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何有效率地記筆記?

2015-04-16心靈

平時你會記筆記嗎?

記過的筆記你有回看嗎?

你有考慮過為什麽要記筆記嗎?

我是一名閱讀愛好者,至今已經讀書7年,閱讀書籍總量在400本左右。

在讀書過程中,我通常都會做讀書筆記,形式包括在書上寫寫畫畫、記錄書中金句、寫思維導圖、在知乎平台上寫讀後感等。

在沒讀今天我分享的這本書之前,我記讀書筆記的主要目的是:透過記讀書筆記,增強對書籍的理解,增強對書籍的記憶。

看到這,先別著急往下讀,如果你也有記筆記的習慣,可以先思考下這個問題——你為什麽要記筆記?

我想,絕大多數記筆記的人,都沒有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如果你對以上問題有了答案,那請你接著往下讀。

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記筆記的書籍,劉少楠&劉白光合著的【筆記的方法】。

劉少楠與劉白光,是互聯網領域連續創業者。他們兩個人都有記筆記的好習慣,所以他們對記筆記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都比較了解。到現在為止,他們的公司有兩款筆記工具——flomo浮墨和幕布(原來我一直在用的筆記工具,竟然就是他倆搞的)。而【筆記的方法】這本書就是兩者把自己記筆記的一些心得和技巧整理而成。

起初,我對這本書的閱讀興趣並不大,不就是記筆記嘛,我已經堅持好多年了。但是,在我讀完這本書的序言後,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作者在序言中提到了全新的記筆記的視角—— 未來視角 —— 記筆記,不是為了收集資訊,而是希望在未來遇到問題時,這些記過的筆記能幫助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線索和依據。

「記筆記,不是搬運知識,而是要考慮在未來能用在什麽地方,有什麽用。」就是這個全新的視角,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我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從「 增援未來的自己 」的角度來記筆記的。

在我們記筆記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兩個問題:

一是記過的讀書筆記,過一段時間之後想不起來記的啥;二是即便是能想起自己記得啥,但是也僅僅局限於在紙面上,不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基於以上這兩個問題,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理論——必要難度理論。該理論主要內容是人的記憶分為兩種機制:儲存和提取。知識或資訊在儲存時越容易,想要提取出來時就會越困難。反之,在儲存時越困難,提取時就會越容易。

基於該理論,作者提出,在記筆記時,可以對筆記先進行「預處理」,增加記筆記的難度,想要用筆記時就會更加容易。

全書可以分為五個部份: 如何收集優質資訊、如何記錄資訊、如何進行資訊分類、如何回顧筆記、如何運用筆記 。我也會從這五個方面來和你分享這本書。

如何收集優質資訊

記筆記,首先要保證的就是資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保證我們記錄的資訊都是準確且有價值的,在資訊的來源上就要做好篩選。本書提到一個「減·加·乘」的方法:

①做減法:削減那些調動你情緒的、讓你產生強烈認同感、沒有具體事實依據的資訊。原因是調動你情緒的資訊往往都是在利用你的情緒獲得點選量和閱讀量;讓你產生強烈認同感的資訊,你本來也了解,並不會給你帶來新知;沒有具體事實依據的資訊含有強烈的主觀判斷,資訊的準確性有待考證。

②做加法:做加法恰好相反,要主動尋找那些有事實依據,能挑戰你過往認知,讓你產生不適感的資訊。對於挑戰你過往認知的,讓你產生不適感的資訊,往往都是和你過往認知不相符的,這些資訊說不定會給你帶來全新的認識。

③做乘法:針對同一個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或許得出找到更廣泛且更全面的結論,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本身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

如何記錄資訊

記筆記的時候,不要僅記錄書中的概念、金句、脈絡、框架等資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記筆記」——就是在筆記上記錄的內容,一定是經過大腦思考的,不要單純的去照搬照抄。

相比較於書中的知識點,以下內容更值得我們去記錄:

①想法: 我們每天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這些想法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因為你有經歷才會產生的念頭。比如:我最近正在做自己的課程,相當於在嘗試創業,突然有一天早晨,我在刷牙的是時候,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什麽是創業者?我的答案是:創業者不是創新或開辟一個行業的人,而是在不斷的拿結果的人。

不要小看平時冒出的想法,其實都是一些珍貴的線索,說不定在未來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幫助。值得記錄的想法有:

