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新書還沒發售,盜版先「預售」了上百本……

2024-11-20心靈
本文轉自【央視網】;
很長一段時間,關於網上賣「盜版」「山寨書」的相關聲討層出不窮,引發眾多作者、出版社和消費者投訴。平台方雖數次表示將加強監管和打擊力度,但亂象仍持續發酵。控訴叠出背後,圖書盜版難治的根在哪?
天下人苦盜版久矣
「新人出書太不容易了,盜版書完全可能重創一個新人 ,侵蝕他的市場,哪怕明明寫得不錯,卻也難以再獲得培養和支持……」
不久前,有作家透過自媒體帳號發文,痛斥網購平台售賣盜版書對新人作家危害深遠,再次引發出版界和社會公眾對圖書盜版問題的關註。
盜版書泛濫是圖書市場的「頑疾」。如今,越來越多的盜版書轉為線上銷售,並從電商平台向各大直播平台擴散,售賣手法更隱蔽、更多樣化,數量巨大,難以統計。
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行動」中,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國家版權局供圖)
記者進入一家名為某「圖書旗艦店」的網店,書籍宣傳圖示註:「出版社直發 正版承諾」。記者詢問客服,圖書是不是正版?對方回復:「原版授權一比一的」,再追問才被告知:「是按原版一比一印刷的」。
「高畫質影印」「絕版復制」「微瑕處理」「線上甩賣」……盜版商家打著各種幌子,買家若不仔細甄別,極易落入「圈套」。
從作家到出版社、從個體讀者到行業生態,都飽受盜版書侵害。
「一本書被盜版售賣了20多年,真是讓我心酸。」作家劉亮程發出這樣的心聲。2022年,經查證,某電商平台上有90多個網店在售賣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等盜版書,合計盜賣數額達500多萬本。
「好訊息,書火了!壞訊息,是盜版……」 出版社透過各種方式與盜版「鬥智鬥勇」。人民文學出版社部份圖書采用一系列防偽手段,仍擋不住盜版肆虐;接力出版社設定打擊盜版專員,經測算,盜版影響了正常銷售額的20%至30%……
童書和教輔類圖書更是盜版重災區。有網民稱:「最可惡的是童書盜版,會影響一個孩子對書的美好印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的檢測報告曾顯示,不少盜版書紙張和油墨都不達標,重金屬超標,對孩子生長發育會造成危害。
「盜版書會擾亂圖書市場秩序,扼殺文化創新活力,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總幹事張洪波指出。
盜版店鋪得暴利
維權卻艱難如「打地鼠」
盜版書為何仍屢禁不絕?業內人士透露,暴利驅使是主要原因。
盜版盜印門檻很低,無需支付稿酬和精編細校,只需低廉的印刷費用和材料。「一本萬利」的誘惑讓不法分子鋌而走險,還催生出一批專業從事盜版盜印的「家庭作坊」。
盜版輕而易舉,打擊盜版卻舉步維艱。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熱播後,同名書籍熱銷。在電商平台上,其盜版書低至幾元一本。花城出版社社長張懿告訴記者,一些盜版店鋪被投訴下架後,往往第二天又上架 ;按照網上店鋪營業執照註冊地址投訴至執法監管部門,絕大多數是虛假註冊,查無此人。
「盜版如雨後春筍。沒有形成一套反盜版體系,我們只能單打獨鬥,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而且效果不佳。走法律訴訟途徑,周期更長,投入成本更大。 」張懿說。
中國刑法規定,出售盜版書如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可能會受到刑事處罰。然而,業內人士普遍反映,打盜版就像「打地鼠」,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見效慢,困難重重。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檢察院金融與智慧財產權檢察室負責人李攀介紹,這幾年,盜版圖書的涉案金額逐漸增大,網路銷售盜版圖書數量多、隱蔽性強,難以有效打擊。
「究其原因,一是嫌疑人往往同時註冊多個網店銷售盜版書籍;二是全國各地制售盜版書籍的人員互相勾連配合,發貨通常使用虛假地址,執法人員難以落地查人;三是網路數據容易刪除淪陷,現場查獲的往往只是小部份盜版書籍,實際銷售量難以核查。」李攀說。
此外,盜版圖書網店所在購物平台應承擔的責任尚未明確。廣東金融學院智慧財產權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安雪梅指出,網路平台與經營商之間的利益分配模式日益復雜,給準確甄別真正的侵權人增添了困難。
繞不開的電商平台
面對網路層出不窮的盜版書,不少業內人士斥責盜版商家乃至電商平台。
比如「六神磊磊讀金庸」公眾號發文,質問某電商平台創始人:「確定要這樣砍年輕人一刀嗎?」 聲稱身邊兩位新人作者剛出人生第一本書,就被「盜」了,「欺少年窮」「剽竊和踐踏」 等犀利措辭表達了對商家售賣盜版書的強烈不滿。
作家劉亮程三年前曾委托律師事務所取證發現,【一個人的村莊】【鑿空】等盜版書合計盜賣500萬冊換算金額達2億元。在他看來,盜版等同盜竊,電商平台協助售賣盜版書等同銷贓。
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曾在社交平台「五問」某電商平台,批評其「要麽就是縱容小偷,要麽自己就是小偷,是該重視假貨橫行了 !」 公益人、作家陳行甲隨筆【在峽江的拐彎處】面世沒多久就被盯上,光一家店鋪就賣了2000多冊盜版書,「甚至有客服公開承認自己賣的就是盜版書」。
一些盜版商往往采取隱蔽的方式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斷重復「開店—投訴舉報—閉店」迴圈過程。多家出版社也因盜版書橫行而苦不堪言。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曾發文直斥:「你們太過分了!」
據不完全統計,該平台銷售盜版、盜印【紅星閃耀中國】超10萬冊,【長征】和「哈瑞·波特」系列分別逾5萬冊……
平台背得起「盜版」的鍋嗎?
