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其實不好理解,但英文很好理解。
我(I)是主體,我(me)是客體。
他(he)是主體,他(him)是客體。
她(she)是主體,她(her)是客體。
他們(they)是主體,他們(them)是客體。
但,它(it)一般情況下是客體。
而,你(you)既可以是主體,也可以是客體。
所以,客體關系,就是主體和客體的關系。
是我(I)和我(me)的關系——我喜歡我自己嗎?我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是我(I)和你(you)的關系——我喜歡你嗎?我覺得你喜歡我嗎?在我眼裏,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在我眼裏,我覺得在你眼裏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註意,這裏的你,既是主體也是客體)
是我(I)和他、她、他們(him、her、them)的關系——我喜歡她他他們嗎?……
以及,我(I)和它(it)的關系——比如,我和錢的關系,我渴望錢嗎?我和房子的關系,我打算怎麽裝修和布置我的房間呢?等等……
還有,我和他、她、他們(I & she、he、they & her、he、them)之間的關系——比如,在一個團隊裏,我覺得A和B的關系更好,C被排擠了(任何關系裏,少不了這個「我覺得」)。或者,我覺得,在這個團隊裏,我是那個被排擠的人。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根本邏輯,或者說公理,一個不言而喻的事情:
人的客體關系原型,是母嬰關系。因為,一個不言而喻的事實是,嬰兒第一個接觸到的人(客體),是母親。
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母親是全人類,客體關系的那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