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中文·溫度

2024-12-27心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年6月,20名來自美國中西部地區8所中、小學的學生齊聚中國駐芝加哥總領館,秀中文、展才藝,參加第4屆美國中西部「漢語橋」初中小學中文秀決賽。圖為參加活動的學生。新華社記者 徐靜攝
二〇二四年四月,在貝南科托努的貝南中國文化中心,人們在「畫意的書法」作品展上學習書法。塞拉芬攝(新華社發)
王素潔(左四)在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學習中文多年後,現在是該中心的一名助教。受訪者供圖
2024年4月,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學生們在中文日活動上表演節目。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攝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為剛果(金)中資企業班開展工業漢語培訓。山東理工職業學院供圖
二〇二四年九月,紐西蘭中文周相關活動舉辦。圖為在威靈頓,當地優秀中文愛好者獲獎代表上台致辭。孟韜攝(新華社發)
二〇二四年九月,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學生在沙烏地蘇爾坦親王大學孔子學院學習漢語拼音。新華社記者 王海洲攝
「這一年,中文在你的生活中是怎樣的角色?」
「中文讓我的生活變得五顏六色」「中文改變了我的生活」「漢字書寫很難,但我想寫出更漂亮的漢字」……海外中文學習者的答案各異,但學習中文帶來美好體驗是共識。
增 色
在2024年10月舉行的第四屆「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總決賽上,來自英國的尤子君獲得了全球總冠軍和歐洲冠軍,還憑借出色的口才榮獲「最佳口才獎」。
12歲的尤子君已經有約10年的中文學習經歷。他用「是件超酷的事情」來描述中文學習經歷。「未來,我會繼續努力,直到每個人都能認出,我是那個獨一無二的金發中國通!」尤子君說。
弟弟尤子原9歲,是第三屆「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最佳口才獎」得主,和哥哥一樣,對中文和中國文化充滿熱情,中文水平也相當了得。「每次看到哥哥用中文跟人聊天,我都超級驕傲。我也想變成他那樣的高手,用中文暢所欲言,探索中國文化的奧秘和樂趣!」尤子原說。
尤子君和尤子原的中文學習之路離不開家庭的熏陶,父母是他們學習中文的堅定支持者。在兄弟倆的父母看來,掌握中文就像是獲得了一把神奇的鑰匙,它不僅能夠開啟探索中國之門,還能讓孩子們像探險家一樣,發現世界的無限可能,同時也能讓他們對不同文化更加尊重。
兄弟倆感慨:「學習一門語言,可不只是背字詞和語法規則那麽簡單,它就像是開啟了一扇窗,讓你能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
說到未來,他們夢想著有一天能到中國體驗風土人情,書寫更加精彩和有趣的中國故事。
在第四屆「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的舞台上,有一位來自塞爾維亞的9歲小姑娘蘇菲,她也有一個正在學中文的姐姐艾米麗。
艾米麗與中文的緣分始於她的鄰居——一個中國家庭。從小對語言充滿興趣的她,被中國家庭的熱情和友好所吸引,漸漸萌生了學習中文的想法。但學習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學習漢語拼音是她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拼音的聲調變化讓我感到困惑,但每當我在課堂上說出一句完整的中文句子時,那種成就感無法用言語形容。」艾米麗說。
在克服了中文學習路上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之後,艾米麗在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中脫穎而出。當她站在領獎台上,淚水奪眶而出:「那一刻,我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我知道,這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獲獎後的艾米麗,不僅成為學校的明星,還收到了來自塞爾維亞各地的祝福和支持。有一次,她走在街上被人認出。「聽到他們說‘你就是那個中文很厲害的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學習中文讓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希望透過語言這座橋梁,能與世界對話。」艾米麗說。
受到姐姐的影響,蘇菲也加入了學習中文的行列。在日常生活中,姐妹倆常用中文交流。母親看著女兒們用中文對話,感慨道:「學習中文讓她們變得更加開朗,也讓我們家的文化氛圍更加豐富多彩。」
傳 承
讓孩子了解、傳承中華文化是不少華人家長的心願,而學習中文是達成這個心願的重要橋梁。在學習這門語言的過程中,華裔青少年開啟了一扇深入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的大門。
