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考研初試已結束。
剛剛過去的周末,數百萬學生踏上考場,但也有一些人本來做好了備考的準備,選擇離開。
方俊便是其中一名放棄的考生。
從去年12月開始,在湖北讀通訊工程專業的方俊就為考研做好了準備,買了市面上各種名師資料,還報了這個領域裏很火的「刺猬哥」的輔導班。
但是在備考八個月後,他突然想著,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於是,他試著開始投簡歷、面試,經過一輪又一輪的面試之後,他的念頭越來越清晰:雖然求職道路艱難,但心中的工作方向逐漸確定,相反,那條想研究和深造的路越來越遠。
收獲了比較滿意的offer後,他放棄了考研這條道路,最終也沒有選擇報名考試。
【二十不惑】劇照
像方俊一樣放棄的人,還有數十萬,他們是近年來「考研熱潮」的反面。
據統計,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388萬,較2024年的438萬減少50萬人,相比2023年減少86萬人。這已經是考研報名人數連續兩年下降。
這些逐年下降的數位,背後是一個相對沈默的群體。除了有人在備考時找到工作以外,也有人難以維系如此高強度的學習,突然松懈了下來;有的人在沖刺的階段,倍感迷茫和厭倦;也有人選擇投入考公的行動中。
在選擇和被選擇之間,現實的棱角逐漸顯現。
考研的目的也是找工作
方俊是武漢一所「雙非」學校的大四學生,他告訴南風窗,如果選擇考本校研究生的話,會有優先錄取的機會。但他考慮到學校名氣不高,覺得有些不甘。於是,他把考研目標定在了外校,分別考慮過中國傳媒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
他觀察到,去年,學校的考研數據還不錯,不少學長學姐能考到華科、電子科大、南京理工大學等學校,「上岸率」能達到七成。為了在復試時有拿得出手的簡歷,從大三開始他就不時參加專業相關的比賽,為考研做好了準備。
通訊工程專業的競爭激烈,方俊說,跨考的人不少,比如生物、化工、環境、材料類——這些被稱為「天坑」專業,還有近年來落寞的土木工程專業的考生,紛紛選擇考到電腦、通訊這些熱門的專業上。
被稱為「天坑」專業的學生也會選擇跨考/【不虛此行】劇照
那段時間,他還經常刷到社交平台上的「進度哥」和「模擬哥」。「模擬哥」指的是那些能把滿分150的卷子,做到130、140的學霸網友,「還有那些我才學了第三單元,但是有人已經把整本書都學完的,看得人特別焦慮」。
不少人從大三就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備考進度裏,但這段復習的路程漫長,很容易帶來心態的起起伏伏。
同樣是在湖北,來自一所雙非一本金融工程專業的Bean,她在大概半年前開始備考。最初,她的學習進度跟著感覺走,偶爾學累了會給自己放半天假喘口氣,等到了沖刺階段,就壓縮一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每天的學習時間達到11個小時。她記得有一次,在連續看了13個小時的資料後,精神已經有些恍惚。
Bean 淩晨5:43分在天台背書/受訪者供圖
自學的生活和高三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樣。「考研就像是一個人的競爭,有時候你還會防著別人,因為招生目標就這麽多,說不定誰是你的競爭對手。既孤獨,又需要心無旁騖,像談戀愛這種,肯定不能有」,方俊回憶說。
在時間的分配上,方俊覺得自己走了不少彎路,比如,不應該「喜歡什麽就學什麽」。他對高數有興趣,所以復習時下的功夫也多,導致英語落下了。「在今年三、四月份意識到要抓英語時,時間有點來不及了。」
也因為這種慌亂,他慢慢意識到自己也授權以試著投遞簡歷,「找個工作保底」。
八月份,學校的就業公眾號開始陸續釋出招聘資訊,不管是國企還是大廠,他都選擇試一試。在和面試官一次次交談裏,他得到了很多反饋,有的面試官會告訴他面試不透過的原因,也有的面試官給他推薦書籍。從一開始的緊張,到後來比較得心應手,他對招聘流程和HR的心態有了很多了解。
同時,他也感悟到「讀研跟考研完全是兩碼事」「考研人人都能考,但是讀研不是人人都能讀的,是要真心喜歡這個才能讀。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就是度日如年,我發現我對科研沒有那麽感興趣」。
方俊不是很喜歡他所在的專業,更喜歡做與人溝通、交流的市場崗位,這也是他求職時的主要方向。一方面,他從招聘現場發現「學歷貶值還是挺嚴重的」,另一方面,他心想:考研的目的也是找工作,那我何不現在就找工作呢?
