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亭林鎮無業青年發的這條微博,我想起生活中見過的一類人,他們在學業和工作上有著出眾的表現,但可悲的是,這類人完全是以自我仇恨為驅動的。
生活中有這麽一類人,成績優異,事業有成,身體健康,才藝出眾,他們本來應該非常自信樂觀,但卻長期處於惶恐和焦慮之中,這類人或許是因為性格使然,也可能是在幼年人格發育過程中遭受了太多的苛責和督促,總之,他們會莫名地覺得自己不配,自己不配當下的生活,自己不配社會的贊譽,甚至自己不配得到伴侶親友的愛,盡管他們真的已經做的很好了,可那種「自己只是個僥幸的偽裝者」的心魔卻徘徊不去。
他們之所以能不斷地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壓制自我仇恨,是為了舒緩自己的不配得感,但就算取得了極好的成績,其對自我仇恨的壓制也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推移,那種「我不配」的感覺就會再度襲來,想要緩解,就要繼續努力拼搏,爭取下一個更好的成績。
然而,一個人無論多麽努力,多麽拼搏,也不可能永遠進步,隨著年齡增長,一個人的成就將慢慢接近天賦和機遇所澆築的上限,屆時,當再也沒有新的成就以壓制那種不配感後,人就會被自我仇恨所淹沒,陷入深深的抑郁,甚至精神崩潰,久久難以解脫。
我也不知道該怎麽幫這類人消除自恨情緒,但每次我見到他們又表現出不配感時,都忍不住給他們講個故事。
說在一場晚宴上,有個男嘉賓局促不安,旁邊的另一位客人見他臉色不好,就上前關心,問他怎麽了。
男嘉賓說:「我覺得自己不配出席這種活動,你看看現場都是什麽人,大企業家,大學者,演藝明星,還有知名作家,都是社會名流,而我呢?我只不過是出了趟差,去了一個我被命令去的地方之後又回來了,僅此而已!」
客人看著男嘉賓,沈默了幾秒說:「……可你出差去的是月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