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人形機器人現在威脅不到工業機器人|海斌訪談

2024-11-22心靈
人形機器人進場了。
不管美國的特斯拉,還是中國的優必選等企業,它們都把人形機器人推到了工業制造的場景。這會給人形機器人反饋最真實的數據,並幫助後者作出演算法和工程層面的改進。
人形機器人進入工廠之前,中國和美國的先進工廠已經配置了眾多的、精良的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會取代工業機器人的位置嗎?
進廠
人形機器人的一個重點使用場景是汽車產業生態。
馬斯克推出的擎天柱機器人,已經被實驗性地布置在汽車電池的生產環節。在此前公開展示的案例裏,擎天柱可以從生產線抓取電池,並將其放置入櫃體的合適卡槽內,行走的速度也在逐步提升。
國內的機器人企業優必選,在今年10月份釋出的人形機器人 Walker S1。據該公司官方披露,這款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比亞迪的工廠,它潛在的合作方還包括了一汽紅旗、東風柳汽、吉利汽車等國內重點企業。據第一財經了解,優必選與這些整車企業,目前既有套用戰略合作,也有訂單合作。在實際使用場景中實訓獲得數據以及由此帶來的產品改進是當下企業更關註的方面。
人形機器人進廠之前,中國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已經排布了眾多的工業機器人。這些工業機器人位置固定,以靈活的機械臂焊接或取放物品。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量。但中國的工業機器人裝載量,卻遠超任何其他國家,這是因為在中國經濟結構中,工業占GDP的比例,比已開發國家更高一些。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安裝量半數是在中國。
「中國作為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國家,十一年來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機器人使用國。」ABB集團高級副總裁、機器人中國區總裁韓晨對第一財經表示。正因此,ABB、庫卡以及發那科等傳統工業機器人企業也借助進博會、工業博覽會等場景,在中國進行新品的先發。「這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了,所以在中國一些新品的先發是最有世界影響力的。」
中國2023年汽車銷量超過3000萬台,美國銷售規模僅次於中國,但其1550萬台的銷量僅相當於中國的一半;中國的光伏產業,無論在技術、產能還是發電量,均是全球首位。
這些制造業的技術叠代快,生產工藝要求高,為工業機器人提供了施展的舞台。人形機器人可能是在各個具體使用場景獲得機會,比如超市的貨架擺放,比如工業生產。人形機器人一旦技術突破,也會首先在中國工廠裏找到最好的實戰場景。
「工業場景比超市場景要更簡單。」藍馳創投合夥人曹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因為工業場景變量可控,而超市SKU數量多,且人走來走去更不可控。「有了簡單的可控的環境,機器人在簡單任務側的落地會很容易。」
工業機器人在中國的廣泛套用,預示著人形機器人的市場潛力。
「不管是人形機器人還是通用機器人,抓取、擺放和轉移,這三點(能力)一定是最先落地的。」曹巍認為,具身智慧會從簡單場景簡單任務走向復雜場景復雜任務,這些環節的套用可能在未來2到3年爆發式地落地。
替代,還是互補
發那科、ABB等工業機器人大廠,是否感受到了來自人形機器人的威脅。
「目前從工業產線來講,人形機器人——馬斯克的擎天柱這種的——應該還是比較小眾,在特殊的小工段,做一些工作還是有可能的。」韓晨對記者說,ABB與國內的人形機器人公司探討過其具體套用場景,尤其是傳統機器人難以應對的場景。「比如一個套用,就是電器上的插接頭。從機器人角度來講,電線是柔性的,很難用傳統機器人來做,人形機器人的靈巧手,有潛力把這件事情做好。所以我們也在探索一些比較特殊的套用。」
但在絕大多數汽車工廠的環節,現在人形機器人在與傳統機器人的對比中還沒展示出競爭力。
據韓晨介紹,現在輪式的,甚至履帶式的復合機器人,在這些工業場景套用比人形機器人來得更方便。因為在工業生產,無論是汽車,還是手機等消費電子的制造,工廠要求的是極致的效率。這一點,目前稍顯笨拙的人形機器人達不到要求。
