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年末,中國與全球芯片產業的合作好事連連。半導體巨頭英飛淩、恩智浦和意法半導體等紛紛宣布,將持續加碼布局中國,包括增設生產線或者與中國企業合作生產芯片。日韓等國的半導體企業也在本月內透露出加大中國芯片的采購量、打造「強大供應鏈」的願望。此外,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半導體出口達9311.7億元,增長21.4%,很有希望成為今年全年出口的一大亮點。
同時,我們也看到,美國在幹擾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正常秩序方面動作頻頻。本月初,美國商務部出台新一輪對華芯片出口限制令。此後,多家外媒爆料,美國政府可能從多角度、多維度繼續出台限制措施,包括限制向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銷售先進人工智慧(AI)芯片,以及對中國成熟制程芯片展開貿易調查等。這已經在全球產業鏈中引發擔憂和抵制。【紐約時報】近日的一篇報道顯示,美國相關企業與官員之間就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一態度說明了這些美國企業的清醒。
當美國在「築墻」的時候,中國在「架橋」,這是擺在全球各國和企業面前的現實場景。雖然美國的保護主義措施經常以中國為借口,但其他國家看得很清楚:美國的根本目的在於維持其在科技領域的絕對優勢,哪怕坐在同一張桌子旁,別人的凳子都必須矮一截。然而,半導體產業鏈好比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它今天的全球化形態是自然成長的結果。一顆芯片從概念提出到設計研發,再到最後封裝為成品,依靠的是產業鏈上多國的協調與合作。在如此環環相扣的鏈條上搞「脫鉤斷鏈」,既是逆市場規律而行,也違背產業鏈上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
雖然美國越來越強調其所謂的「供應鏈安全」,但在其他國家和企業看來,「脫鉤斷鏈」和保護主義才是人為制造的風險來源。這也解釋了全球半導體巨頭為何加碼布局中國,除了中國半導體產業在人才、技術等多個方面取得的進步外,對外開放政策穩定、對外合作意願強,都是關鍵因素。半導體產業投資合作有長期性,穩定和可預測是企業首先需要考慮的。
事實上,只有跳出狹隘的「科技賽局」視角去觀察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才能看清這種進步的必然性。近些年,中國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受到世界矚目。新能源汽車研產銷全鏈條活躍,配套的控制、雷達、娛樂互動等各類電子系統不斷升級;無人機、智慧家電等產業也都實作了快速成長。這些產品都需要具備運算和資訊處理的基本能力,對整個半導體產業來說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迫切的市場需求。換言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是與國家工業化資訊化水平、教育水平以及自身產業升級的需求相匹配、相適應的,同時也滿足了當今世界對技術普惠化、供應多元化以及產業分工細致化的要求。
當前,從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來看,美國依然是體量最大的,占據全球市場40%以上的份額。而中國近年來不斷進步,預計今年將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30%左右。這並不意味著中美之間是零和關系。事實上,美國芯片制造裝置商40%的銷售額依賴中國。美國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研發投入高,這需要市場來支撐。如果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把中國這個全球半導體最大單一市場「劃去」,不光行不通,而且反過來還必然折損自身產業競爭力。
作為一個高度國際化的產業,芯片產業的發展需要的是開放合作,而非封閉對抗。今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強勢回暖,中國既是產業復蘇的領頭羊,也是其他國家和企業尋找合作與機遇的希望之地。必須承認,中國的先進制程芯片產業發展還面臨不少挑戰,但世界已經看到中國在遭受遏制打壓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更重要的是,中國在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做增量,也期待與全球各國企業的合作。
來源: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