王素潔是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的一名學生。在她的生活中,學習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我出生在荷蘭,爸爸媽媽是中國人。我的生活有著各種色彩,而中文扮演著一種特殊的角色,如同一本散發著歷史和文化芬芳的書籍,吸引我去細細品讀。」王素潔說。
說到與中文的故事,王素潔曾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在家裏常說中文,應該不必專門去學。「但我的父母告訴我,中文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我與故鄉文化、歷史和社會相連的紐帶,要學好它。於是,每個星期六我都會到中文學校上課。」
透過系統學習,王素潔逐漸領悟了中文的奧妙,學會了漢字書寫,中文口語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她看來,更重要的是,中文讓她在異國他鄉找到了一份心靈的歸屬感。
「可以說,中文為我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在我寫下的每一個漢字中,讀過的每一本中文書中,我都感受到了溫暖,那種和故鄉連線的溫暖。正是中文,讓我獲得了情感上的共鳴,也讓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如今,讓王素潔自豪的是有了新身份——丹華文化教育中心助教。在做助教的過程中,她將對中文的熱愛傳遞給了更多的學弟學妹。
同樣在丹華文化教育中心學習中文多年的季子婕的父母也來自中國,在家一直用中文跟她交流。「爸爸媽媽告訴我,我們的根在中國,不管身在哪裏,都要會說中文、會寫漢字。只有學好中文,將來才能了解中國文化。」季子婕說。
到了上學年齡,爸爸媽媽每周六都會送季子婕到丹華文化教育中心學習中文。從一開始看圖認字到後來可以不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從可以用中文寫一小段話到能寫一個小故事……季子婕逐漸感受到中文的獨特魅力。
現在的季子婕可以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也可以用中文寫一些小故事。「我能用中文表達想法,也可以用中文寫作,感覺特別自豪。隨著中文水平的提升,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將來能繼續學習中文,用它來書寫和記錄更多的故事。」季子婕說。
家住美國洛杉磯的渺渺在2024年暑假回到中國,登了長城、看了故宮、去了頤和園……「當我用流利的中文和大家交流時,覺得很自豪,也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根就在這裏。」渺渺說。
從渺渺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註重他的中文學習,努力為他營造中文語境。「爸爸媽媽告訴我,學好中文不僅意味著在未來的開發中可以更好發揮天然優勢,而且還能傳承中華文化。」
在父母的引導下,渺渺的中文水平不斷提升。「可以說,中文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我也常向班上的美國學生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家都很感興趣,我也收獲了友誼。」渺渺說。
改 變
對一些海外中文學習者來說,學習中文不僅僅開拓了視野,還為自己的就業和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正向改變。
茹絲出生於肯亞一個普通家庭,上高中時希望能學習一門外語,母親建議她學習中文:「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到肯亞,能到這些企業工作是很不錯的選擇。」茹絲平時也透過看電影和紀錄片對中國頗有了解,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巧的是,當時奈洛比大學正在組建非洲第一所孔子學院,茹絲便報了名。2005年12月,這所孔子學院成立,茹絲成了學院的第一批學生之一。
1年後,在2006年舉行的「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中,茹絲表現優秀。「這是一種激勵。看到其他國家的人居然能把中文說得那麽好,我覺得我也可以,我必須更加努力。」茹絲說。
赴中國參加「漢語橋」決賽改變了茹絲的人生軌跡,她獲得獎學金資助,在天津師範大學完成了本科學習,隨後攻讀碩士研究生。2014年,她回到肯亞,成為奈洛比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名教師。2019年,茹絲再次赴天津師範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
在奈洛比大學孔子學院,像茹絲一樣透過學習中文改變命運的學生不少。數據顯示,近20年來,該孔院註冊學員累計達到22181人次,其中很多人已成為當地經濟建設和教育文化領域的骨幹。
王晟出生在衣索比亞的一個小山村,曾是衣索比亞職業教育孔子學院的一名學生,在他兒時的記憶中,中國建築工程隊在家鄉開山築路,讓家鄉的咖啡在城裏賣出了好價錢,中國工人說的中文既熟悉又陌生。這讓王晟從小就決定要學習中文,幫助家鄉發展。
在報考大學時,王晟的第一誌願選擇的便是中文專業。憑借對中文的熱愛,王晟的中文水平提升很快,在讀大一時便透過漢語水平考試三級,畢業後獲得了多家中資企業的入職邀約。
「是中文讓我走出大山,也對‘學會中國話,朋友遍天下’有了具體的感受。」王晟說。
