能的愛往往被利用來強化小農經濟的穩定性。

小農經濟是整個中國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穩定是小農經濟穩定的基礎。「孝文化」是為了維護家庭穩定的工具。可以說大部份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作用,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的管住你兒子,為了讓你兒子更聽你的話。因為只有你兒子聽話,你才能剝削他,這個經濟體系才能運轉下去。為什麽孔融就是大嘴巴的說了一個「父母無恩論」,曹操就非要殺他不可? 因為他這是在挑戰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基礎,說起來這比謀反罪還要大。父母剝削子女是中國小農經濟的秘密,誰都不能說出來。這個秘密被包裝在」孝文化「之中。

除了寫在書上的「孝文化」以外,中國父母還有很多共同的「習俗」。這些「習俗」就是這個問題下很多答案中的「難以理解的神邏輯」。這些「習俗」能夠影響如此深遠,原因在於這些「習俗」都是有助於父母更加有效的控制子女的。

很多父母不一定懂得這些「習俗」的心理學原理,但他們發現其他人都是這麽做的,他們的父母也是這麽對待他們的。所以他們也這麽做,做著做著就發現甜頭了。這麽做了之後,管起孩子來輕松多了。

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讓孩子聽話。一切你看起來難以理解卻又廣泛存在的神邏輯,都是為這個目標服務的。在農業社會,一個合格勞動力的第一要求是要聽話,其次是身體健康。有沒有知識,聰明不聰明那是不重要的。有自我意識,有思考能力,有感情,有個人追求,這些都是負面因素。

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小農經濟社會開始瓦解。大量人口進入城市,中國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現在,你要想制造一個合格勞動力,成本是非常高的,二十幾年後他能靠自己在社會上自立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在這種情況下,透過剝削自己的孩子來累積財富就不再是一個經濟的方案了。

但是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就是那些在改革開放前已成年的父輩們,大多都是落後於時代的,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還是小農經濟家庭的行為方式,所以會和他們的子女產生沖突。當代年輕人遇到的絕大多數家庭問題都是因為現代生產生活方式和小農經濟文化之間的沖突。如果退回二百年前,作為子女的你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是縣城,除了在家種地以外不可能找到其他的謀生方式,你是不會覺得你的父母難以理解的。

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家庭關系也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小農經濟中,子女是一定要給父母帶來經濟報酬的。而在當代,很多父母已經能夠意識到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期待子女帶來經濟報酬是不現實的,但他們依然期待子女給他們帶來精神報酬,比方說學習成績好,工作成功,早點結婚,完成自己想完成卻沒完成的心願等等,好讓自己覺得有成就感,有面子。為了達到這些目的,他們也會試圖控制子女,讓子女聽話。以前做父母養孩子都是養牛,期待經濟報酬。現在養牛的少了,養寵物狗的多了。但寵物狗也得聽話啊。所以神邏輯依然廣泛存在。

有時候,你可以嘗試問問你的父母,」你們生我是為了什麽?「,看看他們是否能夠直面這個問題。透過他們的回答,你也許能夠更加清晰的認識你與你父母之間的關系,能夠更加合理的處理家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