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記者 孫永會
細膩溫暖、觸動人心是影迷們給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打上的風格標簽,在他執導的【無人知曉】以及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中,即使主要人物生活在都市中的貧困家庭,甚至為了維持生計經常遊走在法律邊緣,但在他們之間也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冷暖。
繼【小偷家族】後,時隔六年,是枝裕和導演的【如父如子】登陸國內大銀幕。影片故事一句話就能說清——因出生時抱錯孩子而引發的兩個家庭選擇的故事,劇情並未刻意放大沖突和矛盾,在平淡推進之中展現親情的深刻內涵和人物情感的細膩變化。
兩個家庭之間的鴻溝
來自醫院的電話打破了兩個家庭的平靜,一個是家境優渥的白領家庭——野野宮家,一個是在小鎮開小型電器店鋪的齋木家,他們被告知養育了6年的孩子並非親生。
「這不是我們那代人才會發生的事情嗎?」野野宮家的男主人良多聽到訊息後提出疑問。原來6年前,醫院的一名再婚護士嫉妒他人住著昂貴的病房,過著幸福的生活,從而產生了扭曲的心理,將剛出生的兩個男嬰交換了位置。
兩個家庭的孩子分別為慶多和琉晴,於是,是繼續收養一個和他們毫無血緣卻共同生活多年的孩子,還是要把親生孩子交換回來成為推動劇情的核心問題。兩個家庭采取的第一步是每周交換留宿一天,後續再做打算。
影片中,野野宮家和齋木家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野野宮家的家庭準則是循規蹈矩,是理想中產階層的樣板,比如慶多一定要和下班回家的父親禮貌地打招呼等等。而齋木家的氛圍比較隨性,3個孩子加2個大人的居住環境雖然擁擠,但日常生活是熱鬧和歡樂的。
電影塑造出兩種風格迥異的父親形象——事業有成的良多希望能把慶多培養成像自己這般上進、自律的成功人士,每天要求他定時完成鋼琴訓練;再看齋木家的男主人雄大,自己經營的店鋪生意冷清,但仍然秉持著「明天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做了」的口頭禪,滿足於現狀。但對於他的孩子來說,雄大像是一個年紀大一點的玩伴,夏天一起放煙火,泡在水池子裏玩劈西瓜的遊戲。
血緣與養育的羈絆
在讓兩個孩子到對方家庭短暫交換留宿的嘗試後,兩家人決定讓孩子回到各自親生父母的家庭長期居住。
良多以布置任務的方式讓慶多前往雄大家,並讓他稱呼對方為父親和母親,雄大和妻子則盡力地讓慶多放下戒備,比如在窄小的浴缸裏玩噴水遊戲等。
琉晴和良多的相處出現更多「意外」,當良多要求琉晴稱呼自己和妻子為「父親」和「母親」時,對方會反復問「為什麽?」;良多按照培養慶多的方式要求琉晴按時彈鋼琴時,不懂鋼琴的他把鋼琴當成玩具,敲擊出嘈雜的聲響。
「對不起,爸爸我很想慶多,我違背約定來找你了。」
「你不是我的爸爸了。」
「已經結束了,任務已經結束了。」
馬路上的一排綠茵將良多和慶多阻隔開來,畫面中,一大一小,一左一右,隨著鏡頭的移動,良多語重心長地開始向兒子道歉。在電影的末尾,琉晴偷偷跑回了雄大家,良多前來尋找時,看到了郁悶跑出家門的慶多,於是有了上述的對話。影片最終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結局,相擁和好的良多父子回到雄大家,孩子們結伴嬉笑玩鬧,大人之間也開懷發笑。是繼續交換生活?還是保持最初狀態?影片並無交代。
父親也是無可替代的工作啊
整體而言,這部電影的內核或許是良多的一場自我發現之旅。
影片之初,他評價兒子慶多性葛文吞,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心有不甘,不像自己有著高要求。「果然如此。」當得知慶多並非自己親生時,良多的言外之意似乎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隨著劇情的推進,良多也逐步發生了改變。在剛開始短暫的交換留宿期間,他向雄大提出同時撫養兩個孩子的想法,認為錢不是問題。但面對雄大「日子過得很好的人,很難有同理心」的反駁,良多意識到自己的局限,錢並非靈藥。所以當那名護士送來補償金道歉時,良多接受了對方的歉意,但拒絕收下錢。
以往他沒有意識到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時常因為工作忽略了陪伴孩子。經歷這一次「交換孩子」後,良多開始學會主動和孩子玩遊戲,會像雄大一樣有耐心地為孩子修理玩具。
「今天現場在座的這麽多年輕的朋友,可能你們之後會結婚,會有孩子,我希望到時候你們願意再來電影院看一次【如父如子】。我也是抱著這樣的目標來創作這部電影的。」在近期舉行的國內首映禮中,是枝裕和導演向觀眾說道。
所以在本片中,是枝裕和沒有加入煽情的場面,也沒有激烈的人物表現。因此,對於喜歡沖突強烈,習慣腎上腺素飆升的觀眾來說,也許需要對這部電影有更多的耐心。而且作為一部日語原聲配字幕的進口電影,稍有走神,容易遺漏台詞關聯和情節鋪墊的一些細節。
目前,有近17萬觀眾在豆瓣為該片打出8.7的評分,但【IT時報】記者註意到,【如父如子】上座率較低,排片量較少。與當初【小偷家族】在國內上映時的局面,差距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