讓你醍醐灌頂的資訊、非常有用的資訊、讓你感受非常美好的資訊,只要是能給你帶來「觸動」的資訊,都值得你去記錄。

②啟發: 什麽叫啟發,就是那些讓你覺得「原來還能這麽想」「原來還能這麽幹」的資訊。比如:現在新開的奶茶店多半都是賠錢的,原因是成本太高,尤其是人員成本。拿一個人能不能開奶茶店?能啊。麒麟大口茶就是一個人的奶茶店,月銷額幾萬塊還有得錢賺。

③反直覺的資訊: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學習新內容的時候,都會存在一種狀態——「消極過濾」,意思是在學習新內容的時候,我們通常忽略那些與我們認知不匹配的資訊,只學自己關註的,或者能強化自我認知的資訊。這樣反而會讓我們的學習面越學越窄。比如:本書的核心觀點——記筆記,為了增援未來的自己,與我的認知完全不同,我記筆記的目的還停留在強化理解,記憶的階段。

④情緒: 情緒對我們的生活非常重要,多數人的生活其實都在受情緒操控,當我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記錄情緒,能讓我們更好的觀察自己,有利於幫助我們更深刻的認識自己,並為你不斷改進自己提供依據。

⑤實戰經驗: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閱人無數。閱人無數其實就是向不同的人請教和學習。殊不知,我們自身的經驗更重要。記錄自己的實踐經驗,能將我們原本看不到的成長視覺化,讓我們更明確的知道自己哪裏做對了,哪裏做錯了,下一步應該怎麽幹,從而幫助我們提升自我的核心競爭力。

相比較於照搬照抄書中的概念,金句,想法、啟發、反直覺的資訊、情緒、實戰經驗更有價值。

在記錄筆記的時候還要註意,不要洋洋灑灑的寫一大片,盡量用最精煉的話記最有價值的資訊。

如何進行資訊分類

在記錄筆記過程中,經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是不管什麽樣的資訊,不加處理的一股腦直接記在筆記本上,雖然記得時候很容易記,但是當你想要用的時候,需要費勁巴拉的仔細尋找,甚至還可能找不到。

本書提到一種很好的分類方式:標簽分類法。

標簽分類法有兩種好處:

一個是標簽可以使資訊自動歸類,透過輸入關鍵詞,可以找到該關鍵詞下的所有資訊。

一個是標簽可以實作網狀分類,同一個知識點可能適用與不同領域,對這樣的資訊,方便直接提取。

作者在書中詳細介紹了他的「IAPR」的筆記記錄方法,想了解的可以閱讀本書,在這我就不展開介紹了。

如何回顧筆記

回到開篇我問的第二個問題:記過的筆記你有回看嘛?是不是記完筆記之後,就把筆記束之高閣了?如果是的話,那你可大大的浪費了筆記這樣好的資源。

那針對記過的筆記,我們該如何使用呢?

分為三個步驟:

①回顧筆記:在記完筆記之後,我們要投入時間,定期或者非週期性的回看筆記,以周為單位,月為單位,甚至年度為單位進行回顧;

②同步思考:在回顧筆記的時候,單純的回顧內容還不夠,我們還得同步進行思考,思考這些筆記能不能用在當下我遇到的問題上,能不能解決我的什麽問題,關於這個知識點,我最近有沒有新的認識?

③和筆記互動:在回顧筆記過程中,把那些已經過時的,不再關註領域的知識刪掉,保證筆記的精煉;把自己近期的新知,完善補充到筆記本上,讓知識點更豐滿;把有關聯,表意相近的知識點進行合並,串聯。

這才是正確的使用筆記的方法。

如何使用筆記

基於「記筆記,為了增援未來的自己」這個視角,作者在本書中提到筆記的三大用處:

①提供想法:當你面對一個問題,冥思苦想沒有方法的時候,可以翻翻你記過的筆記,說不定某一條筆記就能為你帶來新的想法;

②提供線索:當你面對一個問題無從下手的時候,你可以翻翻記過的筆記,說不定筆記可以為你提供多種不同的思路和視角,幫助你解決問題;

③提供依據:當你對某個問題有了初步的判斷和認知,但是不確定是不是要這麽幹的時候,你可以翻翻你的筆記,說不定筆記會給你提供支撐和依據。

到這,關於【筆記的方法】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介紹完了。最後,我還想說幾句:

①不管是什麽方法,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所以不要照搬照抄,最後學了個四不像;

②如果你也想擁有某種方法,前期可以借鑒別人的,但是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③如果你還沒有記筆記的習慣,那現在開始,你要開始記起來了,原因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是一蹴而就,所有的成功,都是積累的結果。

④如果你已經在記筆記,但是不知道該如何記,如何用,那我建議你讀讀這本【筆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