「以當今中國互聯網公司大數據能力,精準發現盜版商的存在並非難事。」有網友邊吐槽邊支招,比如設定圖書最低折扣價,或抓取專業圖書電商網站價格資訊,進行動態比對監控等。「平台是真不知道,還是懶得知道,這是一個問題。」
那麽,平台方對此是「裝聾作啞」還是「另有苦衷」呢?
某電商平台圖書板塊資深從業者透露,根據【民法典】及相關法律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在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侵權行為存在的情況下,收到權利人通知後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如刪除、遮蔽、斷開連結等,可適用「避風港原則」,不承擔侵權責任。 即電商平台經常以其是平台經營者(網路服務提供者)而非侵權作品銷售者來辯解。雖然「避風港原則」也受到「紅旗原則」束縛,但如果沒有證據證明電商平台明知或應當知曉其產品已構成顯而易見侵權的,那麽電商平台往往不需要承擔責任。
上海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教授王勉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技術不斷進步、平台經濟日趨發展的情況下,網路平台上侵害著作權行為也日益復雜,「侵權行為頻發的現象中,網路服務商因其較強承受力,往往成為被訴侵權的物件。對於提供服務的網路平台應在何種程度上承擔版權註意義務,‘避風港原則’在中國的適用是否需要改革,以及中國作為擁有世界領先互聯網產業規模的國家,如何平衡產業發展與版權註意義務之間的關系等問題眾說紛紜。」
她直言,過度強調平台責任可能會減少使用者發言機會或增加平台經營成本,特別是對很多中小平台來說 ,要求它們承擔過高的註意義務是不合適的。但可進一步完善「避風港規則」, 更好適應新形勢,更加合理分配平台的責任,在版權權利人、平台、使用者以及公眾之間達成動態平衡。
「老大難」問題還需合力整治
對於盜版書這個「老大難」問題,專家建議,從完善法規、加強監管、凈化環境等入手,合力整治。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侵權懲罰和判賠力度。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潘凱雄認為,與高額獲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盜版商家被舉報後,往往只是下架整改或進行象征性賠償, 其背後高額利益的驅動為盜版侵權行為留下了「再犯」的空間。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著作權法已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違法成本。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完善了受刑法保護的作品範圍,將侵犯著作權罪的最高刑期提高到10年。張洪波認為,這會對侵權盜版行為產生震懾和警示作用。
人民出版社法律編輯部編輯江小夏建議,進一步完善對圖書網店註冊執行、違法行為處罰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加強網路平台監管,落實網路平台主體責任。
李攀建議,加強對各網路銷售平台的監管,透過大數據排查短期內大量銷售、價格明顯偏低的店鋪,及時預警並向司法機關提供線索。
「透過監管各大平台,建立規範、合理、高效的盜版書舉報、維權、打擊、處罰、禁入等機制,對疑似盜版活動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監控,進而高效、規範打擊。」江小夏說。
專家認為,電商平台不能當「甩手掌櫃」 ,應更多擔負起主體責任,嚴格售書網店資質核驗,健全侵權投訴處理機制和商家信用追溯機制等。
——營造良好版權環境,強化維護正版的版權觀念。
調查中發現,個別消費者 在接受盜版書商提出的小額賠付、退款不退貨等和解請求後,嘗到了「甜頭」,甚至只買盜版書、不買正版書。
「版權保護既是一個法律問題,更是一個社會治理問題,需要多方合力。」安雪梅表示,要扭轉這種錯誤觀念,就要推進版權保護社會共治,在全社會樹立維護正版、抵制盜版的觀念。
國家版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行動」,相繼查處網路侵權盜版案件1.15萬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案件1200余件。下一步將加快推動完善網路版權相關法規規章,加強對互聯網版權治理熱點難點問題的監管,強化網路平台版權治理,推動落實平台主體責任,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
來源|央視網綜合新華社、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