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超6成大學生有身材焦慮,如何看待身材焦慮?怎樣有效解決身材焦慮?

2021-05-08心靈

近些年,打著「自律」口號的減肥健身文化盛行,各個年齡階段,不僅是20多歲的花季少男少女,成年人們有身材焦慮,大部份青少年從小就有身材焦慮。

事實上,青少年更加容易受到螢幕中的所謂男神女神身材的影響。心理學家 Thompson(1991) 發現,青少年對自己的體像的要求更高,大部份青少年對自己的體像不滿。

而心理學家 Cash(1986) 在一項研究中發現,82%的男性和93%的女性很註意自己的外表,女性更加對自己的體相不滿,85%的女性認為自己應該減肥,而只有40%的男性認為自己胖,甚至有45%的男性希望自己更胖一點。

然而那些看起來已經很瘦的瘦子們就不焦慮了嗎?相反地,她們也存在身材焦慮甚至會更焦慮,她們焦慮今天比昨天瘦了還是胖了?會不會有一天我會胖了?不管多少斤我還想更瘦一點!

然而減肥、健身這一切看似自律的背後卻引發了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01

鍛煉上癮

一些人為了減肥鍛煉,往往會計算卡路、計算步數、使用一些計步器等,但心理學家發現一些可穿戴裝置可能會導致鍛煉上癮,當你專註於數位,會讓給你罔顧身體的真實感受,鍛煉變得盲目。

計算步數和卡路裏可能在短時間內有輔助作用,但長此以往,它反而讓我們變得更加情不自禁,使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活動和飲食沒了直覺。就算你累了,覺得該休息了,也會繼續走、繼續跑,直到你達到隨意設定的數位目標,這時候你的眼裏只有數位。而當你當天沒有達到目標數位或者沒有鍛煉的時候,你會產生厭煩甚至陣痛的情緒,這種情緒和 「你沒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就特別牽掛那個人」 的感覺差不多。嚴重的會出現生理的(食欲下降、失眠、全身發脹、肌肉顫抖等)和心理的(易怒、焦慮抑郁、焦躁)及社會適應力的(人際惡化、工作滿意度降低等)消極變化。

讓裝置和數位監控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危險,會讓我們逐漸自我客體化。

自我客體化(self-objectification) 是指從第三者的角度把自己的身體看作物體,持續監視自己的身體。

適量的運動有益於我們強身健體,能調節我們的情緒,幫助我們釋放壓力,促進我們的人際交往,過度的運動則會適得其反。

不要靠目標靠數位,而要靠系統來過自己的生活。所謂的系統,就是 「你經常做且能提升長期幸福機率的某件事情」 。我們要專註於運動的諸多益處,享受運動!

02

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屬於心身疾病,經常發於青少年和年輕女性,主要表現為 對食物和體重、體型的過度關註 ,包括 厭食癥、貪食癥、暴食癥 等。

其中神經性厭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節食等各種方法有意地造成體重過低,拒絕保持最低的標準體重;而神經性貪食的主要特征是反復出現的暴食以及暴食後不恰當的抵消行為,如誘吐、濫用利尿劑或瀉藥、節食或過度運動等。

大多進食障礙者,外表看起來也許很正常,也許光鮮亮麗,但內心卻因為厭食、暴食或者交替的性暴食和厭食中苦不堪言。那些因為節食而暴食的人群,她們在暴食時已經無法感知到身體的訊號,在她們眼裏,食物不再是為了果腹,吃下去的食物也失去了它本來的味道,她們只是不被控制的,機械式的把食物塞進嘴裏,享受咀嚼和食物滑過喉嚨的那種快感,而在每次暴食後都會給她們帶來極大的罪惡感。

另外,進食障礙會帶來很多危害,例如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女性會出現閉經等,嚴重的可能會因為極度營養不良而危及生命,甚至死於自殺。

而這一切都是由於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從而產生了對自己身材的羞恥感。

身體羞恥(bodyshame) 是指因為感知到與理想社會標準身體之間的差距,對現實身體感到不滿意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體驗 。

這也是為什麽那些明明已經骨瘦如柴、弱不禁風的女性仍舊在減肥,並且希望變得更瘦。

而減肥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正常的飲食方式,內在合理代謝水平,每個人的機體內部有自己認為比較合理的比例,你的body有一個自己認為比較合理的比例(體脂率),你不能強迫去改變它,如果你強制透過節食、運動,那你就要這樣保持一輩子,否則一旦你恢復平時的生活習慣,那就會反彈, 這些手段也授權以短期見效,但無法長期保持。

03

追求美的正確開啟方式

或許有人要說了, 「我只是追求美,有錯嗎?」

追求美確實沒有錯,也是人是多元的,美的形式也多樣的,不是只有一個樣版,不是主流文化和社會輿論鎖推崇的 A4腰、iPhone 6腿、百元手腕..... 這些所謂的標準和要求都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狀態。

希望你想要減肥 不是因為社會的標準,別人的評價和無窮無盡的對比 ,而是因為你自己想追求健康,讓自己變得更自信。

接納自己比什麽都重要!

如果你想要減肥,不如從最簡單又幸福的方式: 保持正常的飲食方式,適當運動,不要做危險而無用的事! 同時多多提升自己內在品質,你完全可以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別人!