能不能有別的選擇
和方俊的經歷類似,有的人是在嘗試了對口的工作經歷後,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適合這個領域,因此,他們也產生了休息和轉換賽道的念頭。
王博學的是金融專業,按計劃,他要報考的是西南財經大學的金融專碩。高三時,他了解到巴菲特、傑西·利佛摩等知名操盤手的事跡,對這個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興趣。不過,現在聊起來,他對此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沒有極高的天賦或者足夠多的人脈,很難在這個行業立足。
大三的時候,王博在換宿舍時,碰到了同樣愛好股票交易的舍友,他認為遇到了誌同道合的人。後來,他選擇休學,把時間都投入在股票交易和量化上。但是,這帶來的收益率並不可觀,「就10%多一點,剛好夠生活費」。直至今年三月份,他出現了情緒問題,身體還出現了各種癥狀,本來在決定考研後,他的鬥誌又回來了,但在高強度的學習後,他的軀體化癥狀再次出現。
王博 備考時的學習情況/受訪者供圖
平時,王博喜歡的是戶外運動,對西藏特別向往,理想的工作地也在那裏。「想到自己讀完研究生,也是去考公或者進銀行,跟現在其實沒什麽差別。我在想,我能不能有別的選擇。」後來,他開始認真了解透過西部計劃進藏的可行性,並且決定不再埋頭考研。在采訪裏,他反復提及,進入金融行業需要很多資源加持,而現在自己也沒有再進這一行的想法。
其實,當就業和深造的前景擺在面前時,很多大學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在的專業,他們也有機會重新量度自己的生活。
程鵬是一名通訊工程專業的學生,今年二月份,他想著能提高學歷,投入到考研大軍的行列裏,每天都安排得很充實。剛開始的時候很有激情,但是在十月份時,心態漸漸來到了瓶頸期。
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內心堆積著負面情緒無處發泄,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他找到了學校的心理老師,在推薦下讀了一本跟教育相關的書籍,這本書讓他感悟最深的一個道理是,「學生很容易被等級制度和人為設定的獎勵吸引」。
他告訴南風窗,通訊行業不只是架一條網線那麽簡單,涉及數學模型和訊號變化的原理,覆蓋的業務知識廣泛,雖然難度高,但也有趣。
王博的學習空間/受訪者供圖
備考期間,他學到很多專業裏的新知識,越來越感受到和之前課堂氛圍的割裂。譬如,課堂上,老師還在用幾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PPT講課,「學校的重心沒有放在學生能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上,而是讓出勤率、上課打卡成為透過考試的指標。」
他想起在專業課上,老師講的大多是考試時要怎麽答題,把公式告訴大家,照搬就可以了,但是其中的原理不會深究,只是片面地一筆帶過。
對教育培養方式的疑惑,讓他有了不少反思:「很多大學生上課在玩,下課也在玩,大家都不知道就業形勢有多嚴峻,經濟下行有多嚴重,所以才有人畢業即失業。」
自己過得好才是自己的
同樣是了解到就業形勢的嚴峻,Bean發現,研究生的就業範圍還要更窄,甚至有些公務員崗位是不適合跨專業考生的,「所以我花了三年時間在一門雙非一本的文科專業上,真的值得嗎?」
Bean雖然讀的是金融學,但她真正感興趣的是心理學。高考失利,讓她沒有提起興趣來給自己報誌願,而是跟隨了家人的決定。在大學時,她追隨興趣當上了心理委員,「我覺得研究人挺有意思,也能解答自己關於人腦、社會的一些疑惑,比如說智力、思維、從眾行為等一系列問題,總之,心理學真的很有趣。」
不過目前,她打算先放下自己的興趣,等待春招或者考公的機會。她直言,「以前我總是覺得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行。可能被家裏養得太好了,不懂現實的殘酷,後來慢慢理解了大人們口中說的那些道理。畢竟我也不小了,過完年都23了,爸媽掙錢辛苦,這些年身體也不好,不想再一直被他們養著。」
Bean 備考買的教材和參考書/受訪者供圖
已經拿到offer的方俊,則對職場生活有了預期。他特意了解了即將入職的這家公司,發現裏面的高管都是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升上去的,這是他比較理想的企業氛圍,「我就想找這樣的,慢慢努力往上爬的企業,也能讓我進步。」
在找工作方面,他總結了很多心得,他認為,與其找機構、找途徑進行模擬面試,不如自己多投簡歷,多跟HR溝通,就算是被刷掉也能積累經驗,「家裏人其實挺反對我做市場崗位的,覺得這行業不穩定,還是坐辦公室裏幹技術好,但我喜歡跟別人溝通,而不是跟機器和裝置溝通,人各有誌,各有各的好。」他開玩笑說,現在雷軍是他的偶像,「他是一個行銷天才。」
不久前,教育博主張雪峰在推薦專業時特別提到了通訊工程,因此也迎來一股報考熱潮,「前途看起來是一片光明,但是因為擴招,其實學歷限制也在增加。」
不難發現,從個人的角度而言,放棄考研的選擇和很多偶然的因素相關,也和特定的背景有關聯;但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讀研的成本水漲船高,勸退了一部份經濟條件不佳的學生。
根據報道,不少院校的專碩學費在上漲。比如,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業設計)碩士從2025級開始,學費漲至16萬元/期;金融類碩士的費用更高,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專碩的學費總額為22.8萬元。
讀研成本水漲船高,勸退了一部份學生/【安娜】劇照
除了學費以外,住宿成本也是一大支出。2024年初,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明確表示,不再為全日制專業碩士生提供校內住宿,學生需要自行安排住宿。
有些學校提及,會為校外住宿的學生給予部份的交通補貼,或者聯系相關的院系拓展住宿資源。
事實的另一面是,雖然考研的基數減少了,但難度並沒有降低。以2023年的考研報錄比為例,這一數據僅24.23%,也就是說,474萬考生中有超過300萬人落榜。2024年,研考國家線和各高校的復試線「不降反漲」。
有專家指出,隨著時代背景變化,未來也許會逐漸過渡到「按需讀研」的社會狀態。
換言之,不需要一定在畢業後立刻選擇深造,反而能在個人發展目標清晰後再安排讀研計劃。這番形勢的改變,也將推動高校加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更適應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深造需要,適應社會發展。
而不管最終作何種選擇,生活這趟旅程都不會停止。
方俊表示,備考一年後選擇放棄,身邊的同學會有不理解,「可能有人說我半途而廢什麽的,不過在乎外界的眼光幹嘛呢?自己過得好才是自己的。」
(本文采訪物件為化名)
文中配圖部份來源於網路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黃靖芳
編輯 | 吳擎
值班主編 | 吳擎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