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社會性死亡的人是不是一生都毀了?

2022-09-24心靈

不至於,看具體什麽事。畢竟時代一直在發展,很多前人看重的東西,後人眼雷根本不重要——比如婚前同居、婚前性行為、男女分手找下家、離婚等,擱以前那都是天大的事,現在都是自覺自願。誰再據此指摘他人,基本可以直接判定為神經病。

但世界始終是人組成的,道德標準會稀釋,不會180度大轉彎,有些根本性的東西怎麽都不會變。倘若觸犯了,不管是成心還是無意,確實會少很多無形的機會,你自己都意識不到。除了爹媽愛人,平常也沒人會提醒你註意。

目前中國占主流的道德體系,於最基礎的人倫之上,比如懂感恩、敬老孝順、愛妻子兒女等,主要是發展出了三個大塊。

第一塊源於古代農村宗族制度,最為嚴苛,比如女人要裹小腳,搞破鞋要浸豬籠,不孝要跪祠堂挨板子,偷雞摸狗抓住了當場打死……但隨著城市化行程,消解得也最快,目前僅對老輩人有一定約束力。其存在本質是為了維護一個低生產率環境的穩定性,對年輕人而言意義不大了。

第二塊源於計劃經濟時期,彼時評價一個人的重要檔叫「檔案」,這一塊的制度內容不少是跟前蘇聯老大哥學來的。檔案內容大概包括年齡、學歷、經歷,上三代的身份職位戶口籍貫,小學中學班主任、大學輔導員、單位領導的評價等等。手寫、簽名,白紙黑字,不可拆封,更不可篡改。雖然其中大部份可能都是「成績優異,刻苦努力」之類的車軲轆話,但終究是幾代人的信用背書,是你升學找工作入黨評職稱升遷的重要評價指標,絕不可看輕它的分量。其存在本質是維護社會穩定,為體制選拔後備人才。最低標準是遵紀守法講誠信,最高標準是忠誠愛國愛黨愛人民。這一塊目前也一直具備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第三塊是1978年後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表面上看來社會道德崩壞,唯財是舉,誰都管不了誰,但其實名譽反而變得更重要了。因為做生意免不了要跟陌生人開展業務,法律保障往往滯後,合約擬得再細致,也架不住對方直接卷款跑路。根據外物判斷也不好使,豪車可能是抵押車或者租來的,豪宅和辦公樓裝修得再光鮮也跟實際現金流沒一毛錢關系。為夢想窒息的樂視、各種假冒權貴的騙子、爆雷的龐氏P2P空氣幣殺豬盤,都是前車之鑒。

誰賺錢都不容易,尤其對打工人而言,錢就約等於勞動時間凝結出的血肉,約等於生命。不想被騙,要麽永遠只跟老鄉合作,本質其實還是在利用鄉村宗族的道德繫結;要麽只做國企央企政府生意,本質是只信政府不信個人,代價是回款可能慢些;實在沒辦法,非要和陌生人合作不可,就一定要找到上下遊合作過的多個物件打聽,得到眾口一致的「這人講信用」的評價,才能安心放款。

即是說,第三塊的道德標準最簡單,只跟「錢」有關,再稍微展開一下,無非也就是講信用、講義氣、欠債還錢、分配合理、不讓合夥人吃虧這麽幾條。但最簡單的事往往越難執行,畢竟人性本貪,很多人是根本經不起考驗的。淘寶鏈家滴滴這些強勢中介的出現勉強解決了一部份B2C、C2C、O2O業務的信任問題,但也僅僅只是一部份而已,大部份交易,尤其是大額交易的底層邏輯依然遵循人保人的古老法則。

信任問題屬於人類社會執行必須支付的固定成本,同人口素質和發展階段關系不大。具體到個人身上,這種成本當然越低越好。美帝「人人平等」的漂亮話說得好聽,可到了升學、求職、貸款、拉融資之類的節點上,布希、卡內基、洛克菲勒之類的姓氏,即便不是主家,三代外的分支旁系也比平民好使。不是說他們私德就一定多麽好,但至少家族品牌效應壘起來了,不好意思再明著坑人。