來自越南的楊芳草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習國際貿易專業。2022年暑假,她在越南一個風電計畫實習。該計畫旨在推動越南清潔能源的開發,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當我親身參與到這個計畫中,見證了中越兩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緊密合作,共同克服了從設計到施工的各種挑戰,我被他們的熱情深深感染。這次經歷不僅加深了我對中國的熱愛,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楊芳草說。
互 鑒
語言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是表達思想、交流感情、溝通心靈的橋梁紐帶,更是了解一個國家的鑰匙。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優美的語言之一,中文是促進文明對話的橋梁,也為多彩的文明交流互鑒和民心相通註入了活力。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布啟動聯合國語言日,倡導並促進6種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其中,「中文日」定在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的「谷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以「聯合國中文日」為契機,從2020年起,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攜手全球合作夥伴舉辦「國際中文日」活動,推動「中文日」逐漸走出聯合國,成為全球中文大家庭共同的節日。短短幾年,「國際中文日」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數據顯示,「國際中文日」自舉辦以來,中外有關各方秉持共辦共享、互學互鑒的理念,累計合作舉辦活動3000多場次,參與和傳播受眾達8億多人次,為各國民眾了解中國、體驗中華文化開啟了一扇新視窗,為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增進理解搭建了一座新平台。
在2024「國際中文日」活動啟動的當天,「漢語橋」海合會國家青年學生春令營開營儀式也在北京舉行。春令營營員代表阿努德·艾爾·阿裏說,2024年是中國和阿聯建交40周年,作為一名阿聯青年,透過學習中文和參加「漢語橋」交流計畫,了解到一個豐富多彩、立體全面的中國。未來將繼續努力學好中文,為中阿友好貢獻力量。
阿努德·艾爾·阿裏關於透過中文學習為中外人文交流貢獻力量、增進友誼的想法是不少中文學習者的共識。
就讀於東北師範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夏旋來自俄羅斯,已在中國度過了10年的求學時光。「來華10年,我從一個對中國充滿好奇的外國人,逐漸成長為了解中國文化的‘中國通’。」她透過參加實踐活動,實地探訪中國的大好河山,不僅汲取了豐富的知識,而且看到了真實而鮮活的中國。「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希望能當好文化交流使者,將我所熱愛的中國展示給更多人。」夏旋說。
2024年,孔子學院迎來20歲生日。作為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平台,20年來,孔子學院從語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促民心相通,受到各國民眾歡迎。
原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撰文說:「孔子學院已走過20年歷程。古人雲:誌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我的同事們和朋友們膚色、文化背景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推動文明互鑒、增進民心相通、崇尚友誼、追求和平。孔子學院所秉持的多元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辦學理念,所獨創的中外雙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辦學模式,足以證明她的文化根基深厚,她將繼續在中國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培育下茁壯成長。」
鏈 接
截至2023年底,全球有85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90多個國家開展中文教育,全球除中國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3000萬。另據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31日,294家中方合作機構和1272家外方合作機構在161個國家(地區)合作設立499所孔子學院和764個孔子課堂,累計學員逾2000萬人次。(本報記者 趙曉霞)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2月26日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