能源也是人形機器人尚未解決的難題。
「現在人形機器人本身能源利用率就不好,60%的能源實際上耗費在支持雙腿上。所以在大工業場景裏邊,可能人形機器人未必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韓晨表示,人形機器人只是對目前業態的一個補充。大部份工業場景下,現有的機器人體系能夠完全解決掉,不需要人形機器人來介入。在工業場景上,人形機器人能做的,協作機器人大部份都能做;工業機器人能做的,現在人形機器人做不到。
在工業場景裏,人形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可能形成互補關系。
據曹巍了解,特斯拉總裝線之前的工序90%已經自動化了,但在總裝線環節還有5萬工人。「為什麽總裝線不用機器人呢?就是因為它全都屬於柔性長尾場景,需要靈巧操作能力的人去做。具身智慧公司替代的是這些人,而不是把前道工序裏邊傳統機械臂做的事兒再做一遍。」
ABB、庫卡在做的事情和這一代新的具身智慧公司在做的事情,現在不在同一個範疇。曹巍認為,ABB和庫卡做的還是程式化精度的事情,它們集中在流水線上的機器人多一些,而做不了長尾的,靈活的、柔性的任務。「兩套體系不太可比。但是庫卡他們,其實也在學創業公司,也想去做(人形機器人)。」
成本降了
工業機器人競爭激烈。
ABB、庫卡、發那科以及安川等四大家族在內的進口品牌,曾占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八成。但國內的機器人企業近年發展起來了,據睿工業的統計,今年國內和國外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翻轉了,按照台數計算,國內產品超過了進口產品。
「本土企業的成長是必然的,對我們來說更多是一種動力,促使我們更快的創新,更好地融入到中國產業鏈。」韓晨對第一財經表示。
今年光伏、鋰電等行業產能累積過多,而盈利過薄,這些行業對於新增機器人的投資變得謹慎了。
「市場變化非常快,我們現在看到,之前給我們帶來很大增長的,像光伏、鋰電,現在感覺趨於飽和,或者整個行業不太景氣,投資放緩。」韓晨介紹說。「但我們也在積極傾聽市場的聲音,推出適應本土需求的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工業機器人的價格戰難以避免。企業要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就需要在價格上作出一些犧牲。
中國已經有了龐大的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的制造產能。這些產能帶來的規模效應,以及產業價格戰,使得中國所產的通用部件成本和價格越來越低。
「過去兩年,協作臂的價格至少降了50%以上。同樣的6軸或7自由度的協作臂,價格可能從3萬降到1.5萬,接下來有可能降到8000元。」曹巍對記者表示。
人形機器人踩著工業機器人走過的路實作成本下降。
「國內做協作機械臂的公司,全中國有100家。大家都在打價格戰,那越打越便宜,誰能夠做到便宜誰能生存下來。」曹巍表示,「這裏麵包括傳感器的成本、執行單元、算力成本,其實都是這樣的趨勢。」
成本足夠低,是人形機器人大面積推廣的核心要素。
馬斯克此前表示,擎天柱機器人未來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生產數百萬台,售價降至2萬-3萬美金。智元機器人方面則對第一財經表示,智元目前已經有數百台的量產能力,非常有信心未來量產將成本控制在20萬RMB以內。
雖然現在人形機器人對工業機器人不構成重大威脅。但人工智慧的進展是非線性的。對於它潛在的顛覆性影響,工業機器人企業也在留意。
發那科已經在產品中引入智慧視覺方案,上海發那科也入選上海市智慧制造產融生態聯合體成員名單;ABB將其推出的OmniCore平台視作裏程碑式的產品,它整合了人工智慧、傳感器、雲端運算和邊緣計算系統。
在今年的進博會期間,ABB現場展示其OmniCore控制器與三台IRB 1300工業機器人配合,用裝有紅酒的玻璃杯呈現精確高速的運動控制挑戰。在這項挑戰中,多台機器人同時高速運動,路徑精度達到0.6mm。與此前的產品相比,ABB將機器人執行速度提升25%。
「我們也在密切地關註(人形機器人),而且在一些底層技術,比如對於自然語言和動作示教,我們都有很多研究,這些方面都是相通的。」韓晨說,「如果哪一天臨界點到來了,我們想往這方面拓展,也不會有太大障礙。」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