這年頭,不說帶你發大財,不坑人其實就非常難得了。搭夥辦事,能承諾不坑你,就約等於承諾你的時間、精力全都不會白花,不管最終計畫收益如何,分配利潤時總能讓你心裏落個舒服。

但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一個人酗酒吸毒坑爹坑朋友欠錢賴賬謊話連篇,即便這些事統統發生在十年前,你聽說後敢跟這樣的人結交嗎?敢借他錢嗎?敢幫他介紹物件嗎?敢幫著找工作替他背書嗎?敢跟他合作開展任何計畫嗎?

縱使你心地再善良,認為看人多方面綜合考察,不能因為單個事件把人釘死,做具體決策前至少也要「留個心眼」、「再觀察觀察」吧。然而人的生命本來就有限,真正向上沖也就在25-35歲這黃金十年裏。大好的光陰就在貴人和領導們一次次的「再觀察觀察」中流失掉了,不覺得可惜嗎?

所謂社會,本質就是由人際關系環環相扣組成的一個大型系統。年輕氣盛時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才華,輕視「做事先做人」的鐵律,把別人都當NPC背景板。但就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規律那般,個人能力再強,再聰明再能吃苦,真到了武功、職位、階層突破等關節處還是得靠高人點一下,或身邊人擡一手才上得去,而這一下必須得以你多年積累的名譽和信用為前提。沒人點、沒人擡,光一個人在那瞎使勁,九成九都是在做無用功。

前面很多答案提到換個環境就好了。先不說成不成立,你重開一局,等於之前的積累全部白費,後續發達還是淪陷都和之前沒關系了。人生短短幾個秋,經得起重開幾次?

何況如今的大數據行動網際網路時代,重開難度越來越高。走仕途,原單位同事跟組織部領導陰陽怪氣幾句就能弄得你黃泥巴掉褲襠;生意失信,天眼查企查查裁判文書網一搜一個準;搞文藝,就不提那些已經被官方定調的劣跡藝人了,劉浩存剛紅沒兩年家裏就被扒了個底朝天,誠然中間有不少嫉妒情緒在推波助瀾,但終究也是自家造了大孽。這都還算輕的,要是做人做到劉鑫(劉暖曦)那個份上,別說追求進步了,怕是出門買杯豆漿裏頭都得給吐口痰。

中組部原部長尉健行對組織工作有過這樣一段表述。他說,熟悉幹部是組織部的職業要求,必須親自接觸、親自談話。 別的方法都可以研究,但都代替不了親自接觸、親自談話這個方法。

前述中組部幹部對記者說:「在我們組織部門的工作意識中,幹部考察是否深入,談話的人數多少、範圍大小,是個主要的衡量標準。考察幹部不談話或者少談話,這個考察就缺少有效性。 」

據這位幹部介紹,為了考察一名正部級幹部人選,被中組部約談的物件有時可以達到上百人。「只要是被考察物件工作過的單位都要去,有工作關系的人都要找,一些有疑點的問題都要想辦法解開。 」

——「中組部如何選官員」【中國新聞周刊】2014年 第675期

具體到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你具體碰到了什麽事,但只要不影響第二、第三塊,沒有缺傷筋動骨違背人倫的德,其實都不要緊,也沒有誰會真當個事,過一段就忘了,誰活著還沒有點小毛病呢?改掉就好了。

如果真的是「被汙蔑」,就更不要緊了,耐心一點總能解釋清楚。只不過同時需要考慮一個技術性問題:你在社交方面是否需要改進?為什麽小人這麽輕易就能以「汙蔑」為武器來對你進行攻擊?

要是真缺了傷筋動骨的德……也沒什麽好批判的,反正做人講個一橫一豎,落子無悔,後果自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